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专题十三 学科渗透与探究(二)
一、选择题
1.(2018,衡阳)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变黑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2018,临沂)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C ) A.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B.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C.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燃烧的方法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3.(2018,河南)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用高锰酸钾制O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做铁在O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C.配制稀硫酸时,可在盛浓硫酸的烧杯中慢慢倒入蒸馏水 D.用金属和酸制H2时,可采用与制CO2相同的发生装置
4.(2018,合肥市包河区二模)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
选项 改 进 后 实 A B C D 验 目 的 产物污染 空气 对大气的 污染 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明显 防止燃烧 防止尾气 不用酒精灯点 现象更 5.(2018,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6.(2018,合肥市包河区二模)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C )
A.配制食盐溶液时,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7.(2018,广州)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C )
选项 A 实验操作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50℃时,将17 g KCl固体加入50 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现象 塑料瓶变瘪 结论 CO2能与NaCl反应 B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7 g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该气体是CH4 C D 8.(2018,随州)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鉴别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H4)2SO4溶液 实验方案或结论 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9.(2018,合肥市第四十四中学模拟卷)下列选项中的实验所对应图像错误的是( B )
A.在有无催化剂时分别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等质量的Fe粉、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向一定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探究题
10.(2018,安徽)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_长颈漏斗__;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良好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Mn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Zn+H2SO4===ZnSO4+H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NaOH溶于水放热,空气受热膨胀__。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NaOH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11.(2018,佛山)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_BaSO4__和_BaCO3__。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_BaCl2__;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
猜想④: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滤液
加入足量稀硫酸滴加过量BaCl2溶液
现象a现象b ――→―― →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_①__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_③④__可能成立;若现象b
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_④__成立,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_②__成立。
12.(2018,芜湖县保沙中学二模)“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达到着火点)__,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_导热__(填一条物理性质)性。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_氧气(或空气)__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_稀盐酸(或稀硫酸)__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_不能__(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O2+2NaOH===Na2CO3+H2O__。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_红__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红色逐渐消褪(或由红色变为无色)__。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OH+HCl===NaCl+H2O__,属于_复分解(或中和)__(填反应类型)反应。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生产、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来控制土壤pH
B.青少年适当补钙可以有效防止佝偻病
C.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D.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2.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A.汞——水银 B.氧化钙——生石灰 C.碳酸氢钠——小苏打
D.氢氧化钠——火碱、纯碱、苛性钠
3.向一定质量的MgSO4溶液中先后滴加100克Ba(OH)2、H2SO4溶液,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pH<7 B.b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1种 C.m=23.3
D.B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34.2%
4.归纳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项归纳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高锰酸钾、铜、二氧化锰
B.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C.复合肥:硫酸钾、硝酸钾、磷酸铵
D.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PM2.5 5.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两种液体 C.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
6.柿子是我国五大水果之一,其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蔗糖、维生素C、碘、钙、磷、铁、锌等,其中碘、钙、磷、铁、锌是指
中考化学总复习练习:第34讲专题十三学科渗透与探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