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功能柱在脑干内的排列规律:
在第四脑室室底灰质中,运动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内侧,感觉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外侧; 由中线向两侧依次为一般躯体运动核柱、一般内脏运动核柱、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柱和特殊躯体感觉核柱(3一般二特殊)。特殊内脏运动核柱和一般躯体感觉核柱则位于室底灰质的腹外侧。
动眼神经核(III):中脑上丘平面 滑车神经核(IV):中脑下丘平面 展神经核(V I):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深面 舌下神经核(XII):舌下神经三角深方 三叉神经运动核(V):脑桥中部,展神经核外上方 面神经核(VII):脑桥下部 疑核: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 副神经核:延髓下部和颈髓 动眼神经副核(E-W核):上丘平面 上泌涎核:脑桥下部网状结构 下泌涎核:延髓上部网状结构内 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三角深方 孤束核:延髓
三叉神经中脑核:中脑 三叉神经脑桥核:脑桥
三叉神经脊束核:延髓和脊髓后角
蜗神经核(腹侧、背侧):小脑下脚附近(听结节深面) 前庭神经核:小脑下脚附近(前庭区深面)
脑神经核的功能
1)躯体运动核(肌节衍化的骨骼肌):控制舌肌(颏舌肌)、眼外肌的运动(7) 2)特殊内脏运动核:控制由腮弓演化来的骨骼肌的运动,如表情肌(面)、咀嚼肌(三叉)、咽喉肌(疑)、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副)等 3)一般内脏运动核:控制头(动副)、颈、胸、腹(迷背)平滑肌、心肌(迷背)的收缩和腺体(上:泪+2唾液腺;下泌:1唾液腺)的分泌
4)一般内脏感觉核:内脏器官、心血管系统,如颈动脉小球(孤束核下半) 5)特殊内脏感觉核:味觉(孤束核上半——舌头味觉)
6)一般躯体感觉核: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一般感觉(痛、温、触和压觉) 7)特殊躯体感觉核:视听觉、平衡觉
(1)延髓内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与楔束核
位置:薄束结节、楔束结节深面
纤维联系: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3)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下丘: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
上丘:上丘→上丘臂→外侧膝状体(视觉反射) 红核
黑质:震颤性麻痹(Parkinson)病多巴胺神经元合成的多巴胺下降,肌肉强直和静止性震颤
2、脑干的白质 (1)上行纤维束 1)内侧丘系
2)脊髓丘脑束(脊丘系) 3)三叉丘系 4)外侧丘系
(2)下行纤维束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1)上行纤维束
1)内侧丘系 Medial lemniscus
起始核:对侧薄束核、楔束核; 交叉部位:延髓内侧丘系交叉; 终止核:同侧背侧丘脑腹后核;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的前部。
对侧I,Ⅳ~Ⅶ→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 功能: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I,Ⅳ~Ⅶ(主要对侧)→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和压觉
2)脊髓丘系(束) 起始核:对侧后角
交叉部位:脊髓白质前连合 终止核:同侧背侧丘脑腹后核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压觉。
3)三叉丘系
起始核:对侧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交叉部位:脑桥、延髓;
终止核:同侧背侧丘脑腹后核;
功能:传导对侧头面部痛温觉、触压觉。 (1)下行纤维束---锥体束
1)皮质脊髓束:控制随意运动。
2)皮质核束:大脑皮质运动中枢--脑干内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
3、脑干网状结构
概念:脑干中除了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长的上、下纤维束外以外的广大的脑区,各类神经元相对散在分布,纤维往往交错排列。
功能:使大脑皮质保持适度的意识和清醒,受损时导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延髓)。调节觉醒和睡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