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土壤学
一、名词:
1.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状况。
2.硝化作用:指土壤中铵态氮在亚硝化和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3.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在防止蒸发条件下2~3天内自由水排除至可忽略不计时的含水量。 4.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酶的氧化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和植物可以利用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土壤上由土壤扩散出来的CO2量。
6.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 7.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在水平方向上,土壤随气候、生物带的变化而分布的规律叫土壤的水平地带性。
8.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9.根际效应:植物根系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为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
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10.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 二、问答题
1.简述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答: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2.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3.分析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答:土壤有效水的有效程度不同,在凋萎系数以下的水分属无效水,在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的水分,移动缓慢,量也小,难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属于弱有效水(难效水);毛管断裂含水量至田间(或毛管)持水量之间的毛管水,移动快,数量大,能及时满足作物的需求,属于速效水,田间持水量以上的水分属多余水。 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肥力意义。
答: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主要有: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对酸、碱的缓冲性;减轻重金属和农药的危害;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5.自然土壤剖面的划分层次及各层次的特点。
答: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和母质层。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不是所有剖面)可划分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剖面层次。淋溶层(A):处于土体的最上部,又可称表土层,包括有机质的累积层或物质淋溶层。本层中生物活动最为强烈,进行着有机质的积累转化作用,形成一个颜色较暗、一般具有粒状结构。淀积层(B):在A层的下面,是由物质淀积作用而造成的。本层的淀积物主要来自土体的上部,也可以来自土体的下部及地下水。母质层(C):处于土体最下部,没有明显的成土过程的土壤层次称为母质层。它是由风化程度不同的岩石风化物或地质沉积物所构成。 三、论述题
1.土壤胶体分哪几类?都带什么电荷?它们的电荷各是如何产生的?
答:(1)土壤胶体分三大类: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这些胶体通常带负电。
(2)胶体带电的原因:同晶置换;晶格破碎、边缘断裂;
胶体表面羟基解离;铁铝两性胶体因土壤酸碱性不同带电。 1)矿质胶体 矿质胶体指土壤矿物中的细分散颗粒,比表面答,并带电荷,具有胶体特性。主要为极细微的粘土矿物,包括成分简单的含水氧化物和成分复杂的各种次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等。含水氧化物主要包括水化程度不等的铁、铝、硅的氧化物。粘土矿物胶体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还有蛭石、绿泥石、水铝英石等。土壤胶体微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粒表面分子本身的解离所致。
2)有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指土壤中腐殖质、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细分散状态,具胶体特性。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带负电荷,主要由各种官能团产生。
3)有机矿质复合体 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通过表面分子缩合、阳离子桥接及氢键合等作用连结在一起的复合体,称有机矿质复合体。因复合体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故又称吸收性复合体,它是土壤中胶体存在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