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1.货币的职能:P3~5

2.价值尺度: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用现实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人民币没有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时行使的职能。 世界货币: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上述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有所变化。

2.信用货币P10: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它只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的和政府信用而流通。由于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因而又称之为负债货币。 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

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现钞。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银行存款。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电子货币。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如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电脑网络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它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3.货币制度P12: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1)银本位制

①概念: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 ②类型:银两本位制(中国)与银币本位制(欧洲)。 ③崩溃原因:⑴世界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币值不稳定。 ⑵银币体重价低不适合用于巨额支付。 ⑶白银质地易于磨损。 (2)金银复本位制

①概念: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的货币制度。 ②类型:平行本位制与双本位制。 (3)金本位制

①概念: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②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①概念:以纸币为本位币,且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②特点:

1.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量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货币流通由政府调节,并构成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若国家投放的货币超过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5.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帐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量越来越小。 第二章

1.商业信用:P25 ①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②过程: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③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等。 ④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2.银行信用:P25 ①涵义: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②特点:①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工商企业和个人。②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货币;③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有效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是降低了信用风险。

③地位与作用: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第三章

1.金融市场的含义:P37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2.金融市场的功能:P41

A.资本积累功能: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B.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的流动,会引导和带动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

C.调节经济功能:微观上通过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节。宏观上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D.反映经济功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和世界经济发展动向。 第四章 货币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P47

从原始意义或狭义上讲,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市场。从现代意义或广义上讲,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1)进入市场的主体有严格的限制。 (2)融资期限较短。(3)交易手段比较先进。(4)交易额较大。 (5)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 2.票据市场:P50

商业票据是指有大型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作为出票人,承诺到期按票面金额向持票人支付现金的无抵押担保的远期本票。它实质上是一种短期融资证券,不同于以商品销售为依据,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结算票据。 商业票据贴现市场

具体包括三种方式: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票据的贴现率是票据贴现市场运作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办理贴现时预扣的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票据价格是票据贴现时银行付给贴现人的实付贴现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票据贴现价格=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其中,票据贴现天数是指办理票据贴现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时间。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P54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是银行发行的到期之前可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

功能:银行为改善负债结构而发行的融资工具,为银行的流动性注入活力,使之由资产管理变为负债管理。 特点:A.流动性较高,有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 B.不记名转让流通 C.金额固定起点较高 D.必须到期方可提取本息 E.期限短,一般在一年以内 F.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 第五章 资本市场 股票与债权的区别与联系

股票与债券都是有价证券,是证券市场上的两大主要金融工具。两者同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又同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对投资者来说,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本的融资手段。由此可见,两者实质上都是资本证券。从动态上看,股票的收益率和价格与债券的利率和价格互相影响,往往在证券市场上发生同向运动,即一个上升另一个也上升,反之亦然,但升降幅度不见得一致。这些,就是股票和债券的联系。

股票和债券虽然都是有价证券,都可以作为筹资的手段和投资工具,但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 2.收益稳定性不同 3.保本能力不同 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 5.风险性不同 第六章

1. 期货的含义:期货与现货相对。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还可以是金融指标。

2.期权的含义:期权又称为选择权,是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从其本质上讲,期权实质上是在金融领域中将权利和义务分开进行定价,使得权利的受让人在规定时间内对于是否进行交易,行使其权利,而义务方必须履行。 第七章

金融中介的基本功能:A.作为信用中介,通过跨年和跨域转移的方式优化配置资源; B.创造信用货币,扩张信用; C.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第九章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P165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 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应依据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第十章

1.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的职能:P182

A.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B.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C.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D.中央银行是全面协调和管理金融的银行。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P188 1.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

提出的背景:与金本位制的崩溃和通货膨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 坚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目的:

实现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失业率

防止由于特定的、短期的,以及个别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而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全局利益 货币政策也需要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短期目标的影响 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中央银行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具体包括: 确定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

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

3.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因:A.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的出现; B.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出现;C.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地位的需要。 4.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

A.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以维持货币的稳定。B.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C.独立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 第十一章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P194 看课件

A.稳定物价 B.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 D.平衡国际收支 2.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B.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D.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冲突 第十二章

1.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三个图)P215 2.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区别 P217 第十三章

1.金融风险的含义:P235

金融风险是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多种相关因素的不确定变化导致经济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金融监管的含义:P253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对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实施监督和管理的统称。 第十五章

1.现金交易说——交易方程式P288 2.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P289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P292.P364 第十六章

1.基础货币P336 又称强力货币,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所构成。 2.货币乘数P338 是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P366 第十八章

1.通货膨胀P385: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以及总的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2.通货膨胀的效应:

B.强制储蓄效应;C.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D. 资源配置扭曲效应;E,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紊乱效应 3.通货膨胀的治理 1.宏观紧缩政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具体政策工具和措施包括:①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②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或政府直接提高利率;③ 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2)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2.收入紧缩政策

收入紧缩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限制工资的提高和垄断利润的获取,抑制成本推进的冲击,从而控制一般物价上升幅度。

1.工资管制。 政府以法令或政策形式对社会各部门和企业工资的上涨采取强制性的限制措施。办法包括:① 道义规劝和指导;② 协商解决;③ 冻结工资;④ 开征工资税。

2.利润管制。政府以强制手段对可获得暴利的企业利润率或利润额实行限制措施,防止大企业或垄断性企业任意抬高产品价格,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办法主要包括: ① 管制利润率;② 对超额利润征收较高的所得税。一些国家还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并对公用事业和国营企业的产品和劳务实行直接价格管制。 3.单一规则──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 4.增加供给──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政策

结论:总之,治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治理的过程也必然会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各个产业部门、各个企业、社会各阶层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因此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治理对策。各国必须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从宏观经济大局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治理,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1.货币的职能:P3~52.价值尺度: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人民币没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ulzp8394l9lpyv24eu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