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范建丽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年第10期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管理应由简单核算向管理机制转变,经济活动应由单纯记账、算账转变为全面调控管理,利用财务手段控制各项成本和费用,做到科学理财。本文针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并提出改进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内部控制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各项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与控制,能够为单位在规划、预算、管理、提供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适应当前各项财政改革的需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管控,为上级及有关部门提供资金使用情况,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一)加强财务管理能有效管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应严格按照中央的“八项规定”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杜绝浪费现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经费,降低单位运行成本,可以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分析和预测,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树立“资金走到哪里,管理跟到哪里”的观念,将资金使用管理贯穿到单位的各个环节。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单位绩效。 (三)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严格按计划对收入和支出预算进行管理。定期对财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应用财务分析报表等考核指标检查预算的执行进度,及时反馈资金使用状况。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管理等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严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按制度办事,严格把关,以堵塞漏洞。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做到事前有规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逐步建立起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的机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决算相互脱节
预算项目未细化,编制较随意,主观性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之间随意调整,项目支出预算在实际执行中未能专款专用,专项资金范围、分类管理缺乏较为明确的界定,对部分部门业务经费与真正用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性项目支出按同一办法进行管理,往往造成“专项不专、挤占专项”等现象,导致预算不准确,缺乏约束力;对预算的执行没有进行及时分析,导致预算的执行没有按规定时间和进度完成;预算与决算脱节、口径不一,实际执行中存在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大于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情况。决算报表不真实、不完整,导致预算管理的效率低下。而且重大预算项目没有按立项评审方式进行,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论证。 (二)“三公”经费违规支出时有发生
“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近年来,虽然“三公经费”控制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因管理部门对财政拨款支出的“三公”经费进行管控,严格禁止超预算超标准的支出列入“三公”经费。有些单位就“另辟蹊径”将一些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列入其他资金中,逃避主管部门、审计以及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又如公车管理混乱,存在超标准、超编配备车辆,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居高不下。“三公”经费虽已对外公开,但公开的内容不够透明、细化,超支没有具体说明,难于起到很好的社会监督作用。 (三)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方面不够规范
1.一些项目资金没有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单位主管部门对年初预算安排的一些专项资金并未真正制定具体管理制度,资金分配过程不够透明、分配安排不够规范,相当部分资金仍沿用传统切块分配方式,由相关资金主管部门指定项目安排,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将公用经费项目化。一些单位将日常公用经费项目化,将有些应属于单位公用经费支出范围的日常支出“打包”成专项预算,列入专项业务经费。
3.不能充分发挥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由于对专项经费使用没有细化项目和具体标准,加之有的专项资金效益评估所需资料不齐全,致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无法评价或难以评价。 4.专项资金沉淀。有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有限的财政资源被闲置、浪费,而另一些项目资金又供给不足,急需财政扶持,造成财政资金供需矛盾,影响地方的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对与企业会计制度来讲,比较简单,对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没有过高限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一名会计往往兼任同一系统内数家单位的财务工作,岗位人员变动频繁、随意。有的财务会计人员不是会计专业出身,对会计工作一知半解,业务培训以及考核更多的是走走过场,在理解执行各类财经法规制度时存在很大的偏差,出了问题就说自己不懂,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三、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与决算的有机结合
1.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引入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建立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的事前审核、事中跟踪、事后考核的制度,从源头上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坚持按项目和进度安排支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
2.加强决算分析,完善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预算是财政资金使用的前提和依据,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决算则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成果的检验和评价,也是监督,它为今后更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资金提供依据,为政府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服务,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地起来,才能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各项资金落到实处。 (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减少损失浪费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各项管理办法及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为“三公”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配置,加快公车改革步伐,完善公车改革的内容。节假日将公务车辆统一停放管理、禁止公车私用。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加强会议费支出真实性的核查,严禁以会议和培训名义列支公务接待费用。全面地推行公务卡制度,严格控制公务消费现金支出的范围与消费规模。有计划做好“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规范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和程序。加强对公开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公开的内容真实、具体、及时,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自觉接受单位内部和社会舆论监督,促使“三公”经费开支更加规范透明。
(三)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
1.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并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管理。理清环节、明确标准、分清责任,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在内部会计机构建立一个职责权限划分合理、明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单位内部各方面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相对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