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一、梦想导航
(一)诗歌
诗歌是一种运用最简练、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形象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感情的文体。 1、特点:
(1)高度的概括性; (2)浓烈的抒情性;
(3)语言的音乐性,这主要表现在节奏和押韵上。 2、种类
(1)按内容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2)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和散文诗等。 (二)阅读方法 1、读顺读通诗句
诗歌的语言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无论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都特别讲究韵律,十分注意平仄的调配,韵脚的安排,节奏处理。阅读诗歌,就要求我们做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断句,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这一点在阅读古诗文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古诗文中许多字音、词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如果按现在的读音、意思去理解,必然会出错。阅读时首先要在老师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读准字音,正确理解字义。 2、充分调动想象力
第1页/共14页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诗歌。诗人常常把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因此,阅读诗歌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3、体会诗的情感
诗歌饱含着诗人的丰富思想和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因此读诗时一定要认真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悟出诗句所要阐述的深刻哲理。 (三)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1、重点知识:
(1)实词: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
(2)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 学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牢记其特殊用法。
②根据语言具体环境联系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出虚词的意义。 ③注意对文言虚词的积累。
(3)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 二、千里之行
第2页/共14页
1、描写才华出众的成语
才华横溢 学富五车 八斗之才 才高八斗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著作等身
博古通今 出口成章 文思如泉 过目不忘 一目十行 语惊四座 博览群书
2、描写时间宝贵的成语
尺壁寸金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白驹过隙 稍纵即逝 争分夺秒 分秒必争 3、好句好段
(1)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的泉水变得浑浊而枯竭,它能使心灵的天空变得狭窄而阴暗。它能使理想的星辰变得昏暗而模糊。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
(2)用不着把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反复品味出苦涩而徒自悲伤。我生命的指针处在八九点钟,正是旭日东升的美好时刻,只要我努力地 前行,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我的身影。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儿寒冷,但我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送给每个感到凉意的朋友一份温暖、一缕光明。
(3)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4、歇后语
第3页/共14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三、温故知新 (一)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加朗读停顿“/”。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但:_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_ 3、“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不同环境,“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生活情态,“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动态的强烈对比,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
第4页/共14页
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
注释:
1、女(ru):通“汝”,你。 2、反:通“返”。 3、婴儿:泛指儿童。 阅读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不同含义。
曾子之( )妻之( )市,其子随之( )而泣。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哭 B、妻适市来:城市 C、妻止之曰:制止 D、今子欺之:欺骗 3、选出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女儿,你回去,等爸爸回来给你杀猪吃。 B、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C、你跟我来,等爸爸回来给你杀猪吃。 D、女儿,你跟我来,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曾子之妻是怎么处理的?
第5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