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配位化合物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在CuSO4溶液中加少量氨水,生成浅蓝色Cu(OH)2↓,再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降低溶解度,得到深蓝色晶体,该晶体经元素分析,得知含Cu、SO42-、4NH3、H2O;取深蓝色溶液,加BaCl2,生成白色BaSO4↓,说明存在SO42-,加少量NaOH,无Cu(OH)2↓和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存在Cu2+和NH3分子,从而分析其结构为:[Cu(NH3)4]SO4·H2O

Cu和NH3之间的加合,既无氧化数的变化,也没有提供单电子配对而形成共价键,不符合经典的化合价理论。这类化合物就是配合物。

二、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893年,维尔纳(A. Werner)提出配位理论。

1、配离子可以是阴或阳离子

2、中心离子:简单阳离子,特别是过渡 金属离子,也有金属原子。 位于配离子的中心。

3、配体:位于中心离子周围,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负离子。其特点是配位原子含有孤对电子。能作为配位原子的元素主要有:N、O、C、S及卤素等。 4、配位数:配合物中,配位原子的总数。

决定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性质,其电荷、体积、电子层结构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时的条件(T、C)

+1 +2 +3 +4 中心离子的电荷:

特征配位数:

2

4(或6)

6(或4)

6(或8)

三、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如果化合物的负离子是一个简单离子,叫某\化\某; 如果化合物的负离子是一个复杂离子,叫某\酸\某。

络合物内界命名次序为: 配位数(一、二、三、四)-配位体名称-\合\表示配位结合)-中心离子名称-中心离子氧化数(Ⅰ、Ⅱ、Ⅲ、Ⅳ) 例:

[Co(NH3)6]Cl3 [Pt(NH3)4](OH)2 K2[PtCl6] H2[PtCl6]

氯化六氨合钴(Ⅲ) 氢氧化四氨合铂(Ⅱ) 六氯合铂(Ⅳ)酸钾 六氯合铂(Ⅳ)酸

不止一种配体:先列阴离子,后列中性分子,若配体同是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则按配位原子元素符

号的英文次序排列。中间以\\分开。

[Co(NH3)5(H2O)]Cl3 Fe(CO)5 Pt(NH3)2Cl2

氯化五氨·水合钴(Ⅲ)

五羰基合铁

二氯·二氨合铂(Ⅱ)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一、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

1、 配位化合物的内界是依靠配位键结合的。

2、 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中心离子必须有空轨道,配位体必须有孤对电子。 3、 成键的原子轨道必须杂化。(空轨道亦经杂化) 4、 杂化轨道的类型决定配离子的几何构型。

二、 配离子的配位数和几何构型 1、 配位数为2

孤对电子进入中心离子外层杂化轨道,称外轨型配离子,其在溶液中较易解离。 sp杂化,故空间轨道,直线型。

2、 配位数为4 (1) 四面体结构

(2) 平面正方形

具有(n-1)d8或不足d8构型的中心离子。

配离子从静电场观点和统计规律来看,可分为:(主要看配位原子电负性大小)

弱场配位体 OH-,H2O,SCN-,F- 居 中 强场配位体

强场配位体使中心离子(n-1)d轨道上未成对电子强行配对,腾出内层能量较低的空轨道(d)

NH3

CN-,CO,NO2-

3、 配位数为6

三、 螯合物 1、 螯合物

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为单齿配体。如:X,NH3,H2O,CN等。

一个配位体中有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同时和一个中心离子键合的配位体统称多齿配体。 如:

--

这些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配合成键,形成环状结构。

这类配合物称为螯合物 俗称内络盐。 其配位原子可以是4、5、6 单齿配体,配位体数目 = 配位数

多齿配体,配位体数目 ≠ 配位数 = 实际用到的配原子数

螯合物形成的条件:

①每个配体必须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必须是多齿配位体)

②2个配原子之间必须隔开2-3个原子(因为从环张力来讲,形成的环以五元或六元环最稳定)

+

+

2+

2+

Li,Na,Co,Mg一般不形成配位化合物,但能和EDTA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在CuSO4溶液中加少量氨水,生成浅蓝色Cu(OH)2↓,再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降低溶解度,得到深蓝色晶体,该晶体经元素分析,得知含Cu、SO42-、4NH3、H2O;取深蓝色溶液,加BaCl2,生成白色BaSO4↓,说明存在SO42-,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t6lg3kqcu3gzju6vsv034ka295j7z00d0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