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 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2、谶纬3、崇本举末4、习与性成5、体用一
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1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 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2、 以心原物3、 圣人体无4、 一故神两故化5、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 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 《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 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与简答 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 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 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 标点翻译 (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 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 二 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 三 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与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 标点并翻译古文 20分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 ,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 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 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三表 四端 虚一静因 内籀外籀 人副天数 神灭论
2
太虚即气 理一分殊 四句教
二、论述题
试述朱熹、王阳明、王艮及颜元的格物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二、 论述题 1、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 2、从方法论角度分析笛卡儿的怀疑 3、分析洛克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思想 4、分析黑格尔的哲学起点。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 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二、翻译(略)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四、论述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2002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 词 1、齐物论 2、即万物之自虚 3、理一分殊 4、至良知 5、俱分进化二、翻译 三、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 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2003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二原典解读(略)三、论述(二选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50分) 1、爱利亚学校
2、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 3、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
4、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 5、“奥卡姆剃刀”
6、休漠的不可知论观点
7、笛卡儿的二元论
8、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论述 9、康德的“自在之物”(“物自体”) 10、费尔巴哈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二、回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2、简评实用主义真理观 3、海德格尔论“此在”
3
三、试论述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与继承(20分)
2001北京师范大学
1.仁2.不忍人之心3.和而不同4.《坛经》5.《封建论》6.张载7.王阳明8.民生史观
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2.试论朱熹知行观理论价值3.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
200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
四端 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 本体 质力相推
二.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
1.试述孔子的“以政为德”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什么是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见形而不及神着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只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注:标点直接
4
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 一、简答题1,《道德经》2,公孙龙3,天命之谓性4,斗莦之性5,裴頠6,天人交相胜7,四法界8,《传习录》9,严复10,《虺书》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孔子“仁”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同异。
2,具体说明宋儒“理一分殊”的思想。 3,王夫之人性论的具体内容。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简释 1.《齐物论》 2.无行相克 3.一阴一阳之谓道 4.形质神用 5.得意忘象 6.血气心知 7.八识 8.般若 9.《仁学》 10.《新理学》 二.问答
1.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评述. 2.试述郭象"独化论"
3.张载"太虚即气"思想评析 马哲
一.1.哲学的反思性 2.辨证的否定观
3.真理的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 4.价值观及其功能
5.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材料题(太多自己找)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谈对其的理解. 三.论述
1.论物质和实践的关系 2.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5
2005复旦大学
一,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市民社会万物皆备于我中体西用四假象语言游戏绝对命令科学共同体自然法《增长的极限》禅宗马丁路德三达德
二、简答题(共4题,任选2题,每题25分) 1.怎样理解“人不是单个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意)
2. 比较老子与庄子思想的异同 3.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4.科学与伪科学,非科学的区别及意义
2002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
一、 名词解释(共四题,每题5分,共20分)1、《大学》 2、四端 3、鹅湖之会 4、王艮
二、 简答题(共2题,每题15, 共30分)1、 简述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2、 简述朱熹“理一分殊”说。
三、 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试论孔子学说中“仁”与“礼”的关系。 2、 试论王夫之哲学中“道”与“器”的关系。
中国哲学专业基础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 正名 2、 兼爱 3、 天人感应 4、 一念三千 5、 气质之性 6、 托古改制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析“白马非马”。 2、简述“朱陆异同”。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析老子的“有生于无”。 2、 试析张载的“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 填充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哲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公元前535--- 475)说: “宇宙万物既非神所创,亦非人所创,乃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永恒的活生生的火,合规律地燃烧着,合规律地熄灭着”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5分)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留基伯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公元前460---370)认为,万物都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即原子构成,人的灵魂是最活动、最精微的原子构成。(5分)
3.古希腊最重要的智者派(诡辩派)的代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元前481---411),他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5分)
4.英国近代第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 (1561---1626)认为,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研究和发展自然规律。他有一个著名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5分)
5.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 _________________ (1632---1704)写有《人类理智论》和《政府论》等著作。他反对天赋观念说,坚持“白板说”,即认为:心
6
灵的原来状态是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它上面刻画的数不清的形形色色的东西,是从经验得来。(5分)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有个主教叫 ______________ (1684---1753),他竭力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其基本论点是:我们所认识的,仅只是感觉,“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了感觉,什么都不存在。(5分) 二. 回答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是什么意思?恩格斯是怎样驳斥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证明事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和掌握的?(20分) 2. 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是绝对精神通过逻辑发展阶段后把自己外在化的结果。试对这种观点加以分析批判。(20分) 三. 论述题(30分)简述包括费尔巴哈在内旧唯物主义者理论上的主要缺点。(30分)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哲学史考试题
一. 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绝对精神(黑格尔)(5分) 2.纯粹理性(康德)(5分) 3.白板说(洛克)(5分) 4.理念(柏拉图)(5分)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15分) 2.简述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会的理论。(15分)三.综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法兰克福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5分) 2.康德认识论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25分)409(语言分析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 名词术语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洞穴比喻(5分) 2) “我思故我在”(5分) 3) 先天综合判断(5分) 4) Dasein(此在)(5分)
二. 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为什么康德称他的哲学为“哥白尼革命”?(15分) 2) 库恩“不可通约性”观点的实质是什么?(15分)
三. 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试论休谟的“因果关系说”。(25分) 2) 试论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语言的转向”。(25分)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
系别:哲学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一、 基础知识填空(共6题,共20分) (1)“三玄”( )(3分)(2)“三表”( )(3分)(3)“五德”( ) (3分)(4)“三教”(3分)(5)“北宋五子” (5分) (6)《心理建设》的作者是 。 (3分)
7
二、 简释下列命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 天人合一 (5分) 2. 谶纬(5)3. 离坚白 (5分) 4. 中体西用 (5分)
三、 论述题(以下四题选两题回答,每题30分,共60分)
1. 试论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 (30分) 2. 试论张载的气一元论为何在朱熹那里转化为理本体论。 (30分) 3. 试比较王充的“知为力”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异同。 (30分) 4. 试析黑格尔为何断言孔子没有哲学,认为《论语》只是格言集。 (30分)
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哲学基础理论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白马非马
2、格物致知隐藏:来源:www.examda.com 3、四因说 4、绝对理念 5、此在(Dasein)
6、《正义论》隐藏:来源:www.examda.com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分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中国美学界对“美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代表人物。
4、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15×2=30分)隐藏:来源:www.examda.com
1、论述康德在哲学史上实现的“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及其影响。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辨证法做了这样一个明确论述: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2 006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与分析
(1)考的是一段殷周宗教改革的引文,出自《国语》 (2)这题是考荀子的那段名言了,“天行有常”那段 二、简答 (1)《周易》书名的由来与要义 (2)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3)《汉书.艺文志》论法家 (4)王弼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5)陆九渊的\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的区别 (6)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与思想特点
8
三、论述题
(1)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概说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点
2001南开中国哲学
一,名词解释 1、为仁由己。2、道法自然。3、言必立仪。4、言尽意论 5、物不迁论。6、格物至知。7、知行合一。8、知难行易 二,简答题 1、《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2、《齐物论》的逻辑理路 3、《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 2、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 3、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2、明儒学案。3、贞元六书。4、论衡。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年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8题,共56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56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三、 论述题(共38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2、明儒学案。3、贞元六书。4、论衡。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年
