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198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批转〈关于调整我国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请示〉的通知》,国家档案局由中央办公厅领导,改归国务院领导,列入政府编制序列。
二是1993年10月1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三定”方案规定,中央档案馆与国家档案局合并,一个机构挂中央档案馆与国家档案局两块牌子,履行档案保管、利用和全国档案事业管理两种职能,改归中央办公厅管理,从此,局馆合一体制正式定型。)
四、档案事业管理手段
档案事业管理手段主要有三种,即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其中法律手段是根本手段,行政手段是基本手段,经济手段是补充。
第二节档案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一、我国档案事业的建立
我国档案事业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把“文书档案改革”作为“行政效率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国家机关和省级机关开始设立了档案室,创设了档案专业教育,形成了近代档案学理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档案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到1957年,我国逐步建立起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主要标志有三个方面:
(一)接管旧政权遗留下来的档案,征集革命历史档案
(了解时间与文件及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了政务院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开始接管、集中国民党政府中央机关的档案。
1950年3月,政务院指导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区工作团驻宁办事处设立档案组,开始整理留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机关档案。
1951年2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三所在原“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旧址成立南京史料整理处。
1955年8月19日,毛主席亲自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妥善地保存和严格地清查敌人遗留下来的各项档案材料的通知。
195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迅速清理敌伪政治档案资料的通知》指出:全部敌伪档案“经过初步分类登记以后,应妥善地保管起来,片纸只字也不得再有损毁或遗失。”
1955年l1月3日,《中央批转上海市委关于清理敌伪政治档案资料的指示》指出:对已接管的敌伪政治档案“不得再有分散、损坏或随意销毁”。“即使真正无用的,也要经过认真鉴定,报告中央批准后,才准许销毁。”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征集革命历史文件及其他史料的通令。)
(二)制定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制度和法规,建立起机关档案工作,集中管理大行政区撤销机关的档案
新中国档案事业是从机关档案室工作开始起步的。(了解时间与文件及主要内容)。
(1951年3月,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召开中央一级党、政、军各机关和群众团体第一次档案工作座谈会,原则决定党、政、军三大系统保管文件的分工和建立集中保管档案的档案室,以及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方法等问题。
1951年4月,中央办公厅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分别召开省市党委和政府秘书长会议,专题讨论了加强机关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问题。文书、档案工作初步在中央、省、市级机关建立起来。
1954年12月1日,中央办公厅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
1956年4月5日,中央办公厅召开党的第二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县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办法》。
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1956年12月,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政府机关第一次档案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机关文书立卷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通则》、《关于国家机关一般档案材料保管期限的暂行规定》。
到1956年底,全国县以上机关普遍建立起档案室,成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基础。
1954年6月,6个大区的中央局和行政机构撤销,中央办公厅、政务院秘书厅分别发布了中央局、大区行政机构撤销后档案集中管理办法。)
(三)成立国家档案局,开展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创办档案高等教育
(了解时间与文件及主要内容)。
(1954年11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批准设立国家档案局。
中共中央于1951年5月31日创办了《材料工作通讯》,1953年5月改刊名为《档案工作》(今《中国档案》的前身)。
1952年11月15日,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宣传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档案专修班正式开学,1953年7月,档案专修班扩大为档案专修科,1955年进一步扩大为历史档案系,成为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全面建设、严重挫折、恢复提高、全面建设等四个阶段。(了解时间与文件及主要内容)。
(一)全面建设阶段(1958-1966) 1.实行党、政档案和档案工作统一管理
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
2.建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国家档案馆
继国家档案局成立后,地方省、地、县三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相继开始建立。
国家档案馆网初步建立:1951年3月,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称为档案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档案馆;1952年,第一个保存国家地质档
案资料的专门档案馆——地质资料馆成立;1959年6月24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档案馆正式成立,并于1959年10月8日正式开馆。
1959年12月和1960年1月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在广东兴宁和上海召开了全国县档案馆工作和省档案馆工作现场会,讨论通过了《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和《省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并于1960年3月18日正式颁布了这两个《通则》。
1964年4月,在南京史料整理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到1965年底,全国省、地、县三级地方档案馆普遍建立。 3.各级机关普遍建立了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档案室
到1962年,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都建立了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档案室,或配备了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工作人员。
4.建立了科技档案工作
1957年,国务院《关于改进档案资料工作的方案》要求建立统一的科技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推动了科技档案工作的建立和发展。
1959年12月1—9日,国家档案局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了华北、东北协作区技术档案工作扩大会议(即着名的“大连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各工交、科技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研究了技术档案与技术资料的区别,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技术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室,实行技术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