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慢功细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跨文化管理也是有效之举。国际学校主管者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在鼓励多元文化包容性发展的同时,确立主导文化价值观念,并加强母语导入,重视对话活动,增强学生交际能力,通过内部激励和外部完善形成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国际学校的勃兴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区域实践由最初的北京、上海等东部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方扩展,而且国际教育也从主要为高中拓展到初中甚至小学。
办学国际化,是指将国际的跨文化或全球的跨维度地融合办学目标、课程、教学、活动、服务等方面的过程。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此后,中外办学的热潮在全国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全国各省市国际学校大全》,其中新疆、海南、宁夏、西藏数据暂无,未纳入本次统计,东、中、西部以经济自然带来划分区域。笔者统计年份划分依据为国家200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及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此作为时间节点。)
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的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于1956年在北京市
成立。国际学校在东部地区整体成立时间较早,中西部地区整体成立时间较晚。国际学校在2003年以前东部地区共计103所,中西部地区共计22所;2004年—2009年东部地区共计50所,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共计17所;2010年—2014年东部国际学校共计51所,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共计39所;其中,2010年—2014年是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发展最为迅速的时间段。
我国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起步虽晚,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相比东部地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际学校,中西部国际学校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其进一步发展。而中西部国际学校存在的问题中,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校园文化建设一直被视为发掘其内在文化动力的源泉,建设优质的学校校园文化是实现“以学校文化促学校发展”的重要路径。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创造和形成的精神则富及其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生成和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①
整体上看,目前,大都数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面的认识,缺乏整体性和持久性的建设规划,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硬件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其跨文化的现实状况,增添校园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对于管理者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本文基于跨文化管理角度研究分析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校园
文化建设,试为其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国际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各方碰撞
中外办学理念等诸要素的碰撞和融合,是国际学校实现跨文化交融的动态过程,也是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最大的挑战。
(1)中西管理理念碰撞
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方面没有现成的参造蓝本。价值观念、习俗传统以及管理理念都存在较大差异,“摸石头过河”成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现在以及即将面临的困境,跨文化的碰撞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其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
(2)学生与外教交流碰撞
交往和沟通成为国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基本的环节,对话活动的规范化将进一步推动语言学习。学生与外教如何实现交流与互动,才能让外教更好地推进教学并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西方文化的语境之中,而这对于中西部地区国际教育刚起步阶段的国际学校更是任重道远。
(3)学生自身认知碰撞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学校,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甚至是政治意识都会对学生自身认知造成冲击。中西部地区新兴国际学校对于西方思潮的冲击是否做好了调试的准备?而如何引导学生自身认知的重塑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内在动力和外在组织制度的缺失 (1)内在动力的缺失
以出国留学为目的,导致学生们只是把国际学校作为一个过渡的场域,只重视学习知识,应对考试,而忽视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国际学校主管者把眼光聚焦于升学率的同时,没能很好的认识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深远作用,从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2)外在组织制度的缺失
国际学校的管理体制从西方移植到本土之后,需要度过适应和调试时期。校园文化在建设,需要外在组织制度作为有力保障。在强调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却忽视组织建设,如对学生组织和各种社团的建立和完善都是组织化管理的必要措施。
三、跨文化管理视角下国际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跨文化视角下,语际差异是文化差异最显性的表达。而语际差异背后则渗透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基于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很多国际学校刚刚兴起,处于起步阶段,其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不能以固有的模式获得持续发展,“摸石头过河”也为跨文化管理增加不小难度。
首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国际学校主管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先决条件。通过提升管理者的跨文化管理能力来消除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产生的误解,促进双方磨合,并最终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达到预期的目标。②
其次,激发内在动力和完善外在组织制度。要让学生了解到参与
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的重要性,特别学生活动经历也是申请国外一流大学的硬性要求。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学生组织和各种社团的推动,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再次,多元文化包容性发展的同时,彰显主导文化价值观念。兼容多元文化必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学校的特色,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其中不迷失自我,如何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符合本土特色这就需要确立主导文化价值观念。培育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利益的主流价值观念,也是维护我国教育主权的必要。
最后,加强母语文化导入,重视对话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传播本民族文化,采用切实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母语导入,避免文化失衡和单向传输问题。另外,重视对话活动,加强学生与外教等交流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表达,避免“哑巴英文”情况的出现。
校园文化建设是“慢功细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国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跨文化管理也是有效之举。国际学校主管者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在鼓励多元文化包容性发展的同时,确立主导文化价值观念,并加强母语导入,重视对话活动,增强学生交际能力,通过内部激励和外部完善形成特色的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