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8题,共56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
9
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56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 三、 论述题(共38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1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一般与个别 2、肯定与否定 3、生产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 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 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 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3、 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4、 论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 5、 论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02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偶然与必然 2、形式与内容 3、政治上层建筑 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3、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5、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03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2分),共60分)
10
1、形式与内容 2、现象与本质 3、真理
4、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 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2、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 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论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5、 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实践,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名校考研专业课真题分析.文史哲分册(2003)》 【名解1】
白马非马(人大9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00);浩然之气(武大00);绝地天通(厦大99);否极泰来(厦大99);温故知新(厦大99);道法自然(厦大99、南开01、浙大99/00);虚壹而静(厦大99、人大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00);三表(人大97、复旦99、浙大98);效验(人大99);无为(人大00);中庸(吉大00);有无(复旦97);离坚白(吉大00);道统论(复旦97);抱法处势(南开00);五德始终(复旦97);化性起伪(复旦97、浙大98);天人相分(复旦99);仁(北师大01);不忍人之心(北师大01);和而不同(北师大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01);涤除玄览(厦大01);克己复礼为仁(厦大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98);参验(浙大98);制天命而用之(浙大98);兼爱(浙大99);天人合一(浙大00);有待无待(人大01);名实(浙大01);三玄(浙大01) 【简答1】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11
【论述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
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00)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00) 【名解2】
葛洪(复旦97);业报轮回(人大98);相竞以器(人大99);《论六家要旨》(复旦97);独化(人大98);二谛(吉大00);贵无(吉大00);止观(复旦97);实相(复旦97);不真空(人大97);性三品(吉大00)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00);言尽意论(南开00/01);形质神用(南开00);人副天数(人大00);唯识无境(人大00);《坛经》(北师大01);《封建论》(北师大01);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01);一物两体(厦大01、浙大01);阿赖耶(人大01);天人感应(浙大99);六相圆融(浙大01);自生而必体有(人大01) 【简答2】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98)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00)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00)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00)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01)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0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01)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01)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99) 【论述2】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南开00)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这里得出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复旦97)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吉大00)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浙大01)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浙大98)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浙大99)
12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浙大99)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南开01)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厦大0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01) 【名解3】
叶水心(复旦97);三纲领八条目(复旦97);心外无物(吉大00);见?而作不俟终日(武大00);理一分殊(南开00、人大01、浙大99);致中和(南开00);心学(复旦99);无极而太极(吉大00);易简工夫(人大99);事功学派(复旦99);童心即真心(复旦99);张载(北师大01);王阳明(北师大01);格物致知(南开01);知行合一(南开01);《传习录》(浙大98)’《西铭》(浙大99);泰洲学派(浙大99) 【简答3】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复旦99)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化观。(厦大99)
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的异同(人大97) 简述朱陆之争的基本问题极其意义(人大98)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为什么说“心即理”即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人大00)
张载是怎样论证他的“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浙大00) 【论述3】
试述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人大99) 试析朱熹的心性思想。(吉大00)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立?它们的实际历史作用又是如何?(复旦97) 试析朱熹知行观的理论价值。(北师大01) 试论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色。(厦大01)
试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道释三教的源流关系。(人大01) 张载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浙大98) 【名解4】
质测即藏通几(武大00);经世致用(浙大00);以理杀人(浙大98) 【简答4】
黄宗羲的学术史观。(南开00) 王夫之的知行观。(浙大01) 【论述4】
王夫之历史观述评。(厦大99)
13
试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浙大00)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南开01) 【名解5】
知难行易(人大00、吉大00、南开01);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南开00);俱分进化(吉大00、武大00);质力相推(人大97);三世进化(人大98);尚力非命(南开00);法无顿渐(人大99);托古改制(复旦99);天命之性(人大00);民生史观(复旦99、北师大01);公羊三世说(人大01);《严译名著丛刊》(人大99);三民主义(人大99);《新学伪经考》(人大01);心力(浙大01)
【简答5】
简述严复的“开明自营”伦理观(吉大00)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大00)
谭嗣同是怎样从哲学上批判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复旦99)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厦大99) 试比较谭嗣同与王夫之的道器观的同异。(人大99) 试比较王夫之与孙中山知行理论的的同异。(人大98) 简述维新派的历史进化论及其对古代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人大97)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浙大01) 魏源的矛盾观。(南开00) 【论述5】
评述孙中山的知行观。(武大00) 评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北师大01) 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南开01) 严复的经验论与孙中山的知行观之异同。(南开00)
论述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并论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作用和影响。(复旦97)
欧阳渐在20年代初作《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日科学之必需》的讲演,提出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基本区别有四:“一者崇卑而不平,一者平等无二致;一者思想极其锢陋,一者理性极其自由;一者拘苦而昧原,一者宏阔而真证;一者屈己以从人,一者勇往以从己。”试评述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主要论点,并阐述你对佛教哲学特点的基本看法。(复旦97 中国人大中国哲学史 2001
一、 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有待无待 自生而必体有 阿赖那 理异分殊 公羊三世说 二、 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 2、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
14
3、 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三、 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分) 四、 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分)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 2002
一、 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 四端 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 本体 质力相推 二、 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 1、 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 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 *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 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 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 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易 与 天 地 准 故 能 弥 纶 天 地 之 道 仰 以 观 于 天 文 俯 以 察 于 地 理 是 故 知 幽 明 之 故 原 始 反 终 故 知 死 生 之 说 精 气 为 物 游 魂 为 变 是 故 知 鬼 神 之 情 状 与 天 地 相 似 故 不 违 知 周 乎 万 物 而 道 济 天 下 故 不 过 旁 行 而 不 流 乐 天 知 命 故 不 忧 安 土 敦 乎 仁 故 能 爱 范 围 天 地 之 化 而 不 过 曲 成 万 物 而 不 遗 通 乎 昼 夜 之 道 而 知 故 神 无 方 而 易 无 体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继 之 者 善 也 成 之 者 性 也 仁 者 见 之 谓 之 仁 知 者 见 之 谓 之 知 百 姓 日 用 而 不 知 故 君 子 之 道 鲜 矣
夫 理 有 至 极 外 内 相 冥 未 有 极 游 外 之 致 而 不 冥 于 内 者 也 未 有 能 冥 于 内 而 游 于 外 者 也 故圣 人 常 游 外 以 冥 于 内 无 心 以 顺 有 故 虽 终 日 见 行 而 神 气 无 变 俯 仰 万 机 而 淡 然 自 若 夫 见 行 而 不 及 神 者 天 下 之 常 累 也 是 故 睹 其 与 群 物 并 行 则 莫 能 谓 之 遗 物 而 离 人 矣 睹 其 体 化 而 应 物 则 莫 能 谓 之 坐 忘 而 自 得 矣 岂 直 谓 圣 人 不 然 哉 乃 必 谓 至 理 之 无 此 是 故 庄 子 将 明 流 统 之 所 宗 以 释 天 下 之 可 悟 若 直 就 称 仲 尼 之 如 此 或 者 将 据 所 见 以 排 之 故 超 圣 人 之 内 迹 而 寄
15
方 外 于 数 子 宜 忘 其 所 寄 以 寻 述 作 之 大 意
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3(中西哲学史)
请从以下8题中任选5题(每题30分,共150分) 1、 试1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
2、 从下列玄学家(王弼、稽康、郭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其主要思想特征。 3、 禅宗“南顿北渐”说评析。 4、 试述朱熹的理气观。
5、 试分析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6、 试说明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作的区别。
7、 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8、 什么是康德的“二律悖反”?试举出其中的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的。
2004(中西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唯名论 四假象说 单子论 名教与自然 理一分殊 气 二简述题(60分,每题15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的学说
2简述巴克莱(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 3简述先秦人性论思想 4简述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时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 2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中和 正始之音 涅盘 《传习录 》 知难行易 二简述题
1分析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
2何谓“烛火之喻”及其思想意义 3甚麽是禅宗的“无念”思想 4分析周敦颐的“立人极”说
5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哲学的中西体用之争 2005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论语》 兼以易别生之谓性不真空心外无物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6
1、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2、韩愈的道、德“虚位”说是什么意思? 3、什么是张载的“太虚即气”说?
