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思想史教学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思想史教学?

(下)

●主持:山东省教育学院教授 齐 健 ●嘉宾: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钟红军

山东省泰山中学高级教师 高秀泉 山东省临沂一中高级教师 程宝琴

齐:老师们好,欢迎大家继续参与视频研讨。上一讲我和钟红军老师从宏观层面与大家一起探讨了作为历史教师应如何面对“必修(III)”中有关思想史教学的问题。这一讲,我们想以一节课的备课为载体,用解剖麻雀的方式,从微观的角度和老师们再来进一步探讨一下思想文化史的教学处理问题。

参与本讲研讨的现场嘉宾除了钟老师以外,还有来自泰山脚下的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的高级教师高秀泉老师;以及来自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山东省临沂一中的程宝琴老师。

高、程:老师们好。

齐:可能今天参加远程研修的许多老师还记得,去年钟老师曾经主要是以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宋明理学》为例,阐述了她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探索,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那么,今天我想转换一下角度,选择一个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中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的内容——《文艺复兴》一课为例,展开剖析、探讨。

把脉《文艺复兴》

——思想文化史内容的课时教学设计探讨(PPT)

高:好的。这节课在西方思想史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最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程:就我的观察,对于《文艺复兴》这一内容,各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方式上差异很大,我也很想借这个机会能向大家请教一下在教材版本不同的情况下,这部分教学如何科学地体现它的共性与个性的东西。

齐:备课应当是所有的老师们上课之前必做的“功课”,所以,大家肯定也都非常清楚——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必须是深入地研读“课标”(俗称“备课标”)。俗话说,也就是“牵住牛鼻子”吧。所以,下面我们就首先从这个“牛鼻子”入手。

一、牵住备课的“牛鼻子”——深刻把握课标要义(PPT) 1、课标要求:

程:课标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要求,阐述的非常简单:“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其中一个动词是“知道”,即知道作品和思想;另一个动词是“认识”,认识“人文主义”的含义。在课标中属于“文艺复兴”的似乎只有半句话。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就会这样解读课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项后面写上冒号,然后简单填空,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简单化,也使我们的我们的教学流于形式化。

高:其实,历史学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整体性”,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其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的。所以,要全面理解“文艺复兴”的课标要求,必须把“文艺复兴”放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单元当中去分析把握。

2、单元主线:

由课标要求可知,本单元的主体知识是希腊先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而贯穿这些知识点的主线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朦胧、明确和成熟,即:本单元知识的“魂”是“人文主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文艺复兴”在本单元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下列图示,可清晰地看出“文艺复兴”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希腊先哲的思想是人文主义的滥觞;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形成;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达到了成熟。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发展链当中的一颗珍珠。

自然哲学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前三杰 后三杰 莎士比亚 加尔文 马丁路德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人文精神的萌芽 人文主义形成 人文主义的发展 人文主义的成熟 追求真理,了解提倡人性,反反对天主教会的用理性判断一切未知;强调人的对神性;倡导宗教特权,提倡事物,反对封建在钟:对“文艺复兴”课标的解读,我还想再重复上一讲反复提到的一个话题,就是:价值。 个性解放,追人的个性解放。 统治,建立法制 求现实幸福。 社会。

课标的研读上一定要突出模块主题。

3、模块主题

A、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备课时思考,怎样通过这一课体现思想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B、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我们要在备课时思考,这一课在人文主义思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居于什么重要地位?) C、人类文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不同的特征? D、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文艺复示从文化层面上给我们人文主义称得上是西方文化的基因性标志,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相对照,我们再带来的启示到底是什么? 来看课标中关于文化模块主题的另一重要内容:

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文艺复兴》这一部分的教学有着其他任何一课所不能替代的重要地位。

齐:通过几位老师对课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能从文化发展模块的上述角度审视《文艺复兴》这一课,就会使我们挖掘出本课教学更丰富的资源,更深层的内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入“给历史一个高度”的教学境界。

程: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觉得《文艺复兴》这一课很好备,一方面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一点跟钟老师去年介绍的《宋明理学》那节课的学情分析恰恰相反,而我们教师的手中也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我搜集到很多这一节课都很多课件都做得精彩纷呈。所以,一提起要上这节课,师生好像也都有一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感觉。但仔细想想,真要在这种一味地追求“精彩纷呈”中把一节课上下来,是不是也有些不对味儿呢?

齐:这个“不对味儿”,实际上也就是说这节课一不留神,可能就上得失去了“历史课”的味儿吧。这也就提醒我们:愈是在那些看似丰富的教学资源中,我们愈是需要有一双慧眼——警惕舍本逐末,需要有一种尺度——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

二、警惕舍本逐末——牢牢把握历史学科特点(PPT)

齐:我想问一下几位老师,说到历史课怎么才能上得生动、有趣,老师和同学们最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是什么?

高:往往是“讲故事”吧。因为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所以不少的老师就用讲故事来迎合大家。但是结果呢?学生听了一肚子故事,回过头来仔细想想,究竟学到了什么反而不知所云。其实,这是对历史教学趣味性的一种误解,什么是学生真正感兴趣、有收益的课堂?那应该是一种有条理、有内涵、有思想的课堂,用故事抓着学生走,绝对不如用思想引着学

生走更科学有效。当学生在一节课中真正感受到思想的魅力、感受到自己也能进行思想的能力,那种收获跟简单地听故事是绝对不同的。尤其是这节课,那可讲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保你能把一节课上成“故事会”。

齐:钟老师,对此您怎么看呢?

