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内隐学习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内隐学习研究新进展

一、内隐学习的历史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Reber(1967)在《人工语法 的内隐学习》一文中, 提出了“内隐学习”一词。他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 ,人们能够按照本质不同的两种学习模式来学习复杂的任务 ,一种是所熟知的外显学习模式, 另一种就是内隐学习模式。Frensch(1998) 认为,内隐学习是对客体或事件之间结构关系的无意识获得[ ;我国学者郭秀艳和杨治良认为, 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体验并因之而改变 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杨卫星则认为内隐学习 是一种无意识、无选择、被动地习得某种刺激材料中 较深层抽象规则的学习。综上, 尽管对内隐学习的描述不尽相同, 但大家基本上认同, 内隐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接触中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的一些较为复杂知识的过程。只是在所获得知识的复杂程度上,仍存有争议。

二、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

1. 人工语法范式

人工语法范式的核心在于一套人工编制出的复杂的语法规则。这种语法相当复杂, 被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意识地学会它。首先让被试 记忆一些表面上任意排列而实际上由人工语法生成的字母串 ,在被试学习了由这种语法生成的大量字母串以后,研究者告诉他们存在一种限定字母顺序的复杂规则, 并要求他们对新的符合语法的和不符合语法的字母串进行分类 ,如果被试对约65 %以上的字母串作出了正确的分类, 就可以认为他已经无意识地获得了关于语法的实质性的知识。这种人工语法范式包括限定状态语法与双条件语法范式。双条件语法范式较限定状态语法范式, 可以避免样例的重复性和长度不等的弊端。

2.实验性分离的逻辑

在试验中观察到的两个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它的逻辑十分直接: 如果用以比较的两个测验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所包含的加工过程是相同的 ,或者是两组高度相关的加工过程 ,则这两个测验之间的比较不应该出现实质性的分离。如果出现了分离,那么测验中所控制的自变量就有可能包含不同性质的加工过程。 内隐学习的领域里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离逻辑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设计出了很多不同的实验范式。

3.序列学习

由于人工语法范式不能完全解释那些真正具有时间顺序关系的复杂刺激—例如自然语言的内隐学习现象,于是就产生了序列学习范式 , 主要包括三种。

3.1序列反应时(SRT)任务: 要求被试对遵循一定规则的亮起的小灯做按键反应。

3.2 矩阵扫描任务:这个实验中, 屏幕被划分为四个象限 , 要求被试检测所指定的目标数字在哪个象限出现。

3.3序列预测任务:实验要 求被试在观察了顺序呈现的 5项目后, 预测第 6 个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

在以上三种实验中, 如果被试经过练习后, 要求作答的反应时和准确率都提高, 同时又说不出提高的原因 ,说明被试内隐地获得了潜在的规则。

4. 复杂系统控制

复杂系统控制范式最先由布罗德本特 (1977)引入内隐学习领域。在复杂系统控制范式中,要求被试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输入变量的值来控制一个或多个输出变量的值。它最基本的实验程序是: 实验前用指导语控制被试的内隐状态 ,即不告知被试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间有任何关系 ,实验时则要求被试根据输入、输出变量的初始值 在计算机上键入输入变量的值以期达到某一指定的输出变量值 ,事先编制好的计算机程序则会根据被试的输入计算出输出变量值作为反馈 ,被试根据反馈输入下一个输入变量值,这种输入反馈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被试达到并维持设定的输出变量值。

5.自然学习范式

自然学习范式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自然情境中是否也有内隐学习,如果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内隐学习 ,那么内隐学习的两个基本特点,无意识性和对复杂规则的缄默知识的获得,又如何能在实验室控制以外的自然观察中得到证明,自然学习范式下的内隐学习不同于前面介绍的范式 ,它最大的特征在于我们往往很难区分出明显的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

6.信号检测范式

信号检测论的主要特点是在排除了反应偏向的情况下人们对信号和噪音的区别能力。信号检 测范式考虑的仍然是内隐学习测验中常用的分类操作任务, 其操作在形式上类似于信号和噪音的辨别任务 ,只不过这种分辨在内容上是要把符合规则的刺激与不符合规则的刺激分开。信号检测论在 内隐学习研究中的引入, 能够将鉴别力指标作为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相结合的突破口。

三、内隐学习新进展

1. 分离逻辑的缺陷

前面所介绍的研究范式都是基于分离逻辑来进行的。分离逻辑的不足恰恰来自于它最大的特色 ,即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的区分。 两种测验形式的存在 ,使批评者提出了测验之间可比性的问题。从测验的分离进而论证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相对独立性,又引发了对这一逻辑证明过程是否合宜的争论;进而人们又开始怀疑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能否在纯净性上达到其本身的目的,即分别测量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而不受另一种学习的污染。事实上,由于分离逻辑本身必须建立在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的结果分离上,又无法有力的证明直接测验反应了纯粹 的外显学习或记忆过程; 也同样没有办法证明间接测验反应了纯粹的内隐的学习或记忆过程 ,而其中又没有意识的成分,导致分离逻辑很难起作用。

2. 内隐学习研究的新逻辑

对抗逻辑20世纪90年代初Jaco by等人( 1993 ) 提出和完善了加工分离程序( PDP)。虽然一开始PDP是用于记忆研究 ,但是它的实验逻辑是可以应用到内隐学习的研究中来的。PDP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任务分离 ,在实验逻辑上彻底地摆脱了所有分离逻辑所必须要求的直接测验和间接 测验这两种测验形式 ,成功的使得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成分得以在一个简单的任务中被区分出来。这种实验逻辑即是:对抗逻辑。对抗逻辑的特点就在于,它不再完全依赖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成绩的分离来说明问题 ,而是试图直接设定有意识加 工和无意识加工之间的关系: 即是相互“协同” ,还是相互“对 抗”。这从实验逻辑上就结束了对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分离的依赖。

四、内隐学习的趋向预测

内隐学习的提出使认知心理学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潜意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视角。神经科学与脑成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的探察内隐学习的神经生理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此外,其他一些理论问题如内隐学习的特征,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 区别与联系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相互作用的机制也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澄清。内隐学习的理论意义已为大量的研究所阐释, 其实践意义也正在为广大研究者所挖掘并证实着, 如何在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发挥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协同作用, 使其更好地为人们的学习、教育 、运 动、医疗康复领域提供教育指导建议, 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

内隐学习综述

内隐学习研究新进展一、内隐学习的历史发展美国心理学家Reber(1967)在《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一文中,提出了“内隐学习”一词。他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人们能够按照本质不同的两种学习模式来学习复杂的任务,一种是所熟知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就是内隐学习模式。Frensch(1998)认为,内隐学习是对客体或事件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tdes85ki24qfr01784a35m4y31ezc0158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