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理念创新为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理念创新为例

日期:2011-09-23 来源:《世界农业》2011年第4期 刘翔 王政

摘要: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逐步成为农村产业的集聚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承接区和农村人口的集中区,同时在小城镇建设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特别是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理念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中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国外经验;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建设理念、机制、政策制度、指标体系规划建设、技术项目集成、产业规划、资源节约与循环应用、绿色建筑发展等创新实践活动,致力于建设一座“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生态新城,实现两国政府确定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建设目标,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的样板、未来城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一、中新生态城建设的主要创新点

1.建设理念的创新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设计构想中,中新两国政府确定,要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生态城市,并鲜明地提出了“三和”、“三能”的建设理念和发展目标,即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社会和平共存、人与经济和谐共存,做到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于盐碱荒滩,自然环境比较差,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1/3为盐碱荒地,1/3为废弃的盐田,l/3为有污染的水面,水质性缺水、不占耕地,选择在这样的地区建设一座生态型城市,将充分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的示范意义。

2.设计标准的创新

生态城的规划中学习和借鉴了新加坡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结合生态城的实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涉及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区域协调融合4个方面,包括22条控制性指标和4条引导性指标,基本达到、有的还超过先进国家水平,确保生态城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

3.生态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生态城建设发展的核心支撑,生态城在建设过程当中将致力于在生态技术上实现系统化、集成化利用;从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各个阶段逐步形成完整的技术规范,主要在盐碱地改良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使用、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形成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4.生态保护的创新

生态城在规划方面突出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完整保留湿地和水系,预留鸟类栖息地;实施水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水环境质量达到Ⅳ类水质要求;建立以本地适生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恢复自然水系、湿地和植被,绿化覆盖率达到50%。构建“湖水河流一湿地一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同时,新建1条由南向北贯彻整个生态城的生态谷、6条生态廊道、4个生态片区,形成“一轴三心四片,一岛三水六廊”的生态格局。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

5.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创新

生态城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在“两型”社会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在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大力开发非传统水资源,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等所占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实行分质供水,建立城市直饮水系统;在绿色出行方面,着力发展轨道交通、清洁能源公交、慢行体系,实现公交站点周边500m半径服务范围全覆盖,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广泛采用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为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所有建筑都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并尝试建设零能耗住宅;在环境卫生方面,实施废弃物分类收集、综合处理和回收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

6.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

中新天津生态城将转变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科技研发、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为主导产业方向,以不耗资源、少耗资源,没有污染的都市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兴产业结构,建设初期规划了国家级动漫园、生态科技园、环保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支撑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到目前为止,生态城内注册企业200多家,注册资金120亿元,总投资额达到210多亿元,初步显现了生态城新兴产业的聚集效应,预计到2020年生态城可提供大约8万~10万个就业岗位。

7.社会环境规划的创新

生态城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安居、乐业、和谐的社会环境。建立生态片区、生态社区、生态细胞三级生态城市模式,生态片区由4个社区、生态社区由4个生态细胞组成,生态细胞由400m×400m的街廓组成,构建生态自然、设施完善的人居系统。建立符合国际化标准的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及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8.政策制度创新

生态城将充分发挥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开展综合性的政策创新,探索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生态城市综合补偿政策等,生态城将积极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经济的经验,大力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比如公共住房制度、社区体制和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等。

二、目前中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规划

很多小城镇的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有的地方先发展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使得小城镇建设没有特色,缺乏个性甚至杂乱无章;有的地方漠视规划,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乱上建设项目,搞“形象工程”,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乡镇一级主要领导变动比较频繁,新领导上任后,对原有规划随意进行变动,使小城镇规划流于随意,缺乏长期性和严肃性。

2.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配置水平较低

长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的管理体制,造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远低于大中城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建设资金来源不足,导致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数量较少、配置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开放程度不够,产业层次不高,非农就业率较低

大多小城镇经济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小城镇与城区、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缺乏紧密联系;多数小城镇产业发展基本上还是以农业为主体,二、三产业比重很小的结构特征,小城镇人口聚集规模较小,非农化程度较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加之农民以往只有农业型技能,缺乏在城镇中谋生的城市型技能,同时也缺乏就业指导,致使非农就业率普遍较低。

4.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政府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者,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加之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直接导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投资的很少,在吸引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而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乡镇财政状况紧张、资金短缺现象比较普遍,不利于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5.生态环境状况普遍较差

很多地方对生态环境的管理、保护和治理问题重视不够,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有些小城镇引进企业门槛过低,在产业筛选、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只注重眼前利益,无条件地接纳大城市淘汰出局的污染企业,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多数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不重视“三废” 治理和环境保护;小城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又缺乏环境基础设施,几乎没有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处理和清运设备严重不足等原因,致使小城镇生态环境状况普遍较差。

6.政策制度不配套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理念创新为例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理念创新为例日期:2011-09-23来源:《世界农业》2011年第4期刘翔王政摘要: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逐步成为农村产业的集聚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承接区和农村人口的集中区,同时在小城镇建设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国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tgvs233k63sk4u08ke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