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任选一题作文。 ....
(1)“蹭”原有摩擦之义,生活中难免磕磕蹭蹭。如今,“蹭”又有了新含义,成为很多人的喜好。蹭流量乐在其中,蹭热点乐此不疲,学知识可蹭课,沾口福则蹭饭。蹭中见人情,蹭中见世态。你对生活中的“蹭”有什么样的观察和感受? 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 【答案】作文(1)
分享的意义
有人会问:“分享究竟是什么?其实分享就是当你有快乐的事时,你会想把它告诉别人;分享就是当你有好吃的时,你会和他一起吃;分享就是当你有好玩的时候,你会想和他一起玩;分享就是让你获得更多快乐的一种途径,一种快捷途径;分享就是幸福。
冬日下午的阳光,总是如此慵懒无力。即使这样,仍少不了村里人在它的笼罩下取暖闲谈。奶奶也是其中的一员,我陪着她,也享受着午后的悠闲。 “妮子,吃饼吧?”奶奶将她手中的饼伸到了我面前。一根银丝连接着她干涸的嘴唇和饼上的断痕,又随着距离的拉长而消失。
“我不吃……哦,不是,是……是因为我不饿,真的,真的不饿。”我摆出信誓旦旦的模样,似乎连我自己都深信不疑。“啊?你刚才不说有点饿嘛?说你没吃饱!”“啊?哦……我现在饿过头了,就不饿了。”我的脸在发热,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变红了。
“她是嫌你脏!”不知谁的一句话顿时掀开了我的秘密。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表情,只是望着奶奶!她充满疑惑的脸顿时变为尴尬,脑门上的皱纹由紧而松,眼睛里没有神情,嘴巴依旧张着,只是不再闭合。阳光照着她银色的头发刺着我的双眼,我垂下两眼,不知何去何从。大概过了有一个世纪那么长,她端起她的椅子走了,看着她吃力的背影,我心中涌出了一股酸涩。
这以后,日子还是照常,奶奶对我依旧很好,只是不再主动给我东西吃。我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后来我明白了,我缺少接受关爱的能力。老人的心是脆弱的,如同她们疲惫的身体,但她们依然是热情的,总想将自己剩余的时光全部化作爱将晚辈包围,而爱的给予方
式就是与你分享。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喝水的时候,一碗水总是奶奶先喝,我再喝。她总是说,热水太烫,我把热的喝掉,你再喝温的。其实,她留下的不是什么温水,而是爱,温润的爱。
后来,等我明白分享的意义时,时间已不给我弥补的机会了,它带走我的遗憾,牵着奶奶的手,匆匆走了!现在,我将早已知晓的分享不断复制,载上我的爱,飞入亲人的心田。“妈,这种口味的月饼真好吃,您吃吃看!”圆圆的月饼,在两张挂着弧度的嘴边徘徊着,最后消失…… 作文(2)
是非的悲剧
老人因儿子在具体科学方面的一事无成而气愤不已,儿子据理说明自己能够明辨是非却遭父亲鄙疑。这是教育中的一个典型场景。父母望子成龙,却往往忽视子女的德行教育,目光狭隘,面对实干成绩的短暂空白,竟恨铁不成钢。
当最后一块陶片落下,苏格拉底被宣判了刑罚。绝大多数的雅典人投票给了认为他有教唆、毒害青少年之罪的那一边。就这样,在是非颠倒中,一代贤者陨落了。
你可以身无长物,但不可不明辨是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成为不了远所闻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我们能够,且必须把握在手里的,便是明辨是非的能力。然而,这也并非易事,有多少先贤也身陷混沌,但民众更应具有雪亮的眼睛,才不致使苏格拉底的悲剧。
即使我们仅会明辨是非,那也是珍贵的。坚持正确,拒绝谬论的侵入,正如《1984》中那个颠倒一切的世界里,明白此点的人何其稀少。“石头会向下落地,地球是圆的,二加二等于四,必须捍卫这些简单而正确的事情,这是真理,生活确实在每况愈下。”这份坚持辨明是非的精神,是粉饰的历史、时间的洪流也磨灭不了的,不仅闪烁在混乱的虚拟年代中,在我们生活的今天也应拥有。
而是非,也不仅是狭义上的非黑即白。在斑斓交错的现代,明辨是非更应是对自己、世界各种观念的把握。也许有人精通法律、科学,但却不明大是大非,那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庸碌罢了。恰如《局外人》最后一章的呐喊:“而我,对这一切都很清楚,他(神父)看起来明白所有,却根本对自己毫无把握。”是的,他明辨自己的过去,有是有非,而其他人却把冷漠混入罪行,混淆一切,披上神的外衣大谈救赎忏悔,却连自己的是非都不清楚,又被推上了一场悲剧。法官神父又如何,终不及一位真正明辨是非的人,更何况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声音的一部分,我们的是非观汇合起来,影响着价值取向,风气指标。倘若每个人会,甚至只会辨明是是非非,那将又多容下多少位科学哲学家们的光彩,扩展一番天地呢?
那样,我们的悲剧也将减少,倘若我是那位阔别儿子多年的老父亲,我会微笑着赞赏:“这件难倒了无数智者的事,你虽不是智者,却做到了,很好。” 【解析】
【详解】作文(1)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你对生活中的‘蹭’有什么样的观察和感受”,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材料中列举了生活中“蹭”的现象。蹭本是一种动作,有磨、擦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白占便宜之义的贬义词,如坐蹭车,吃蹭饭等。在当下社会中,“蹭”的现象更加多样化,不能简单地从道德角度加以贬损。比如蹭课的行为,前段时间 “北大保安蹭课求学” 的新闻成了火爆的热点,引发无数网友蹭而效之,纷纷潜入大学校园蹭课。仿佛大有以蹭课为荣之势,“蹭”也有了几分褒义。褒扬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蹭课不为文凭,只为学识,可谓功利俗世的一股清流。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蹭课,本质上还是占宝贵教育资源的便宜,比蹭饭高明不了多少。至于蹭热点,更是一场全民的狂欢,大资本家蹭之,大明星蹭之,小老百姓也蹭之,不蹭下热点,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看看朋友圈里一夜春笋般冒出哪吒的头像,你就会明白蹭热点既是时尚风潮,更是时代精神。就拿我们公众号来说吧,蹭热点如家常便饭,形式巧妙,用心良苦,看官不信,可以翻翻以前的推送。中国向有法不责众的成例,既然大家都蹭热点,那么也不好算作一种错误了吧。不过贤士高人,道德君子自然是看不惯的,不过在滚滚红尘面前,也只能撇撇嘴,露出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神情。因此,考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对“蹭”的行为做出客观评价,或是对“蹭”的内涵进行辩证说理,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命题人把文体限定为记叙文是精准合理的。学生可叙写亲身的经历,记录身边的现实,有实话可说,有真情可抒,可以描写蹭中的人情人性,也可以揭示蹭中的世风世态,若思维更深入一层,还可以点明蹭中的哲理内蕴。 参考立意: 1.蹭是一种借势思维 2.机智地蹭一蹭,另辟蹊径
3. 蹭一蹭优质的资源,引进一些活水 4. 圣贤附骥尾而行 5.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可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