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6 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顺序。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

【说明文文意理解与概括法】 ①了解大意,确定说明对象。 ②留意各段的段首段尾句。 ③标记重要词句。

④审读题干,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⑤在答题范围内概括。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诉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piān)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农谚(yàn) 簌簌(sù) .....萌发(méng) 风雪载途(zài) 短促(cù) 连翘(qiáo)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载途:满路,遍地都是。 孕育:怀胎生育。这里指生长。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3.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字藕舫,浙江上虞人。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和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事业有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交流点拨】“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①~③段),解释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④⑤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⑥~⑩段),依次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四部分(??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交流点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交流点拨】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交流点拨】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学法指导二:

【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答题方法】 1.表明观点,一般不能调换。

2.分析段落之间说明的内容,理清逻辑关系,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不能调换,第×段说明……第×段说明……,是按照……顺序来说明的,所以不能调换。6.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交流点拨】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把握重点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交流点拨】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交流点拨】“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2

3.对照课文P127课底下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交流点拨】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4.筛选信息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找出标志性词语,这篇课文哪些词语是标志性词语?

【交流点拨】“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交流点拨】逻辑顺序: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由现象到本质)。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步骤四 赏读语言 体会特色

(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1)精读第1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生1:第1自然段写得很美,从春天写到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唯美的四季图。

生2:我觉得这一段写得好,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四季景物的特征。

生3:这一段用词准确生动,例如:“萌发”一词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生动地表现了花开的有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贴切地表观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把风吹落叶的声音表现出来,让人感到秋天的肃杀;“载途”形象地表现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2)精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交流点拨】a.前后照应。“草木荣枯”照应“桃花”“杏花”;“候鸟去来”照应“布谷鸟”。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将杏花和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写布谷鸟“唱歌”,很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c.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例子,很自然地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从文中挑出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句:“北京的物候记录,……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这句话中“左右”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去掉,“左右”一词表示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若去掉了,就成了刚好十天,不太符合实际。

(二)探究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1.下定义 如: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交流点拨】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的特征)。

2.打比方 如: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课时计划】2课时,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ta4u42748565jb3urou8mpoj7ocb000zn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