4、章太炎的“俱分进化”是怎样的一种观点? 三、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韩非子说:“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请将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思想。
2、试述郭象“独化”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3、试述谭嗣同的“以太”说及其历史价值。 2006
一 名词命题解释(任选5题,每题8分,共40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 逍遥游 白马非马 六相圆融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12分,共36分): 1孟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是善的 2陆王心学是如何论证心即理的
3宋明理学一般分为即大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麽 4简述王夫之关于动静变化的理论
三、论述题(任选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老子关于自然无谓的理论
2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异同 3魏晋玄学关于自然与名教的争论
4张载关于“民胞物与”的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四 标点,翻译并评论(14分)
(1)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⑤,而大山为小⑥;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 为一。
⑤于:比。豪:通作“毫”,细毛。末:末稍。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 ⑥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⑦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⑧夭:夭折,短命。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
(2)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
17
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哲学综合 一,(每个15分 )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 与科学性的统一。2 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 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 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5 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 1 论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 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 三表法 2 以物观物与以道观物 3 天行有常 4 不真空 5 民胞物与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 2 简述禅宗自性是佛的理论。 3 简述韩愈的道统说。 4 谈谈你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老子“自然无为”的理论及其思想基础。 2 试述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及其思想倾向。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 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
18
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
19
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9、【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10、【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的理论和政治纲领,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核心,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2、【道法自然】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用语。《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否定了宇宙间有意志的主宰存在,但老子由此反对人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3、【中庸】儒家的哲学范畴。即在处理事物的矛盾时应当掌握的合适的“度”。 14、【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自然观和人的活动归结为五种物质因素,含朴素唯物主义因素。战国秦汉间出现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五行相克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15、【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宋元明清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吸收了道家和佛教哲学思想而产生的新儒学。它以性命义理为核心,是宇宙论、认识论和道德学说高度统一的思辨哲学。它以“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和宇宙本体,取代了传统儒学思想的“天”的地位。南宋以后,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从理学内部分化出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人,对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批判。 16、【致良知】明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心
20
为万物之本,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王守仁良知实际上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概括。 17、【三表】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并以之论证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18、【阴阳】本义为日照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后来用以指气和事物所包含的对立因素。 19、“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总纲,同时也是道的第2层含义,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发展,这些性质一定转变成它们的反面。 20、【性善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21、【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22、格物致知: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始见于《礼记•大学》。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程颐认为格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体认人所固有的理的过程。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连结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方法。他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王守仁认为格为正,物为事,致为至,知为良知。因此,格物也就是致良知的工夫。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认为,格物就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以“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致知就是人们进行思辨的理性活动,以“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他认为,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人陷入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各种事物
21
的现象所迷惑,因而两者必须相济。
23、离间白:(关于成就,其一是人们向来认为先秦的名家就是名学,其主要的辩论,就是“合同异”,“离间白”。而冯氏则认为先秦辩者之中实际上分为二派,一派以惠施为首领,主张“合同异”,另一派以公孙龙为首领,主张“离坚白”;) “坚白石二”是《坚白论》的新论题,在这一论题中,公孙龙以白石为例,阐述了他的“离坚白”观点。公孙龙认为人的感觉是不能同时兼知石的坚性和白性的。即使人的理性心智参与进来,理性仍不能对各感官所获得的诸感觉进行综合,故此关于石头的坚性与白色的认识是彼此分离的。他甚至认为,“坚”与“白”也可以离开具体的石头而独立自存,即独立自藏于物外。公孙龙以感官的局限性为由,割裂了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夸大了共性和一般的相对独立性,使共性脱离了个性,一般脱离了个别,认为它们可以独立自存,这显然带有唯心论的观点。 【《名实论第六》提出了名实观和正名的原则,可以看作公孙龙哲学的提纲和绪论(古人著述习惯将序放在末尾)。名实观是讨论名实关系问题的。公孙龙首先提出了“物”“实”“位”“正”四个基本范畴,其中“物”即天地万物,“实”即事物本身的质的规定性,“位”就是物之实用来充实它自己而不空旷的那个范围,“正”就是事物应当处在它应在的正当位置。“无名,实谓也”。名是对于实的一种称谓。“正名实而化天下”,名实之辩风起云涌,而真正从逻辑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正,名”问题的论著,首推公孙龙的《名实论》。
公孙龙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极其重视“正名”的问题。他力图纠正名实混乱的现象,达到教化天下,稳定和巩固社会制度的目的。“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是公孙龙正名理论的立论基础。“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是公孙龙正名理论的核心,它明确规定了正名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按照“唯乎其彼此”的原则,一个事物只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名称,一个名称只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事物。
《名实论》具有朴素反映论的性质,是公孙龙逻辑思想的基础。这一提法强调的是概念的自身同一,否定的是概念的含混游移,明确地揭示了形式逻辑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这是从概念论角度对公孙龙逻辑思想的总结,也是《名实论》的成就和贡献,但是,《名实论》所描绘的万物彼此绝对独立和分离,却否定了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它所主张的名实一一对应,则是名实关系的凝固化和对概念同一性的形而上学理解。】
24、体用不二:所谓“天道”和“天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天道”是体,“天命”是用,体用不二,谓之“天心”。生生不已,循环往复,谓之“天意”。 “体用不二”论,是熊十力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观念。这观念主要展现在其原创性的经典之作《新唯识论》之中。他所谓“体”是“心体”、“性体”,
22
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创生的特质,实际上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去面对世界,创造世界,同时又主张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沦丧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蒂熊十力的“体用不二”与程朱“体用一源”的不同在于:程朱虽然肯定体在用中,体不离用,但体是存藏于用之中的,与用不离不杂的一种抽象实体。熊十力坚持实体不在功用之外、肯定精神对于物质的主导、认定实体自身是变动生生的,他的体用论可视为儒家刚健、崇德、用世等价值的本体论基础。(现代心学与理学) 25、《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共20篇,492章,《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
26、正名:孔子对于社会的理论。他认为,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实行他所说的正名。就是说,“实”应当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都是这样的社会关系的名,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孔子正名学说的含义。
27、不忍人之心: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所以,所谓的「不忍人之心」,应是在「乍见」任何一人之危及生命之际,都能有此纯粹,无条件,全无感性欲求的本心...