钟:时下,历史科学正在以另一种面目走进人们的视野,《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王氏之死》《重返五四现场》等,或书籍、或网络,诱发出人们对历史前所未有的兴趣。探寻这其中的奥秘,那就是它们都展示出历史细节的巨大魅力。细节的力量,在于让人们不再是历史结论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让人们通过历史的细节获得了知的权力、思的基础、言的平台。而在历史教学中,更是可以通过细节丰富历史的血肉,从细节中洞见历史的走向。

齐:是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大家引起重视的现象。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宏观历史规律与微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钟:离开了具体、生动的史实,历史教学将成为空洞理论的卖场,学生们心中只能留下概念式、标签式的说教;而某些过于“浪漫主义”的教学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师生共同沉醉在历史记忆的碎片中不能自拔,忽略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认识。所以,把握其中的分寸就十分重要。我认为,每节课都是宏大的历史观与丰富生动的历史细节相会的十字路口,那就让它们携起手来,由历史细节陪伴历史观走过枯燥的旅程,让正确的历史观引领历史细节归于正确的方向。

程:刚才齐老师说的有些历史课上得“没有历史味儿”,我倒想起一个情境。我观摩过一节美术欣赏课,但在观摩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平时讲《文艺复兴》不也常常是从介绍和分析那个时代作品的构图、画法、美感这些方面入手的吗?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和美术欣赏课的区别在哪里呢?就这一节课来说,我们历史课独特的学科功能和魅力应当体现在哪里呢?

齐:程老师提醒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还应该注意避免蹈入另一个误区,即:似乎只有淡化或抹去了历史学科的底色,而附会、嫁接到政治课、语文课、艺术课等其他学科的“高枝”上,才能体现出我们历史学科的所谓“育人”功能。这种教学行为同样是不可取的!须知,如果我们把历史课上成了政治课、语文课或者纯粹的艺术欣赏课等,——一句话,反正上得除了不像是“历史课”,其他的倒都像了,那么我们的历史课实际上也就等于已经自行宣告“死亡”了。所以,我们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讲历史一定要讲出历史的“道”,学历史一定要学出历史的“味”。

高:是的。对于《文艺复兴》这一部分的教学,美术老师是站在美术的角度上来看的,而咱们历史老师可一定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站在“人文主义”的角度上来看才是。要是我们也把这节课上成美术欣赏课了,那恐怕就是跑题了,失败了。

齐:所以,在这里,我想再借用首都师大赵亚夫教授的一段话来再次提醒大家。

我们必须明确定位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它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

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这个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以往凡是把历史讲得不熟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

我们谈历史教学的主体、生命、本质等议题,……根本的元素在历史内部。把历史课上得不像历史课了,历史课就已经死亡了。同样,把历史当成儿戏,胡编乱造的演绎,不仅失掉了历史教育者的良知,更糟的是它会扭曲学生的历史意识。 ——赵亚夫

好了,在理清了课标的相关要求之后,下面我们就走进《文艺复兴》的教学现场,来观摩、研究一下老师们各自的个性化教学设计风采。

三、展现个性风采——教学现场观察(PPT) 【课堂导入】

齐: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说是一课的“凤头”,往往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对于《文艺复兴》这一课,广东省深圳宝安中学的唐云波老师是这样导入全课的——

课前渲染:《我的太阳》歌曲

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我的太阳》。听到这美妙的歌声,我们的思绪就会情不自禁地驶向那个以自由、浪漫、艺术、文明著称的国度——意大利。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时光的隧道,回到14世纪前后的意大利,去了解一下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正是文艺复兴运动,为意大利注入了更加浓烈的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的色彩。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名,揭开序幕的。14世纪,意大利人非常热爱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他们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作品。

(展示)其中,使当时的意大利人感到震惊的有这尊雕塑《拉奥孔》。(图略) 我们现在看到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吗?不一定感到震惊。但是,当年的意大利人为什么会对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呢?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要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去体验当年意大利人的感受,去追问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兴起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高:应该说,唐老师的这个导入设计是非常精彩的。用同学们熟悉的世界名曲《我的太阳》,非常迅速地将他们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而关于“拉奥孔”雕像的“不可思议”,则起到了设疑激趣的作用,使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不过,我个人感觉,从播放音乐到欣赏拉奥孔,是否导入时间过长?先导入意大利,继而又导入文艺复兴,有一种两次导入的感觉,是否有必要做一下取舍呢?当然,精彩的教学设计,往往难以下取舍的决心,但我认为越是精彩,越要注意取舍。

齐:高老师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是不是请程老师也来介绍一下你为这节课设计的导入环节呢?

思想史教学2

思想史教学?(下)●主持:山东省教育学院教授齐健●嘉宾: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钟红军山东省泰山中学高级教师高秀泉山东省临沂一中高级教师程宝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tpu402ts26ksx797jw59jajr88l5800wu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