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5、师生关系 6、人格特征 二、选择题 1-3:AAB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
答:(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2、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简述师生关系。
答:(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2、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
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 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____。 5、学校课程通常以____或____的形式出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征:____、____、____。 7、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____。
8、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____、____和____。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____课程、____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
11、制约课程目标制定的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____起作用的。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 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4、教材 5、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 三、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犁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6、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 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参考答案: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社会、知识和儿童 5、选修课或特色课 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教材
8、课程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9、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10、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11、交互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5、学校课程: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6、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
程。 三、选择题
1-5:DCCAB 6:A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答: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第七、八章 教学 一、填空题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师、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讲授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 三、选择题 1、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 )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孔子 D、夸美纽斯 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http://ks.examda.com
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8、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