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 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
一 . 含义 : (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
二 . 产生 :( 1)产生于 人们实践活动中;( 1)源于 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 . 哲学的功能 :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
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
( 1)哲学与世界观: A 区别: a、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c、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 .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
B: 联系: 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
(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一般来说,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哲 (
学五 . 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 1.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强调具体 );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强调抽象、一般 )。
2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 . 哲学基本问题: 1. 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 )具体包括:(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2
.为什么:(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
.唯物主义: ( 1)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 ,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2)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 . 哲学两大派别: 2.唯心主义: ( 1)基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 主义和 客观唯心 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 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
1
.物质的含义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不能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
物质
2.物质的 唯一特性 :就是客观实在性
)
唯 物 论 ⌒ 物 质 、 运 动 、 静 止 、 规 律 、 意 识 ︶
------ 方法论:要求我们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3. 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
1. 含义: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宇宙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 运动
2. 特点: 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3.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 1)运动是物质的 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 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1.
含义: 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包括 两层 内容:①事物在它发展的 一定阶段或时间内,其根本性质未发生变化
;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 静止
特点: 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3.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待事物时既要看到运动绝对性的存在,也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变论(既只看到运动,否认静止的存在)
。
1. 含义: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 。
2. 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
规律 3.
世界观 :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普遍的 .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
( 1)必须 遵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可以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事界 ,造福人类 。 1. 本质: 客观存在的 主观映象 或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主观反映 。(注意: 正确的、错误的、鬼神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原因:(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上看)
;( 2)意识是 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看) ;
(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
。(注意: 动物没有意识 )
意识
2. 意识的能动作用: ( 1)人能够能动的 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
( 2)人能够能动的 改造世界 :(意识对 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 指导作用 ,并能 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
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 ( 1)物质决定意识 。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 推动 事物的发展, 错误 的意识会 阻碍 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要求我们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
含义: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1)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主体、对象、工具、结果都是物质的;
1. (2)实践是 直接现实性活动 ,既把人们头脑中的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
实践
2. 特点: 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 分类: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 )、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认 识 ( 1)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注意:不能把来源等于途径,实践是认识的
唯一 来源)
论
︵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实践需要推动 认识发展 ,为认识提供 工具 ) 实1. 实践决定 认识,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 : ( 3)实践是 检验 认识正确与否的 唯一标准
践( 4)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
实践与认识 、
的辩证关系
认 2.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 其中 正确认识能 推动实践的发展, 错误认识会 阻碍事物的发展
识 、 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 理
︶真理
1. 含义: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特点: 客观性( 最基本属性 )、有条件性(
适用条件和范围 )、具体的(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3.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1. 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 2. 特点: 反复性 (认识受到主体和客体限制所以反复)
、无限性 (主体客体对象都是无限的)
、上升性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3.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1.
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包括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
(1)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2)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
自在事物 的联系还是 人为事物 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 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 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3)多样性( 条件性 ):联系是多种多样性,具有条件的。
辩 证
)
法
方法论: 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区别:( 1)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
联系
(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 主导地位 ,整体 统率 着部分拥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居于 被支配 地位,部分 服从服务于 整体。
3.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联系:( 1)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否则就失去部分应有的意义
( 2)相互影响: ①整体的状态会影响部分功能的发挥;
②部分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
方法论: ① 要求我们首先应当树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其次,要求我们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 1)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
4. 系统与要素: ( 2)系统方法: ① 着眼于事物 整体性 ;②要注意系统 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方法论: 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含义 ( 实质 )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1.
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 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关键词: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
3. 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
方法论:①前途是光明的,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②做好充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道路上的困难
;
。
含义: A 量变: 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注意:性质没有改变)
B 质变: 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注意: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4. 发展的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 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量变与质变关系:
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
方法论: 要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把握适度原则,好的要积少成多,坏的要防微杜渐 方法论: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发展
。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得以实现。
1.
含义: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①矛盾的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②矛盾规律既对立统一规律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③矛盾分析法,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 ;④矛盾推动 ( 1)同一性: ①矛盾双方 相互依赖 ,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 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 两种基本属性: ( 2)斗争性: 矛盾双方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
( 3)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 ①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提示:矛盾双方的依赖是对立、斗争着双方的依
②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提示:只有双方共处同一体中,才有可能出现对
事物发展 赖);
立和辩斗争)
证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