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赖特“有机建筑”中的道家思想
课程名称 设计文化与批评 学生姓名 张琳 学 号 331305000222 专业班级 设计学2013级
2014年4月
浅谈赖特“有机建筑”中的道家思想
摘要:道学是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与有机建筑的诞生相隔两千多年,但是它们的精髓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美国2 0世纪伟大的建筑师赖特的建筑思想中渗透出的中国道家思想的研究,探索和体会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损之又损”、“大象无形”与有机建筑思想的融合及影响。
道家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哲学派别,老子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有无相生”,“法自然”等思想,是我国珍贵的传统精神。
有机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一个派别,最早由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提出,主张建筑有其内在的联系,根据内在因素来设计,还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等观点。虽然两种思想相隔两千多年,道家思想却与有机建筑理论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有机建筑大师赖特是一个勇于打破欧洲建筑传统,努力吸取外来文化精华的美国本土建筑师。他曾在191 8年到过北京.参观过当时的历史遗迹和建筑物,也曾读过日本人写的《茶道》,对其中关于道家老子思想的记录很感兴趣。并惊奇地发现老子思想和自己的建筑理论有某种暗台。从此,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逐渐融入了他的工作当中,也对他的建筑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道法自然
道家的核心思想便是“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云:“人法
- 1 -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并非一物。“自然”作为哲学概念首先出现在老子的“道法自然”中,老子的“自然”应分为“自”和“然”两个词,“自”也就是指“自己如此的”,“非人为的”,“自然而然的”,即“人与万物所具有的自然本性”,“然”是指“状态”,而“道”则指老子称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总规律。那么这句话也就不难理解了,人受制于生活,生活受制于统治,统治受制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受制于万物的本然。有机建筑的提出者赖特一生的实践都推崇自然和有机生命的形式,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他说,自然这个词是指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规律和原理,它赋予生命以形式和特征,并使其活着。赖特认为建筑就像一个有机体,各部分应象人的器官一样密切协调,按其自身规律,和谐完成任务。“有机”一词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上的用语,也就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则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生物体的总称,包括人和一切动植物??”而任何生命都有其内在的特征和规律,这个归律存在于宇宙的每个地方,无处不在,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这里的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赖特称存在于万物中的“道”是一种“内部法则”,亦称“内部自然”。赖特主张设计每一个建筑,应根据其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种理念,把这个理念由内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可见这种深奥的“道”哲学已融人赖特的建筑设计当中。
- 2 -
既然老子的“自然”指的是事物的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也就是万物之“本然”。进一步来理解,万物之本的“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部有其自身的规律,并赋予其生命。建筑也有内部的规律,也像其他生命那样,顺其自然而生长,尊重自然,融于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赖特说“任何有机建筑都是从它的场地中破土而出成长起来的。大地本身就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构件。建筑是大地的一部分,建筑不是来破坏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的,是来给环境增色的,建筑和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熊跑溪上的流水别墅尤如植物一样从地上长出来,与周围的地形、树木、山石、流水有机结合;加上木屋架和帆布蓬的有机结合体,使得该建筑与亚和桑那沙漠融为一体。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建筑和自然相互增色,浑然一体。有机建筑理论的核心思想尊崇自然也可以说是道家的哲学思想“法然”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2、“有无相生”
赖特在他的自传中提到,老子的“虚”、“空”思想将他带人另一种思考空间的方式。《茶道》中提到老子用水壶来比喻“虚”和“空”的概念,水壶之所以可以装水,是在于壶内的虚空,而不在于壶的形式和材料。而老子关于虚无的完整叙述则是在《老子·十一章》中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 3 -
用。”三十根辐条汇聚到一个毂上,才有车毂中空虚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柔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空虚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虚的地方,才有房屋作用。所以,“有”给人以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生于无,无是本。有是用。正是有和无的玄妙哲学深深吸引了建筑大师赖特。赖特十分佩服老子的东方哲学,对老子的这段话感慨颇深.惊叹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已经提出了如此精妙的建筑空闻理论。以至梁思成到美国学习建筑理论,去拜访赖特时,赖特告诉他。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并且把那段话作为校训,刻在他创办的学院的墙壁上,可见老子的空间理论对现代的建筑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3、赖特作品追求简洁与老子的损之又损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对老子“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的思想, 有很深的体悟, 他指出: “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的一丘一壑, 简之又简; 譬如为道, 损之又损, 所得着的是一片空明中的金刚不灭的精萃。它代表着无限的寂静, 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无独有偶, 赖特的 有机建筑追求的也是简洁。他于1894年就提出六条主张, 其中第一条就是简洁和宁静是任何艺术品真实价值的评价标准。但简洁并非最终的目的。它并不是一幢光秃秃的大房子, 而是一个美丽优雅的实体, 一切无用的不协调的东西都被清除。所以野花是简洁的。赖特对欧洲古典建筑十分厌恶, 认为它是时髦的东西对文化毫无价值。他甚至嘲讽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