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本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既是对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在之前都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继续应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计算,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1. 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 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连加、连减 1课时 2 加减混合运算 1课时 3 练习一 1课时 4 解决问题 1课时
5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6 练习二 1课时
1
1课时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连加、连减。(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 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竖式的写法。
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生: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最左边的小朋友折了19只,中间的小朋友折了27只,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26只。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折纸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教学例1。
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当场解决,如果学生能提出“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的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师: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谁能列出算式? 生:19+27+26
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算什么?自己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1) (2) (3)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2. 教学试一试。
师:同学们,学习了连加竖式的计算,你能试试用竖式计算90-25-28吗? 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方法:
(1) (2) (3)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2)种算法,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3)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连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连加、连减
19+27+26=72(只)
4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
90-25-28=37
(2) (3)
(1)
(2) (3)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 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进而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A类
1. 填空。
5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