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人力资源研究论文
人力资源角度的外部环境分析
摘要:组织作为环境中的一个主体,需要随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只有了解外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中的其他主体有共生的机制,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下的第一资源,其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时,有必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审视。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及信息获取渠道三个部分,对外部环境分析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部环境;职责
组织作为环境中的一个主体,需要随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只有了解外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中的其他主体有共生的机制,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下面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一般环境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及信息获取渠道三个部分对外部环境分析进行论述。 一、一般环境分析
所谓一般环境,即指对环境中任何主体都会产生影响,而不是针对特定组织的环境要素,这其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要素共有以下几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薪酬水平、劳动法规、社会心理及舆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1.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组织而言是最基本的外部环境,作为组织的必要构成部分,缺少劳动力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正常运转。而评价劳动力市场不仅要关注劳动力供给的数
量,还要关注其质量、结构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关注供给,还要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本文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目前行业内的从业人数,随着分工专业化的加深,越是职业化程度高的劳动者,对职业的忠诚越高于对企业的忠诚,因此这部分人就成为了优质的潜在劳动力供应者,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能够了解行业内职业人员的总体状况及变动的可能性,以便为组织吸收优质劳动者,同时防止组织内优质劳动者的流失;二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这其中大学毕业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相关专业大学生的人数、学历层级及地域分布等是企业预估劳动力供应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招聘,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把握好时间节奏和招聘的方式,如果招聘行动时间过晚或采取了毕业生不易接受的方式,将因此丧失一批人才;三是要关注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结构差异,不论是目前的行业从业人员还是新进入市场的人员都存在这样的差异,比如同是项目管理人员,是否全程参与过一个项目就成为一个关键的质量指标,而同是学习软件工程专业,是擅长JAVA语言还是C#语言就造成了结构上的差别,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相关外部环境分析时要有所侧重;四是要关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加入时间轴,动态的考虑相关要素对企业而言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未来三至五年由于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增加趋势,及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带来的就业范围扩大趋势等,都是做劳动力供给需要考虑的事项。
组织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获取适当的劳动力,而其他主体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对此产生影响,所以也有必要进行分析,例如某跨国企业决定退出中国市场的业务,由此会带来对该业务人才的需求的降低,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同行业的企业就面临相对充裕的人才供给,可以因此调整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
2.市场薪酬水平的分析。市场上薪酬水平的分析是环境分析中的重要部分。组织都希望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使用优秀人才,但在节省用工成本的同时,必须注意到组织薪酬水平的外向竞争性。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买卖双方,狭义上讲,用人单位通过付出薪酬来购买劳动力,而劳动者则出卖劳动力换取薪酬,虽然这个市场的建设存在着缺陷,但仍需要出卖的劳动力与薪酬是等价交换的关系,否则就难达成稳定的交易。这要求组织对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水平有一个了解,再结合自己的战略定位设定相关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薪酬水平不仅要看工资、奖金等形式,还要综合考虑各种福利、津贴等形式,换言之,要以劳动者能感受到的收益来评价市场薪酬水平。例如某应聘者年薪12万,但每月有一定数额的用车、通信、饮食补助,由公司提供停车位,且不定期的发放各种消费卡,此时他感受到的薪酬水平比只有固定年薪工资12万还高,公司单就薪酬水平讲,对他是没有吸收力的。
3.劳动法规政策方面。劳动法规是组织受到的诸多法律规范中的一种,具有强制性,又因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大,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