28、和而不同:《论语.子路》里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作为君子,要善于调合各种矛盾,要善于跟别人和谐相处;但与此同时,当自己的意见不同于别人的意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
请从以下8题中任选5题(每题30分,共150分)
1、试1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
2、从下列玄学家(王弼、稽康、郭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其主要思想特征。 3、禅宗“南顿北渐”说评析。
23
4、试述朱熹的理气观。
5、试分析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6、试说明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作的区别。 7、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8、什么是康德的“二律悖反”?试举出其中的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的。 ----------------------------------------------------------- 2004年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唯名论 四假象说 单子论 名教与自然 理一分殊 气 二、简述题(60分,每题15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的学说。
2简述巴克莱(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 3简述先秦人性论思想。 4简述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时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 2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
----------------------------------------------------------- 2005年人民大学(考试科目:哲学原理) 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6分,共30分):
量变与质变 本质与现象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上层建筑
二、试述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30分) 三、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辨证关系。(30分) 四、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其现实意义。(30分) 五、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谈谈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0分) 2006年哲学综合
一、解释下列范畴(每个6分,30分)
1、世界观与方法论 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3、现实性与可能性 4、一般与个别 5、经济基础
二、简答:(每个15分,30分)
1、谈谈辩证法与行而上学的对立。
2、简叙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三、论述。(四选三,每题30分,共90分) 1、结合现实,谈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2、谈谈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3、论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4、结合哲学史,论述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发展的几个阶段。
24
---------------------------------------------------------
2007年人民大学哲学综合 一、(每个15分 )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 与科学性的统一。 2 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 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 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5 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每个30分)
1 论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 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 2005年人民大学招生专业:外国哲学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含现代)
一、简要解释下列哲学名词或命题(每题5分,选做6题,共30分) 1、原子论 2、实体(substance) 3、第一哲学 4、奥卡姆剃刀 5、《社会契约论》 6、知性为自然立法 7、权力意志 8、摹状词理论
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或“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的“辩证法”如何推进了柏拉图理念论的产生?(30分) 三、笛卡尔提出了怎样的心身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在笛卡尔之后的近代哲学中造成了怎样的形而上学后果和认识论后果?(30分) 四、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序言中说:“本书的全部旨义可概述如下:凡是可说的东西,都可以明白地说,凡是不可说地东西,则必须对之沉默。”(1)可说的和不可说的东西各是哪些?为什么有的可说,有的不可说?可说地怎样才能明白地说出来?(2)划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是什么?划分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既可以一起回答,也可以分开回答,共30分) 五、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指出,“我们的时代更把重新肯定‘形而上学’当作自己的进步,但这里所提的问题如今已久被遗忘了。。。存在可以被遮蔽得如此之深远,乃至存在被遗忘了。”(1)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存在”是如何被遗忘的?(2)他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唤醒了“存在”?(30分)
浙大西哲真题
一名解4 本原 5 种子说 6. 我思故我在 7 唯名论
二简答3.康德时空学说 4.斯多亚学派自然观与伦理学的关系
25
三论述 2.柏拉图理念论及亚里士多德的批评 3.休谟不可知论及与英国经验派传统关系
一名解 1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2 奥卡姆剃刀 3 斯宾诺莎的实体 二 简答3 柏拉图的“洞喻”及其哲学含义 4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5 康德的先验哲学(包括先验感性论、先验知性论和先验理性论) 三 论述2 论述从洛克到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脉络
一 简答和辨析3 从哲学的起源简述希腊哲学之精 4 简述智者作为苏格拉底哲学之背景和对手的意义5 如何理解“原子论是古代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 6 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想7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自然主义解释及其影响 二 论述题2 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进程。
3 自然与正义是西方哲学的两大主题,试论这两个主题之间的关联及其历史变迁。
一 简答和辨析 1 简述孟子对性善说的论证 2 简述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的哲学内涵
3 从哲学的起源简述希腊哲学之精 4 简述智者作为苏格拉底哲学之背景和对手的意义
5 如何理解“原子论是古代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 6 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想 7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自然主义解释及其影响 二 论述题
1 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述评 2 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进程。
3 自然与正义是西方哲学的两大主题,试论这两个主题之间的关联及其历史变迁。
一 简答 3 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4 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5 如何理解“我思故我在”
二 问答题 2 请你系统地梳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一 解释
1 逻各斯 2 苏格拉底方法 3 哲学源于惊异 4 奥康的剃刀 5 属性和样式 6 神正论 二 辨析
1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格拉)
2 “国家是大写的人”(柏拉图) 3 “有四种家乡扰乱忍心,妨碍科学”(培根) 4 “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黑格尔) 三 论述
1 希腊哲学中“本原”(始基)学说的演变及其启示。
2 从认识的来源、层次、标准阐述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
3 康德晚年在致友人的书信中把自己探究的哲学问题概括为“我可以认识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人是什么?”结合康德哲学体系和你对哲学的
26
理解,谈谈对此的看法。
一、简释(每题7分,共42分) 1、种论 2、四因说 3、悬搁判断 4、预定和谐 5、“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6、实体即主体
二、判断(每题16分,共48分) 1、“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高尔吉亚) 2、“德性即知识”与“无人故意为恶”(苏格拉底) 3、“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三、论述(第一题必答,二、三题任选一题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 1、希腊哲学中“自然说—约定说之争”的含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怎样理解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3、试论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
一、名词解释(10个选做8个,每题5分,共40分)
数(毕达戈拉斯)、存在(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太一(普罗提诺)、奥康的剃刀、单子(莱布尼兹)、白板(洛克)、四假相(培根)、自在之物(康德)
二、简答题(6个选做5个,每题10分,共50分) 1、“人是万物的尺度”之涵义蚀什么? 2、“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3、“我思故我在”的涵义与哲学意义是什么? 4、休谟如何理解因果关系的? 5、如何理解“上帝即人的本质” 6、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 三、论述题(3个选做2个,每题30分,共60分)
1、 晚期希腊不同哲学流派如何解决人类难题的? 2、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 费希特如何论述“自我的第一原则”的? 一、简释(每题10分,共40分)
1赫拉克利特的“火” 2柏拉图的“理念” 3亚里士多德的“形式” 4卢梭的“公意”
二、论述(三题选做二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试分析英国经验论从洛克到休谟的逻辑发展 2试解释康德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之关系
3、 谈谈你对西方哲学史上某个问题的思考 一、简述(每题10分,共50分)
1、 简述“美德即知识” 2、 简述艾克哈特的上帝观 3、 简述“存在就是被感知“
