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4、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逆城市化
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 逆城市化
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 郊区城市化 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
郊区城市化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 来源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危害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8、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 (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6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2)建立生态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墨累-达令盆地)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优点: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7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
(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口诀:“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交通运输便利 (3)市场广阔
(4)地广人稀 (5)机械化程度高 (6)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农业地域类型 人均耕地 主要农作物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科技水平 商品率 经营方式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水田农业 人多地少 水稻 小 低 低 低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商品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 小麦、玉米 大 高 高 高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温带大陆性气候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地广人稀,地价低 (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 (1)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如修建铁路) (2)合理利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8
(3)种植饲料 (4)开辟水源(如打机井) (5)培养良种牛、防病害 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
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温凉、潮湿,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
(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五种农业地域对比表 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分布 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水稻种植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季风水田农业) 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技水平低。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良大牧场放牧业 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 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农业的基本特征。 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产有机结合起来 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
9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
按产品性质: 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 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 2、主要的区位因素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
工业类型 原料指向型工业 市场指向型工业 部门举例 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原料产地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接近消费市场 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工业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