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期末重点
名词解释:
1.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是一类能暂时地,可逆地阻滞神经冲动发生和传递,引起相关神经支配部位出现感觉和运动丧失药物,简称局麻药。
2.
局部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情况下,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一区域神经传导麻醉方式。
3.
表面麻醉(surface Anesthesia):是将渗透作用强局麻药和局部黏膜表面接触,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黏膜下神经末梢产生无痛感觉。
4.
区域阻滞(regional block):围绕手术区域,在其四周以及基底部注射局麻药,暂时阻滞进入手术区神经纤维传导局麻方式。
5.
静脉局部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指在肢体近端安置止血带(使静脉回流小范围内受阻),由肢体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局麻药从外周血管床弥散至伴行神经来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肢体麻醉方法。
6.
蛛网膜下隙阻滞(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方法。
7.
硬脊膜外隙阻滞(epidual anesthesia):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暂时阻断脊神经根神经传导方法,包括骶管阻滞。
8.
全身麻醉: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肌肉松弛麻醉方式。
9.
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 anesthetics):是指经呼吸道吸入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药物。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
10. 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
液循环系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药物。
11. 肌肉松弛药(muscle relaxants):简称肌松药,能阻断神经肌肉传导
而使骨骼肌松弛药物。
12. 全身麻醉诱导(induction of anesthesia):是指患者接受全麻药之
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不清,并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导期。
13. 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是通过切开颈部气管开放下呼吸道,并可
置入金属或硅胶气管切开套管,以解除上呼吸道梗阻。
14. 困难气道:是指有经验麻醉科医师(一般指具有
5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
麻醉科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者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或两者兼有一种临床状况。
15. 困难面罩同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指有经验麻醉科医师
在无他人帮助下,不能维持患者正常氧合或适当通气,使用面罩纯氧正压通气时,无法维持患者SPO2在90%以上。
16. 困难气管内插管(difficult intubation):是指使用直接喉镜插管时
出现困难,一般包括以下两种困难:在常规喉镜下无法看到声门任何部分;在常规喉镜暴露下,插管超过十分钟或者连续尝试三次插管失败。
17. 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在手术过程中有意识地降低
患者血压,并且能主动调节降压程度和持续时间。目是减少出血量和输
血量,改善术野条件和增加手术操作安全性。
18.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是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
最大气量。
19.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是血液中物理溶解co2分子所产生分压,可采用动脉血或由血管内电极连续测定。正常值约为35—45mmhg,是反映肺通气可靠指标。
20.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 呼吸功能正常由
于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肺通气和(或)换气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综合征被称为ARF。
2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以及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渗出性病变。
22. 低氧性缺氧:指氧跨肺泡毛细血管弥散量降低,PaO2
低于正常值,原
因包括Fio2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心排出量降低等;
23. 贫血性缺氧:指血红蛋白含量低或其质量发生变化,引起血液携氧能
力降低,原因包括贫血、一氧化碳中毒、正铁血红蛋白增高证以及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