4、 简述康德的至善观念 5、 评述下面的话: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论述(第一题20分,其余每题15分,共50分)
1、论述希腊哲学中的本体观念 2、论述斯宾诺莎的知识论思想 3、黑格尔
27
如何论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三、附加题,不及分,仅供参考
1请你谈谈从事哲学的使命试什么? 2请你谈谈学习哲学史(尤其西方哲学史)有何意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存在(巴门尼德)、实体(亚里士多德)、奥康剃刀、第二性质(洛克)、物自体 二、命题释义(每题4分,共16分)
1、 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2、 人是万物的尺度3、 因果观念即习惯性联想4、 真理是一个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培根的“四假相”学说2、 简述斯宾诺莎关于知识的类别
3、 简述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精神4、 简述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四、问答题(第一题19分,第二题30分)
1、 晚期希腊罗马哲学家们的哲学关注及其解决的方式如何2、 德国古典哲学是如何论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 一、名词解释(30%)
逻各斯、奴斯、普纽玛、准则学、单子、第二性的质、前定和谐、天启、超验、他率
二、原著解读(30%)
1、我们已经一致认为,有一些“种”是彼此相通的,有一些“种”彼此不通,有一些“种”只与少数的“种”相通,有一些“种”与多数的“种”相通,还有一些“种”毫无阻碍地与所有的“种”相通。??“种”是彼此相通的;“有”和“异”贯穿在一切“种”中,并且互相渗透;“异”分有着“有”,由于这一分有而存在,却并不变成它分有的东西,仍然是“异”;既然它异于“有”,十分明显,它必然就是“非有”。反过来,“有”与“异”相通而异于其它一切“种”:它既然异于其它的“种”,那就既不是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也不是它们全体,而只是它自身;所以毫无疑问,在成千上万的情况下,“有”是没有的;其它一切“种”也是一样,不管单看还是合在一起看,全都在许多情况下是有的,在许多情况下是有的,在许多情况下是没有的。【柏拉图:《智者篇》254B】
2、但愿我能仰望你【上帝】的光,不论是站在远处望到或者是在深处望到。当我寻找你的时候,盼望你指示我,把你自己向我启示,因为除了靠你指示,我不能寻找你;除了靠你自己启示,我不能找到你。让我在热望你中寻找你,让我在寻求你时热望你。让我在爱中找到你,在找到你时爱你。圣主啊,我承认并感激你,你在我身上创造出你的形象,使我可以回忆你,想你,爱你;但是,这个形象已经被恶习所毁损和消灭,被罪恶的烟雾所蒙蔽,除了由你来复新、改革外,再也不能完成它所以被创造的目的了。圣主啊,我并不求达到你的崇高的顶点,因为我的理解力,决不能和你的崇高相比拟,但我却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理解你的那个为我所信仰所爱的真理。
28
一、名词解释(25%)
四根说、影像说、理念论、四因论、原子论、奥古斯丁、唯名论、白板说、地理环境决定论、二律背反 二、命题简析(25%)
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2 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毕达哥拉斯派)
3一切都是由必然性而产生。(德谟克利特)4我思故我在(笛卡尔)5人是目的(康德)
三、论述题(50%,三题选二,多做不计分)
1、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什么?试以古希腊晚期哲学的发展趋势为例加以说明。 2、 休谟的不可知论与康德的不可知论有什么区别?3、 试析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
四、附加题(不计分)
1、 关于基督教你知道些什么?
2、 写出下列英文哲学专业术语的中文译名。
Alienation/agnosticism/anthropologism/idealism/materialism/philosopher king/sophist/systems theory/Neo-Confuciamism/Platonism
浙大马哲
名解1.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2.历史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 3.可能性和现实性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简答 1.解释哲学2.不可知论及其表现形态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的内涵意义 材料分析 1。关于一个蝴蝶效益的分析 2.关于两种发展观的分析
论述 1. 试论述实践观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2. 试论述“哲学与人生”
一 名解1 哲学与反思 2 经验论和唯理论 3 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 4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 简述1 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2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3 哲学可不可以应用?为什么? 4 解释下列论断: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三 论述1 给出若干种有代表性的真理观,说明其主要内容、观点并加以评论。 2 联系实际,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
四 案例题 材料略 “虚拟财产”是否成立或何以成立?请说明理由。
一 名解 1 辨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2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 3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4 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二 简述1 简述国家的职能 2 恩格斯所说的“哲学
29
基本问题”包含着什么样的本体论意义与认识论意义?3 一棵歪树,造房者视为废料,造犁者视为奇材;同一部《红楼梦》,才子佳人、革命党人、奢侈荒淫者等,读出不同的意义。诸多事例表明,认识具有主体性。现问: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的主体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三 分析题1 当一棵大树在森林中倒下,无人在场听到时,它是否发出声音? 注A 就此问题,给出三种不同的哲学理论的回答与解释 B 给出你的看法,或者对这些哲学理论的回答与解释进行评价2 由下述资料的提示,展开关于“哲学的功用”的分析
哲学咨询的三种具体形式 第一种是非正式的形式。目前在欧洲和北美有许多哲学家咖啡馆、哲学家论坛和哲学家小酒店。人们可以自由出入这些场合、随意交谈。交谈的话题(多半是日常的话题也来自于这些交谈者。哲学从业者的作用是将话题保持在哲学的形式上。
第二种被成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的形式是比较正式的形式。运用这种形式时,使5至6人聚集在一起,让这些人自由探讨…… 第三种是组织咨询,马林诺夫认为哲学家可以一在政府部门担当顾问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
3 下述言论(出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重要著述)提出了某种社会形态理论。请你对此进行阐述。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能在狭隘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无知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 四 论述题 如何考量社会进步
一 概念解释 1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3 现象和本质 4 唯物史观 二 简述题1 简述哲学思维的特点 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属于经济决定论?为什么?3 简评反映论 4 为什么否定之否定规律带有总括的性质
三 论述题 1 试述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2 西方有学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影响的增强,“意识形态的末日到了”。请你就此展开对意识形态的论述四 分析1 结合有关哲学理论,对下述材料进行分析
在911之前,美国遭受到的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不计其数,但所有这些恐怖希冀都没有激起更大的波澜,而是作为一个孤立时间很快归于沉寂。911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一个命运的转折点,。在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中,如果很多变化已经积累,一个微小的扰动就能带来根本的转变,崭新的变化就会突然涌现,这种
30
突然的变化就为“神奇的转折点”。
事实上,神奇转折点——这一科学家最近发现的自然法则,其印迹无所不在:战争与政治危机、股票和经济周期、人口与环境污染、生态与物种灭绝、变异与生命进化、大脑与神经网络、地震与火山爆发、黑洞与星云坍塌——它触及到了我们这个复杂世界的几乎所有领域。
2 结合下述材料,谈谈可能与现实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关于墨菲定律:墨菲是二战期间美国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他发现,一个技术人员把测量仪表装反了。他得出教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会有人按这种方法做。在后来的一次招待会上,生物物理学家和医学博士斯塔普把它称作“墨菲法则”,他以极为简洁的方式表达: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后被人理解为“凡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一 概念解释
1 一元论和多元论 2 肯定与否定 3 主体和客体 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二 简答题
1 怎样理解恩格斯给自由所下的定义:“自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知来支配我们和外部自然界” 2 “形而上学”一词有哪些涵义 3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三 论述题
1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请联系科学发展观进行论述) 2 论实践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 四 分析题
1 请你对霍尔巴赫的下述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必然性就是原因与结果之间固定不移的、恒常不变的联系,火必然燃烧那些位于它的活动范围以内的可燃无知、人必然希求那种对他的康乐有利或显得有利的东西。宇宙本身只是一条由生生不已的原因和结果构成的链条。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切都是必然的。
一阵狂风刮得飞沙走石,在我们眼睛里看起来好像乱七八糟,其实在这当中没有一个灰尘或水滴的分子是偶然放在那里的,每一个分子都有充分的原因占据它们所在的那个位置,都是严格地以它应有的活动方式在活动的。【社会历史领域中】也没有一个行动、一个思想、一个意志不是必然的。 事实上,我们是把一切看不出与原因有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因此我们适用偶然一词,乃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
2 请你运用有关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分析评判下述言论。
非典绝对是坏东西,但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没有非典,你不会发现人们原来的卫生习惯原来很差。如果没有非典,你不会留意儿女原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熟。如果没有非典,你不会觉得医生和忽视有什么伟大之处。如果没有非典,你也不会觉得一个社会的团结、公德心、公民意识是那么重要。如果没有非典,
31
你也不会明白“一人为人人,人人为一人”的真正含义。这些以往不明白或不珍惜的事情,在非典的肆虐下一下明了了。 一、名词解释 30%
偶然与必然、社会意识形态、生产方式、哲学基本问题、“规定就是否定” 二、简述题 30%
1、哲学与普通人的世界观有何区别? 2、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具体的同一?
