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视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泪器病
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可分为泪液分泌部(包括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外分泌腺)和泪液排出部(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 其主要功能是引流泪液入鼻腔)。
排出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称为流泪。 一、泪液分泌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泪腺炎和泪腺肿瘤。
1、急性泪腺炎,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单侧发病,主要见于儿童, 常并发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
2、慢性泪腺炎,为病程进展缓慢的一种增殖性炎症,病变多为双侧性。 3、泪腺多形性腺瘤,又称泪腺混合瘤。肿瘤有完整包膜。
4、泪腺腺样囊性癌是泪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5、泪液分泌过少,可导致干性角膜炎及干眼症,影响视力,较难治愈。 先天性眼泪缺乏如无泪症见于Riley-Day综合征。
Sjogren综合征又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原因不明。原发性Sjogren综合征多见于女性。
6、原发性泪液分泌过多罕见。 二、泪液排出系统疾病
1、泪道阻塞或狭窄,主要症状为泪溢。
检查方法:染料试验、泪道冲洗术、泪道探通术、X线碘油造影 2、急性泪囊炎,大多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
3、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眼睑病
一、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如果是睫毛毛囊或
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而引起。
患处呈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疼痛通常与水肿程度呈正比。内外区别:红肿—轻度—明显;疼痛—明显—轻度;全身反应—少见—明显;脓点方向—睑结膜—睑皮肤。
治疗: ①早期睑腺炎应给予局部热敷,每日滴用抗生素滴眼液4~6次,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②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外睑腺炎的切口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切口与睑缘垂直,以免过多伤及睑板腺管。③当脓肿尚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否则会使感染扩散,导致眼睑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应尽早全身使用足量的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并对脓液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或药敏实验,以选择更敏感的抗生素。
二、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 可能由于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而致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
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临床表现,霰粒肿—内睑腺炎。病程—长—短;炎症反应—无或轻—明显;皮肤外观—表面光滑,微隆起包块—疼、红、肿;触诊—无疼痛—疼痛剧烈;睑结膜面—局限蓝紫色、灰白隆起—紫红色隆起;脓点—无脓头—数日后出现脓头。
治疗: ①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②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③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切口与睑缘垂直。
三、睑缘炎,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三种。区别:病原体:卵圆皮屑芽胞菌—葡萄球菌--莫-阿(Morax-Axenfeld)双杆菌;自觉症状干痒—疼痒—刺痒;分泌物:头皮痒白色干痂—黄白色脓性干痂—黄白色粘液性分泌物;睑缘表面:充血、潮红—充血、水肿、溃疡面—糜烂;睫毛:再生--秃睫—无睫毛脱落。
四、病毒性性睑皮炎,分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和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五、眼睑良性肿瘤,眼睑血管瘤分毛细血管瘤(最常见,至7岁时常自行退缩)和海
绵状血管瘤(常在10岁前发生。它不会自行退缩,而会增大)
六、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皮脂腺癌。 七、倒睫(指睫毛向后生长)和乱睫(指睫毛不规则生长)
八、睑内翻,分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和瘢痕性睑内翻,区别:病因:
眼科学重点总结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