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精选高考]2019-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 品 试 卷 ※

C.c点溶液中:c(Na)>c(CO3)>c(HCO3)

+2——

D.d点溶液中:c(Na)=2c(CO3)+c(HCO3)

7、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科学家,1933年出版《纯碱制造》一书,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制碱 工艺。其纯碱制造原理如下图所示:

(1)由NaHCO3制备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程Ⅰ通入NH3和CO2的顺序是 。 (3)过程Ⅱ析出NH4Cl(s)的原因是 。

(4)充分利用副产品NH4Cl生产NH3和HCl。直接加热分解NH4Cl,NH3和HCl的产率 往往很低,原因是 。

(5)采用MgO循环分解NH4Cl。加热,在300℃以下获得NH3;继续加热至350℃~600℃获得HCl气体。利用下列装置(加热及加持装置略)可测量NH3和HCl的产率。

① 低于300℃时,干燥管盛装的干燥剂是 。NH3吸收完全后,更换干燥剂和吸收装置中的吸收液。 ② 产生NH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③ 在350℃~600℃,上图虚线框内应选择的安全瓶是 。

④ MgO可以循环分解NH4Cl制得NH3和HCl的原因是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1)2NaHCO3

+2——

Na2CO3 +H2O + CO2↑ (2 分)

(2)先通NH3,后通CO2 (2 分) (3)NH4Cl(s)

NH4(aq) + Cl(aq),增大c(Cl),平衡左移,促进氯化铵析出(2 分)

+

--

(4)NH3 + HCl = NH4Cl (2 分) (5)① 碱石灰 (1分)

※推 荐 下 载※

※精 品 试 卷 ※

② MgO + 2NH4Cl 2NH3↑+ MgCl2 + H2O↑ (2 分)

③ c (1 分) ④ 因为MgO+2NH4Cl MgCl2+2H2O

2NH3↑+MgCl2+ H2O↑, 而MgCl2水解生成Mg(OH)2和HCl,

MgO+H2O,

Mg(OH)2+2HCl↑;Mg(OH)2受热生成MgO,Mg(OH)2

所以MgO可以循环应用与NH4Cl反应制得NH3和HCl。 (2 分)

8、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1)提出假设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实验现象 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 气体成分为______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溶液中存在 ④ 离子 取实验I中的白色不 溶物,洗涤,加入足量 实验Ⅳ 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产生白色沉淀 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8.8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 。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_________。

※推 荐 下 载※

※精 品 试 卷 ※

(1)猜测1:Mg(OH)2 (1分)

(2)①氢气 ②稀盐酸(合理均可) ③ 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④CO3

(各1分)

(3) 2MgCO3·Mg(OH)2 或 Mg(OH)2·2MgCO3 或 Mg3(OH)2(CO3)2 (4)NaHCO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CO32-+

--2-

H +CO3、H2O2-

+2-H+OH;Mg和H反应生成H2和Mg,Mg跟OH、

+-+2+2+-

CO3生成难溶物Mg(OH)2·2MgCO3,则H、OH、CO3的浓度均降低,促使上述两平衡均向右移动。故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H2。

※推 荐 下 载※

[精选高考]2019-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精品试卷※C.c点溶液中:c(Na)>c(CO3)>c(HCO3)+2——D.d点溶液中:c(Na)=2c(CO3)+c(HCO3)7、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科学家,1933年出版《纯碱制造》一书,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制碱工艺。其纯碱制造原理如下图所示:(1)由NaH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tsgf854jp6zh7s4eqk6667gj1yjjc01cf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