3、简述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论述题(三选二) 50%
1、 试述人和自然的统一关系 2、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3、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四、案例题 40% 1、评析下述言论
光从遥远的恒星到达地面需要几年时间。当人们在晴朗的夜晚观察星辰时,他们自认为看到了星星,至少知道了有关星星的某些事实。但他们实际上却是搞错了。这颗星星也许已经根本不存在了:我们看到的是发自几年前的星光。由此类推,离我们几米远的人与物也是如此。不论光从客体到眼睛需要多么漫长的时间还是只需极短时间,客体在这期间内毕竟已经历了某种变化。因而,事实上它此时已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了。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看到的客体就是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那就错了。由此可以得出,我们不知道客体是否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或者说,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存在。(20%) 上述观点属于那类学说?请予以分析评判。
2、A和B课后坐在快餐厅里,对快餐的好坏展开了一场争论。A认为厨师的手艺顶呱呱,而B却认为淡而无味。经过10分钟的讨论,A宣布这场争论没有用,因为他们俩谁也不愿改变自己的观点。(20%)
联系这一事例谈谈价值标准及其一元性和多元性问题。 一、名词解释 30%
1、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6%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6% 3、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6% 4、 真理与谬误 6% 5、 系统 2% 6、 价值 4%
二、简答题 45%
1、 试用偶然与必然的关系解释“机遇” 9% 2、 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征 3、 试以思维的至上性和费至上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种角度来说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4、 怎样理解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5、 怎样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题(四题中任选三题) 45%
32
1、驳不可知论 2、怎样较为全面地理解社会发展地“自然历史过程”? 3、概述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发展的作用。 4、 论哲学的功能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 2、 简述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的含义及关系。 3、 简述生产关系的含义及构成。 4、 怎样理解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0 1、 试述科学的社会功能。 2、 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3、 试述实践范畴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 一、写出下列论著的作者(每题1分) 1、《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2、《论十大关系》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5、《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6、《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7、《哲学的贫困》8、《唯心史观的破产》 9、《自然辩证法》10、《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解释或简答题(共50分)
1、 物质、运动及它们的关系(8分)2、 简述度的原理及主要意义(8分) 3、 可能性、不可能性及抽象可能性三者之简要辨析(9分)4、 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9分)
5、 简述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8分)6、 简述国家的本质和职能(8分) 三、论述题(共40分)
1、 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8分)
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观点及对我们的启示(22分) 一、解释下列概念(20%)
1、 意识形态(5%)2、 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5%)3、 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5%)4、 生产方式(5%)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 1、 哲学有哪些功能?(10%)2、 从历史观角度理解自由与必然的关系(10%) 3、 在“什么是价值”,即价值本质的问题上,有哪几种主要观点?(10%)4、 怎样理解人的本质?(10%)
三、论述题(40%) 1、 论否定之否定规律(20%)2、 试述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20%) 一、简答(60分,每题10分)
1、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 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有何局限? 3、 举例说明如何区分系统与非系统?4、 质变和量变之间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
5、 你认为绝对真理是否存在?为什么?6、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有哪些具体表现?
33
二、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 以科学实例说明必然与偶然的相互关系及其启示。
2、 实践为什么可以检验真理?结合当代哲学的某些进展,谈谈你本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哲学、唯心辩证法、联系、社会形态、实践标准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2、 如何理解唯物论都是可知论?
3、 简答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4、 简答“真理总是具体的”。
5、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1、 应当如何辩证看待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参考科学发展史谈谈你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的看法。
北师大历届马哲专业真题
一、简答题 1、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2、为什么说静止是相对的 3、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关系 4、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5、矛盾分析方法6、必然与偶然及其辩证关系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8、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世界发展史的钥匙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0、物质与时空的关系11、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13、社会意识的功能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5、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16、意识的能动作用17、辩证的否定18、“规律就是关系” 19、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20、阶级的实质2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2、人是社会动物23、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24、价值与评价25、哲学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的区别26、哲学一元论的基本含义27、意识的本质28、质和质变29、自由与必然30、哲学范畴的世界31、非理性因素的作用32、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33、哲学的反思性34、辩证的否定法35、真理的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36、价值观及其功能37、人的在其现在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材料分析题
1、“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目的是为自己服务;每一个人都是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这两种情况在两个个人的意识中是这样出现的;(1)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2)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3)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页)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4
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精髓,不懂得了它,就等于摈弃了辩证法”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论述题
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试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就环境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3、“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内容,并据此论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试述“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 6、试述人们社会历史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7、试述认识中的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8、论需要和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0、为什么马哲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1、试论述物质与实践的关系。 12、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 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35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2、谶纬3、崇本举末4、习与性成5、体用一
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 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2、 以心原物3、 圣人体无4、 一故神两故化5、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 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 《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 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36
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与简答 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 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 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 标点翻译 (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 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 二 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 三 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与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 标点并翻译古文 20分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 ,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 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 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三表 四端 虚一静因 内籀外籀 人副天数 神灭论 太虚即气 理一分殊 四句教 二、论述题
试述朱熹、王阳明、王艮及颜元的格物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二、 论述题 1、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 2、从方法论角度分析笛卡儿的怀疑 3、分析洛克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思想 4、分析黑格尔的哲学起点。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
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二、翻译(略)三、简答 1、
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四、论述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2002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
词 1、齐物论 2、即万物之自虚 3、理一分殊 4、至良知 5、俱分进化二、翻译 三、
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 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四、论述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2003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37
〈一、名词解释 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二原典解读(略)三、论述(二选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50分) 1、爱利亚学校
2、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 3、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
4、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 5、?奥卡姆剃刀? 6、休漠的不可知论观点 7、笛卡儿的二元论
8、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论述 9、康德的?自在之物?(?物自体?) 10、费尔巴哈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二、回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2、简评实用主义真理观 3、海德格尔论?此在?
三、试论述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与继承(20分) 2001北京师范大学
1.仁2.不忍人之心3.和而不同4.《坛经》5.《封建论》6.张载7.王阳明8.民生史观 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2.试论朱熹知行观理论价值3.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
200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
四端 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 本体 质力相推
二.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
1.试述孔子的?以政为德?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38
4.什么是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见形而不及神着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只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
一、简答题1,《道德经》2,公孙龙3,天命之谓性4,斗莦之性5,裴頠6,天人交相胜7,四法界8,《传习录》9,严复10,《虺书》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孔子?仁?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同异。
2,具体说明宋儒?理一分殊?的思想。 3,王夫之人性论的具体内容。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简释 1.《齐物论》 2.无行相克 3.一阴一阳之谓道 4.形质神用 5.得意忘象 6.血气心知 7.八识 8.般若 9.《仁学》 10.《新理学》 二.问答
1.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评述.
