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园艺植物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园艺(观赏)201102 杨湾 学号:20111829
专题二: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及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 何谓植物病害、症状、病状、病征、侵(传)染性病害和生理病害?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它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3、病状: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类型: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蔫.
4、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
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 物和脓状物等.
5、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传染性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二、 试述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意义。
答:症状是指植物受到病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它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植物的病害既有利又有弊,植物的利主要表现在可以增加可食性、观赏性、药用价值、诱导抗病性、是
.. v .. .
.. . .. .
生物多样性的成员;植物的弊主要表现在他会降低作物产量,影响产品质量,内含有毒物质,也是一种限制因子。因此只有掌握了植物病害的症状才有利于我们对植物病害表象出来的不利方面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同时也可以利用植物病害表象出来的一些症状提高园艺产品的经济价值。
专题三、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三、何谓植物病害的病原、病原物、三角关系、积年流行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和病害的测报? 1. 病原: 是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病原物有: 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和线虫等。
2、非生物病原:指不适宜的物理和化学因子。在传染性病害中,具有致病力的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大量繁殖传播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消灭或控制病原物的传播、蔓延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
3、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寄主植物、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受环境条件影响,三个要素的关系称为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
4、积年流行病害:病株百分率虽然很高,但是一般比较稳定,发病率不会继续增加。决定于初侵染来源的多少和初侵染的效率。它们往往要积累若干年后才能达到流行的程度。
5、单年流行病害:通过不断的再侵染,使发病面积逐渐扩大,病害数量急速增加,这类病害的流行与再侵染关系很大,病原体来源多或气 候条件有利时,当年即可达到流行程度。
6、病害的预测预报:根据病害发生发展情况和流行的规律,通过必要的病情调查,掌握有关的环境因素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病害的发生时期、发展趋势和流行危害等作出预测预报。 四、试述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中的三角关系。 答:(一)病害发生的三要素及病害三角关系
1. 植物病害发生的三要素:病原、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构成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
.. v .. .
.. . .. .
2. 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寄主植物、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受环境条件影响,三个要素的关系称为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
(二)病害流行三要素及三角关系
1. 病害的流行:在一定时期或者在一定地区大量发生,造成植物生产的显著损失,即称为病害的流行。
2. 病害流行的三个基本要素:大量的感病寄主、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和适宜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是病害流行的三个基本要素。1933 林克(Link)提出病害三角学说: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
专题四、植物病害的病原
五、植物病原真菌、原核生物(细菌、菌原体、类细菌)、病毒、类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的概念、形态等基本特征及其名词术语。
1、病原真菌: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2、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但无固定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内,没有核膜包围而成的固定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70S),没有内质网、线粒体和叶绿素等细胞器。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菌原体等。
3、菌原体:的形态和结构 没有细胞壁,无革兰氏染色反应,无鞭毛等其他附属结构。菌体外缘为三层结构的单位膜。菌原体包括 植原体和螺原体两种类型,归类于软壁菌门。 4、类立克次氏体:的形态和结构 又称类细菌。现归属于薄壁菌门韧皮部杆菌属。
.. v .. .
.. . .. .
5、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具有侵染姓的寄生物
6、类病毒:是一种无外壳蛋白;对植物有侵染性、环状、具很高碱基自配对的单链RNA。 7、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在数量和种类上仅次于昆虫,居动物界第二位。线虫分布很广;多数腐生于水和土壤中,少数寄生于人、动物和植物。寄生植物的线虫可以引起许多重要的病害。
8、寄生性种植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者缺乏足够的叶绿素,必须从其他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称之为寄生性植物。目前已发现有2500多种高等植物和少数藻类属于此类,其中大多数属于高等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可以开花结籽,又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 各类病原物的形态: 病原物 真菌 1、菌组织:由菌丝体可密集形成。其有两种类型:疏丝组织 菌组织较疏松,可见菌丝体的长形、平行排列的细胞。 拟薄壁组织 菌组织比较紧密,菌丝体细胞变成近圆形或多角形,与高等植物的薄壁细胞组织相似。2、菌组织体: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疏松或紧密的菌组织体。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 、子座 和菌索 等。 菌核 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表皮细胞壁厚、色深、较坚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子座 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形成产孢子的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 菌索 是由菌丝体平行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的根有些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菌索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3.真菌的繁殖体 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 .. v .. .
形态 结构 .. . .. . 殖产生的后代称为无性孢子。常见的无性孢子有3种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游动孢子形成于游动孢子囊内。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 形成孢子囊内。孢子囊于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分生孢子 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单胞、双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成熟后孢子梗上脱落;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内。 孢子果主要有: 呈近球形、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呈杯状或盘状的 分生孢子盘呈垫状的分生孢子座 呈束状的分生孢子梗束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繁殖方式。其后代称为有性孢子。 有性生殖整个过程可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质配 即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融合,两者的细胞核 (n) 进入到同一细胞中,形成双核期(n+n)。核配 就是在融合的细胞内两个单倍体的细胞核结合成一个二倍体核(2n)。减数分裂 二倍体细胞核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核(n),从而回到原来的单倍体阶段。卵孢子 卵菌的有性孢子。卵孢子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内的卵球中,与卵球内的细胞核进行核配,最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厚壁的、二倍体的孢子。接合孢子 接合菌的有性孢子。接合孢子于是由两个配子囊以配子囊接合的方式融合成一个细胞,并在此细胞中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厚壁孢子。子囊孢子 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接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子囊孢子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即子囊内。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 8 个子囊孢子。子囊通常产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内。 子囊果一般有4 种类型:球状而无孔口的 闭囊壳;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直接由“十”、“—”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以后双核菌丝顶端细胞膨大成棒状的 担子。在担子内的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担子上产生4个外生的单倍体的孢子。 3.4 真菌的准性生殖 是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 ..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