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20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为做好开学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快速反应、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校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二)编制依据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教育系统应对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预案》和教育部《幼儿园、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省《春季开学疫情防控措施40条》和《春季开学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市教育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市学校错峰错时复学工作方案》《县教育系统应对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等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应对校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对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或疑似症状者, 全力迅速组织救治和集中管理。
2、属地管理,快速反应。校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并第一时间报告县教育局和卫生疾控部门。
3、联防联控,科学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校负责人要立即深入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并迅速与县教育局和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联系,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快速有效的处置工作流程。
4、即时监测,强化预防。各学校要建立即时监测制度,全面掌控开学后学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尽力避免学校突发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学校应急处置职责
在校领导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指导我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我校应对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信息报告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即时监测制度,全面掌控学校疫情防控情况,适时发出预警; 指导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协助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学校组织救治、隔离等工作;
(二)学校防控工作小组职责
学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具体负责落实校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本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具体实施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处置, 配合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救治、隔离等工作;接受教育局组织的应急处置培训;及时向县教育局等报告处置工作进展与结果,配合进行原因调査。
三、应急处置举措 (一)学校
学校如果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果断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师生员工入校前发现疑似症状应急处置。
(1)师生员工入校前,要在校门口进行测温。发现有发热(温度≥37.3℃)或呼吸道症状,立即送入临时隔离室,由校医(保健教师)对其复测体温,并询问其流行病史(“四问”:
一问发病前14天是否有重点疫区居住或旅行史;二问发病前14天是否与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三问发病前14天是否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四问是否有境外居住、旅行史或与境外人员接触史等),做好记录。
(2)如无流行病学史,立即拨打家长电话,由家长送学生到发热门诊就诊,保健室(医务室)做好登记。
(3)如果有流行病学史,应立即上报县教育局和县卫生疾控部门。同时学校要及时通知家长和拨打120电话,在防护措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转运至邻近发热门诊。学校在卫生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临时隔离室及5米范围内环境
(4)经医院排除新冠肺炎的师生员工,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消失后,携带医院出具的医学证明,经过学校复核确认登记方可返回学校。
2、师生员工入校后发现疑似症状应急处置。
(1)校内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师生员工,学校要第一时间为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送隔离观察室(一人一间),由校医(保健教师)或驻校医生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作进一步处置。
(2)由校医对发热人员进行体温复测,询问其流行病史(“四问”:一问发病前14天是否有重点疫区居住或旅行史;二问发病前14天是否与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三问发病前14天是否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四问是否有境外居住、旅行史或与境外人员接触史等),做好记录。
(3)如无流行病学史,学校应立即拨打家长电话,由家长送学生至发热门诊就诊;学校及时与家长和医院保持信息沟通,根据孩子确诊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原则上不影响其他正常教学活动和正常工作开展,保健室(卫生室)做好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