39
2.试述郭象"独化论" 3.张载"太虚即气"思想评析 马哲
一.1.哲学的反思性 2.辨证的否定观
3.真理的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 4.价值观及其功能
5.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材料题(太多自己找)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谈对其的理解. 三.论述
1.论物质和实践的关系 2.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005复旦大学
一,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市民社会万物皆备于我中体西用四假象语言游戏绝对命令科学共同体自然法《增长的极限》禅宗马丁路德三达德
二、简答题(共4题,任选2题,每题25分) 1.怎样理解?人不是单个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意)
2. 比较老子与庄子思想的异同 3.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4.科学与伪科学,非科学的区别及意义
2002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
一、 名词解释(共四题,每题5分,共20分)1、《大学》 2、四端 3、鹅湖之会 4、王艮 二、 简答题(共2题,每题15, 共30分)1、 简述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2、 简述朱熹?理一分殊?说。
三、 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试论孔子学说中?仁?与?礼?的关系。 2、 试论王夫之哲学中?道?与?器?的关系。 中国哲学专业基础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 正名 2、 兼爱 3、 天人感应 4、 一念三千 5、 气质之性 6、 托古改制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析?白马非马?。 2、简述?朱陆异同?。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析老子的?有生于无?。 2、 试析张载的?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40
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 填充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哲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公元前535--- 475)说: ?宇宙万物既非神所创,亦非人所创,乃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永恒的活生生的火,合规律地燃烧着,合规律地熄灭着?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5分)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留基伯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公元前460---370)认为,万物都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即原子构成,人的灵魂是最活动、最精微的原子构成。(5分)
3.古希腊最重要的智者派(诡辩派)的代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元前481---411),他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5分)
4.英国近代第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 (1561---1626)认为,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研究和发展自然规律。他有一个著名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5分) 5.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 _________________ (1632---1704)写有《人类理智论》和《政府论》等著作。他反对天赋观念说,坚持?白板说?,即认为:心灵的原来状态是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它上面刻画的数不清的形形色色的东西,是从经验得来。(5分)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有个主教叫 ______________ (1684---1753),他竭力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其基本论点是:我们所认识的,仅只是感觉,?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了感觉,什么都不存在。(5分)
二. 回答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是什么意思?恩格斯是怎样驳斥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证明事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和掌握的?(20分)
2. 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是绝对精神通过逻辑发展阶段后把自己外在化的结果。试对这种观点加以分析批判。(20分)
三. 论述题(30分)简述包括费尔巴哈在内旧唯物主义者理论上的主要缺点。(30分) 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哲学史考试题
一. 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绝对精神(黑格尔)(5分) 2.纯粹理性(康德)(5分) 3.白板说(洛克)(5分) 4.理念(柏拉图)(5分)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15分) 2.简述马尔库塞关于发达工业社会的理论。(15分)三.综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法兰克福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5分) 2.康德认识论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25分)409(语言分析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 名词术语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洞穴比喻(5分) 2) ?我思故我在?(5分) 3) 先天综合判断(5分) 4) Dasein
41
(此在)(5分)
二. 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为什么康德称他的哲学为?哥白尼革命??(15分) 2) 库恩?不可通约性?观点的实质是什么?(15分)
三. 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试论休谟的?因果关系说?。(25分) 2) 试论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语言的转向?。(25分)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
系别:哲学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一、 基础知识填空(共6题,共20分)
(1)?三玄?( )(3分)(2)?三表?( )(3分)(3)?五德?( ) (3分)(4)?三教?(3分)(5)?北宋五子? (5分) (6)《心理建设》的作者是 。 (3分)
二、 简释下列命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 天人合一 (5分) 2. 谶纬(5)3. 离坚白 (5分) 4. 中体西用 (5分)
三、 论述题(以下四题选两题回答,每题30分,共60分)
1. 试论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 (30分) 2. 试论张载的气一元论为何在朱熹那里转化为理本体论。 (30分) 3. 试比较王充的?知为力?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异同。 (30分) 4. 试析黑格尔为何断言孔子没有哲学,认为《论语》只是格言集。 (30分)
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哲学基础理论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白马非马
2、格物致知隐藏:来源:www.examda.com 3、四因说 4、绝对理念 5、此在(Dasein)
6、《正义论》隐藏:来源:www.examda.com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分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中国美学界对?美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代表人物。 4、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15×2=30分)隐藏:来源:www.examda.com
1、论述康德在哲学史上实现的?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及其影响。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辨证法做了这样一个明确论述: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42
2 006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与分析
(1)考的是一段殷周宗教改革的引文,出自《国语》 (2)这题是考荀子的那段名言了,?天行有常?那段 二、简答
(1)《周易》书名的由来与要义 (2)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3)《汉书.艺文志》论法家 (4)王弼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5)陆九渊的\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的区别 (6)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与思想特点 三、论述题
(1)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概说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点
2001南开中国哲学
一,名词解释 1、为仁由己。2、道法自然。3、言必立仪。4、言尽意论 5、物不迁论。6、格物至知。7、知行合一。8、知难行易 二,简答题 1、《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 2、《齐物论》的逻辑理路 3、《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 2、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 3、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2、明儒学案。3、贞元六书。4、论衡。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年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8题,共56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56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三、 论述题(共38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论六家要旨。2、明儒学案。3、贞元六书。4、论衡。5、坛经 6、正蒙 7、东西均 8、天演论 二,简答题
1、张载的朴素辨证法思想述要 2、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
43
3、章太炎的学术史观
三、论述题(中哲答1、2题。其他答2、3题) 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评诉 3、评孙文学说 2003年
一、 基本范畴释义(选做8题,共56分) 1、孔子的仁 2、老子的道 3、墨子的义
4、荀子的虚一而静 5、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6、王充的疾虚妄 7、王弼的贵无 8、僧肇的物不迁 9、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10、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二、 哲学命题解析(共56分)
1、和与同异,可否相继 2、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3、三代相因,损益可知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人之性恶,化性起伪 6、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7、神形相即,形质神用 8、静者静动,动静皆动 三、 论述题(共38分) 1、 张载的辩证法思想述评 2、 孙中山的知行观述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1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一般与个别 2、肯定与否定 3、生产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 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 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 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3、 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4、 论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辨证关系 5、 论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02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偶然与必然 2、形式与内容 3、政治上层建筑 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论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4
2、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3、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5、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03年
一、 简释概念、命题(每题12分),共60分) 1、形式与内容 2、现象与本质 3、真理
4、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马哲专业答第一题并选答3、4、5中一题,其他 专业答第二题并选答3、4、5中一题) 1、 论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2、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 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论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5、 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实践,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名校考研专业课真题分析.文史哲分册(2003)》 【名解1】
