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而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终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真菌的准性生殖过程: 1. 形成异核体 具有营养体亲和性的菌丝融合 N+N 2. 形成杂合二倍体 异核体双核并裂或融合 2N 3. 有丝分裂交换与单倍体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局部节段发生交换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组;由非整倍体细胞核2N-1的不断丢失,最终回复到单倍体N。 核体和异核体 -个真菌营养体内不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为同核体;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为异核体。菌丝融合 两根菌丝相互靠近时可以从侧面分别产生突起或分枝,经接触、融解,最后使不同菌丝细胞间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交流。菌丝融合群 真菌的种下面,根据菌株间营养体的亲和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营养体亲和型(群)或菌丝融合群,营养体亲和的菌株为同一群。 原核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形态大多数为杆状(常称杆菌(rod),少数为球状、和螺旋状。生物 菌体大小一般为0.5~0.8μm × 1~3μm。具鞭毛(极鞭、周鞭)、少有荚膜、无固定细胞核、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数为阴性,少数为阳性。菌原体 的形态和结构 没有细胞壁,无革兰氏染色反应,无鞭毛等其他附属结构。菌体外缘为三层结构的单位膜。菌原体包括 植原体和螺原体两种类型,归类于软壁菌门。 植原体(phytoplasma)的形态、大小变化较大,表现为多型性;如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梨形等,大小为80μm~1000μm。细胞内有颗粒状的核糖体和丝状的核酸物质。归属于植原体属。螺原体(spiroplasma)为线条状,在其生活史的主要阶段呈螺旋形。一般长度为2μm ~4μm,直径为100~200nm。归属于螺原体属。细菌和类细菌具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数病原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由于植原体和螺原体无细胞壁,故无革兰氏染色反应。 .. v .. .
.. . .. . 绝大多数病原细菌都是好氧的,少数为兼性厌气的。对细菌的培养基的酸碱度以中性偏碱为适合,培养的最适温度一般为26~30℃;在33 ~40℃时停止生长,50℃、10 min 时多数死亡。 病毒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征:一是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分子寄生物;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二是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病毒形态 植物病毒颗粒称为粒体(virion或particle),大部分病毒的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等。球状病毒也称多面体病毒或二十面体病毒;直径大多为20~35nm。杆状病毒粒体刚直,不易弯曲,大小多为20~80nm×100~250nm。线状病毒粒体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大小多为11~13nm×750nm。此外,有的病毒由两个球状病毒粒体联合在一起,称为双粒病毒(或双生病毒);有的像弹头,称为弹状病毒;还有的呈丝线状,柔软不定形。 病毒粒体是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RNA或DNA)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壳内构成的。绝大多数病毒粒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衣壳 组成。杆状或线状病毒粒体中间是螺旋状的核酸链,外面是由许多蛋白质亚基(subunit)组成的衣壳。蛋白质亚基也排列成螺旋状,核酸链嵌在亚基的凹痕处,因此粒体是中空的。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例,每个粒体大致有2100个蛋白质亚基,排成130圈,每圈亚基间隔约2.3nm,每三圈有49个亚基。其粒体直径是18nm,核酸链的直径是8nm。球状病毒的结构较复杂,其粒体表面是由20个正三角形组合而成。因此,球状病毒也称二十面体病毒。有些病毒的正三十面体等。2.3 病毒组成 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病毒的核酸有RNA和DNA两种类型,并有单链和双链之分。绝大多数植物病毒的核酸是单链RNA(ssRNA),极少数为双链RNA(dsRNA)、单链DNA(ssDNA)或双链DNA(dsDNA)。 植物病毒的蛋白可分为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主要是包被在病毒外部的衣壳蛋白 ( coat protein,CP)。 非结构蛋白包括病毒复制所需的酶及传播、运动需要的功能蛋白等。除蛋白和核酸外,弹 .. v .. .
.. . .. . 状病毒还有少量的脂类和糖蛋白存在于包膜中;某些病毒粒体还含有多胺等,金属离子如Na+、Ca2+、Mg2+也是许多病毒必需 类病类病毒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低于1.4×105,比病毒要小10~l 000倍;具很高稳定性(可耐高温毒 90℃左右);自然寄主范围窄 (通常只有1个);侵染力强(接触传染时只要10个分子);侵染后潜育期长(几月~几年)及经常不显症。 线虫 形态和结构 植物线虫一般呈两瑞尖细的线形;长0.3~12mm,宽为0.0l~0.05mm。雌、雄成虫多数同形,少数异形,即雄虫为蠕虫形,雌虫为梨形或柠檬形。 寄1.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 根据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可以将寄生性生性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大类。 植物(1)全寄生 种植 植物是指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例如菟丝子、列当、无根藤等。 特点: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蜕变为吸根,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并从中不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 2)半寄生 另一些寄生植物如槲寄生、樟寄生和桑寄生等本身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但由于根系缺乏而需要从寄主植物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在解剖学上表现为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由于它们与寄主植物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故称为半寄生。 如槲寄生、樟寄生、桑寄生等。
六、归纳各类病原物所致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 v .. .
.. . .. . 病原生物种类 症状特点 真菌 病状:畸形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焉 病症;粉状物 霉状物 粒状物 点状物 盘状物 索状物 细菌 病状:腐烂 变色 畸形 病症:菌浓 病毒 病状:畸形 变色 线虫 病状:变色 畸形 萎焉 病症:粒状物 点状物 寄生性种 病状:萎焉 畸形 子植物 病症:索状物 专题六 病害循环
七、何谓病害循环、侵入过程(病程)、初侵染、再侵染和越冬?
1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2、 侵染过程:简称病程 病原物从侵入到引致寄主发病的过程。
3、初侵染:由越冬和越夏后的病原物在寄主植物生长期引起的初次侵染 。 4、再侵染:在初侵染的病部产生的病原体通过传播引起的侵染。
.. v .. .
.. . .. .
5、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直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称为病害的潜育
期。
6、越冬: 当寄主成熟收获或进入休眠期后,病原物渡过冬季这一段时间,以备下一生长季节的侵染为害。
八、为何说病害循环是植物病理学的中心问题?
答:病害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一种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病的过程。病害循环包括四个阶段,(1)、病害发生前阶段;(2)、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3)、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4)、病害和病原物的延伸阶段。因此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只有掌握病害循环的规律,抓住其中的薄弱环节,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才能拟定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说病害循坏是植物病理学的中心问题。
..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