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学习包括三个章节内容: 第四讲: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五讲: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第六讲: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二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
第四讲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二、重点、难点说明 1.现金资产的定义与作用
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作用:
第一,保持清偿力,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可直接用于应付提现和清偿债务的资产,现金资产正是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资产淮备。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对于商业银行保持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清偿能力,防范银行风险尤其是支付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保持流动性。由于是信用企业,流动性的保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中外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证明,注重银行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2.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由于是信用企业,流动性的保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中外银行经营管理
的实践证明,注重银行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商业银行只有在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取得即时可用的资金,才被认为是流动性正常。所以银行对于流动性的要求实际上是:一要保持适当规模,二是要在银行需要的时候足额供给,而在不需要的时候,这部分资金最好能够拥有其他用途,可以为银行带来盈利。显然,这种要求,对于资金主要用于各种贷款与投资、且资金处于不断周转、循环过程中的银行来说,确实是有难度的。
(一)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流入的流动性供给 > 流出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盈余 流入的流动性供给 < 流出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赤字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供给与需求 资金来源(供给增加) 客户存款增加 非存款负债增加 贷款利息与本金的偿还 债券变现与到期债券偿付 发行新股 提供各种服务所得的收入 需要特别注意:
现实中很少出现银行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情况。因此,银行必须不间断地处理流动性问题。
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银行面临流动性压力的原因: 银行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问题; 利率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二)估算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1.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方法:通过对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存、贷款及应缴准备金变化的情况,判断预测期内流动性的需要量。 (1)基于两个事实
①流动性随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少而增大; ②流动性随存款的减少和贷款的增加而减少。
资金运用(需求增加) 客户提取存款 偿还非存款负债 合格贷款客户的贷款需求 购买债券 收购股份或向股东派发股利 支付营业费用和税收
(2)计算步骤
①在一个特定的计划期内,预计存款额与贷款额; ②对同一时期的存款额与贷款额的可能变化进行计算;
③对银行的流动性资金净额进行分析、估算,并根据变化估算出流动性资金盈余或资金赤字。 具体计算见教科书例子。 2.资金结构法
通过分析存贷款的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 基本的计算公式是:
总流动性需求= 存款及非存款负债的流动性需求+ 贷款的流动性需求 步骤:
(1)将负债根据预期提取的可能性分为三个类型
①游资性负债(热钱负债):也被称为易变性存款。主要指活期存款,这类存款随时可能被提取,稳定性最差。
②易损负债(不稳定资金):也被称为准变性存款或脆弱性存款。主要指定活两便存款、通知存款等,这类存款可能被提取、但又不能确定,介于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间。
③稳定性资金(核心存款):也被称为稳定性存款。主要指定期存款、可转让存单、专项存款等,这类存款在约定期限内一般不能提前支取,是稳定性较强的存款。
(2)根据确定的操作规则,从上述三种资金来源中提取流动性资金(准备)。一般的比例为:游资性负债:95%;易损资金:30% ;稳定性资金:15%。 (3)计算负债的流动性准备
95%×(游资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 30%×(易损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15%×(稳定性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4)计算贷款的流动性准备:一般为100%。
(5)将负债的流动性准备与贷款的流动性准备相加,得到总的流动性需求。 例:
某行有热钱负债2500万元,易损资金2400万元,稳定性资金1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3%。三种资金来源中提取流动性资金的比例分别为:游资性负债:95%;易损资金:30% ;稳定性资金:15%。该行过去10年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