白马非马(人大9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00);浩然之气(武大00);绝地天通(厦大99);否极泰来(厦大99);温故知新(厦大99);道法自然(厦大99、南开01、浙大99/00);虚壹而静(厦大99、人大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00);三表(人大97、复旦99、浙大98);效验(人大99);无为(人大00);中庸(吉大00);有无(复旦97);离坚白(吉大00);道统论(复旦97);抱法处势(南开00);五德始终(复旦97);化性起伪(复旦97、浙大98);天人相分(复旦99);仁(北师大01);不忍人之心(北师大01);和而不同(北师大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01);涤除玄览(厦大01);克己复礼为仁(厦大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98);参验(浙大98);制天命而用之(浙大98);兼爱(浙大99);天人合一(浙大00);有待无待(人大01);名实(浙大01);三玄(浙大01) 【简答1】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45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论述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 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00)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00) 【名解2】
葛洪(复旦97);业报轮回(人大98);相竞以器(人大99);《论六家要旨》(复旦97);独化(人大98);二谛(吉大00);贵无(吉大00);止观(复旦97);实相(复旦97);不真空(人大97);性三品(吉大00)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00);言尽意论(南开00/01);形质神用(南开00);人副天数(人大00);唯识无境(人大00);《坛经》(北师大01);《封建论》(北师大01);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01);一物两体(厦大01、浙大01);阿赖耶(人大01);天人感应(浙大99);六相圆融(浙大01);自生而必体有(人大01) 【简答2】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98)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00)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00)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00)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01)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0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01)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01)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99) 【论述2】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南开00)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这里得出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复旦97)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吉大00)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浙大01)
46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浙大98)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浙大99)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浙大99)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南开01)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厦大0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01) 【名解3】
叶水心(复旦97);三纲领八条目(复旦97);心外无物(吉大00);见?而作不俟终日(武大00);理一分殊(南开00、人大01、浙大99);致中和(南开00);心学(复旦99);无极而太极(吉大00);易简工夫(人大99);事功学派(复旦99);童心即真心(复旦99);张载(北师大01);王阳明(北师大01);格物致知(南开01);知行合一(南开01);《传习录》(浙大98)’《西铭》(浙大99);泰洲学派(浙大99) 【简答3】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复旦99)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化观。(厦大99)
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的异同(人大97) 简述朱陆之争的基本问题极其意义(人大98)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为什么说?心即理?即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人大00)
张载是怎样论证他的?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浙大00) 【论述3】
试述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人大99) 试析朱熹的心性思想。(吉大00)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立?它们的实际历史作用又是如何?(复旦97)
试析朱熹知行观的理论价值。(北师大01) 试论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色。(厦大01)
试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道释三教的源流关系。(人大01) 张载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浙大98) 【名解4】
质测即藏通几(武大00);经世致用(浙大00);以理杀人(浙大98) 【简答4】
黄宗羲的学术史观。(南开00) 王夫之的知行观。(浙大01) 【论述4】
47
王夫之历史观述评。(厦大99)
试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浙大00)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南开01) 【名解5】
知难行易(人大00、吉大00、南开01);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南开00);俱分进化(吉大00、武大00);质力相推(人大97);三世进化(人大98);尚力非命(南开00);法无顿渐(人大99);托古改制(复旦99);天命之性(人大00);民生史观(复旦99、北师大01);公羊三世说(人大01);《严译名著丛刊》(人大99);三民主义(人大99);《新学伪经考》(人大01);心力(浙大01) 【简答5】
简述严复的?开明自营?伦理观(吉大00)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大00)
谭嗣同是怎样从哲学上批判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复旦99)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厦大99)
试比较谭嗣同与王夫之的道器观的同异。(人大99) 试比较王夫之与孙中山知行理论的的同异。(人大98)
简述维新派的历史进化论及其对古代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人大97)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浙大01) 魏源的矛盾观。(南开00) 【论述5】
评述孙中山的知行观。(武大00) 评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北师大01) 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南开01) 严复的经验论与孙中山的知行观之异同。(南开00)
论述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并论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作用和影响。(复旦97) 欧阳渐在20年代初作《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日科学之必需》的讲演,提出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基本区别有四:?一者崇卑而不平,一者平等无二致;一者思想极其锢陋,一者理性极其自由;一者拘苦而昧原,一者宏阔而真证;一者屈己以从人,一者勇往以从己。?试评述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主要论点,并阐述你对佛教哲学特点的基本看法。(复旦97
中国人大中国哲学史 2001 一、 二、
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有待无待 自生而必体有 阿赖那 理异分殊 公羊三世说 1、 简论孟子的?四端?说 2、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 3、 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48
三、 四、
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分) 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分)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 2002 一、 二、
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 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
四端 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 本体 质力相推 1、 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 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 *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 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 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
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易 与 天 地 准 故 能 弥 纶 天 地 之 道 仰 以 观 于 天 文 俯 以 察 于 地 理 是 故 知 幽 明 之 故 原 始 反 终 故 知 死 生 之 说 精 气 为 物 游 魂 为 变 是 故 知 鬼 神 之 情 状 与 天 地 相 似 故 不 违 知 周 乎 万 物 而 道 济 天 下 故 不 过 旁 行 而 不 流 乐 天 知 命 故 不 忧 安 土 敦 乎 仁 故 能 爱 范 围 天 地 之 化 而 不 过 曲 成 万 物 而 不 遗 通 乎 昼 夜 之 道 而 知 故 神 无 方 而 易 无 体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继 之 者 善 也 成 之 者 性 也 仁 者 见 之 谓 之 仁 知 者 见 之 谓 之 知 百 姓 日 用 而 不 知 故 君 子 之 道 鲜 矣
夫 理 有 至 极 外 内 相 冥 未 有 极 游 外 之 致 而 不 冥 于 内 者 也 未 有 能 冥 于 内 而 游 于 外 者 也 故圣 人 常 游 外 以 冥 于 内 无 心 以 顺 有 故 虽 终 日 见 行 而 神 气 无 变 俯 仰 万 机 而 淡 然 自 若 夫 见 行 而 不 及 神 者 天 下 之 常 累 也 是 故 睹 其 与 群 物 并 行 则 莫 能 谓 之 遗 物 而 离 人 矣 睹 其 体 化 而 应 物 则 莫 能 谓 之 坐 忘 而 自 得 矣 岂 直 谓 圣 人 不 然 哉 乃 必 谓 至 理 之 无 此 是 故 庄 子 将 明 流 统 之 所 宗 以 释 天 下 之 可 悟 若 直 就 称 仲 尼 之 如 此 或 者 将 据 所 见 以 排 之 故 超 圣 人 之 内 迹 而 寄 方 外 于 数 子 宜 忘 其 所 寄 以 寻 述 作 之 大 意 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3(中西哲学史)
请从以下8题中任选5题(每题30分,共150分) 1、
试1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
49
2、 3、 4、 5、 6、 7、 8、
从下列玄学家(王弼、稽康、郭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其主要思想特征。 禅宗?南顿北渐?说评析。 试述朱熹的理气观。
试分析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试说明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作的区别。
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什么是康德的?二律悖反??试举出其中的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的。
2004(中西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唯名论 四假象说 单子论 名教与自然 理一分殊 气 二简述题(60分,每题15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的学说
2简述巴克莱(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 3简述先秦人性论思想 4简述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时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 2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中和 正始之音 涅盘 《传习录 》 知难行易 二简述题
1分析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 2何谓?烛火之喻?及其思想意义 3甚麽是禅宗的?无念?思想 4分析周敦颐的?立人极?说
5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哲学的中西体用之争 2005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论语》 兼以易别生之谓性不真空心外无物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2、韩愈的道、德?虚位?说是什么意思? 3、什么是张载的?太虚即气?说?
4、章太炎的?俱分进化?是怎样的一种观点? 三、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韩非子说:?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请将这段话译成现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