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蓄电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和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

5.12 禁止使用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工、孕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5.13 企业应积极参加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持续改进职业卫生工作,不断改善作业场所劳动条件。 6 工艺设备

6.1 熔铅锅、铸条、铸板、铅零件铸造必须设置密闭式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液温度不宜超过450℃,并在满足工艺条件下,宜降低铅液温度。

6.2 板栅制造应采用连铸连轧、连冲、压铸、拉网设备或者集中供铅铸板机设备;分板、刷板、称板应采用自动分板机、自动刷板机、自动称板机;管式极板应采用全自动挤膏机、造粒机;分片机、称片、包片、配片、灌粉工作台、自动焊机和手工焊台、装置工作台等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6.3 球磨机必须整体密闭,并应采用两级以上收尘净化装置。

6.4 铅粉的收集和输送设备必须密闭,其进出料口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6.5 合膏工序应采用湿法、自动称量和封闭输送工艺,湿法以外的方法必须设计并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6.6 硫酸溶液应采用自动配酸系统和密闭式酸液输送、加酸系统;化成酸槽应设置上部排风罩或侧吸罩的局部排风和净化装置。 6.7 极板化成应采用无焊接化成法。

6.8 装填过铅粉、铅膏的极板,吊装搬运时应设置铅粉收集装置。 6.9 所有原料和半成品的存放必须有确定的地点和收集铅粉尘的容器。 6.10 硫酸存放区、化成作业场所应设置泄险沟(堰)。

6.11 焊接应采用自动烧焊机或者自动铸焊机;电池组间拼接鼓励采用不焊接的铜条螺口连接。

6.12 充放电场所应通风良好,并设置机械强制性通风措施,通风设备按照防爆要求设计。 6.13 热封和胶封、丝网印刷工序应设置局部通风装置,鼓励采用自动配胶和胶封装置。 6.14 球磨机、风机、空压机等应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安装时应采取必要的减振、消声、吸声等措施。

6.15 产生辐射热的熔铅、铸板、铅零件铸造等设备应采取隔热处理,设置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方向的下风侧、车间天窗下方位置,并设置适当的安全操作距离。铸板、零部件铸造、焊接等高温作业岗位宜采取岗位送风方式降温,禁止使用工业风扇。

6.16 铅酸蓄电池企业的熔铅、铸板、铅零件铸造、球磨机和收料工序应隔离整体密闭设置。 6.17 电池清洗应该采用自动清洗机。

6.18 应合理组织产生铅尘、铅烟作业岗位的通风换气,限制室内的空气流速,避免二次扬尘。

6.19 管式蓄电池灌粉机、造粒机、挤膏机应密闭,并与除尘设施连接。 7 通风与净化

7.1 排风罩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应符合 GB/T 16758的相关要求。 7.2 排风罩的设计原则

7.2.1 在产生铅烟、铅尘、硫酸雾污染的车间,合理安装排风系统,其通风效果应保证工作场所铅烟、铅尘、硫酸的浓度符合本指南附录B 表B.1 的要求。

7.2.2 排风罩的形状及结构尺寸应符合 GB/T 16758 的相关要求,伞形罩的面积不应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水平面积,侧吸罩的罩口长度应不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边长,应便于铅烟、铅

尘的有效排出,排放铅烟的排毒罩口控制风速为 1 m/s~1.5 m/s,铅尘除尘罩口控制风速为2.0 m/s~2.5 m/s。

7.2.3 铅尘、铅烟被吸入排毒罩口的过程,不应通过操作者的呼吸带。

7.2.4 密闭罩应根据生产操作要求留有必要的检修门、操作孔和观察孔,但开孔应不影响其密封性能。

7.2.5 排风罩应使用不燃烧材料制造。 7.3 排风罩的选用

7.3.1 熔铅锅应采用密闭式排风罩。 7.3.2 球磨机应采用整体密闭式排风罩。

7.3.3 合膏机、灌粉机应采用局部密闭式排风罩。

7.3.4 铸板、零部件铸造、涂片机、化成槽宜采用上吸式排风罩。 7.3.5 焊接工作台宜采用侧吸式排风罩。

7.3.6 分片机、称片、包片、配片和装配线宜采用下吸式排风罩。 7.4 通风管道

7.4.1 通风管道设计应符合GB 50019 的相关规定。

7.4.2 含铅烟、铅尘的排风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的圆形管道敷设。

7.4.3 管道内输送含有蒸汽或者含酸雾气体时,应设排水装置,水平管道的安装应有合适的坡度。

7.4.4 管道应设置清灰孔,清灰孔不应漏风。 7.4.5 通风管道应使用耐热不燃材料制造。

7.4.6 通风管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阻力、节能降耗。 7.5 铅烟、铅尘的净化装置

7.5.1 净化方法及设备设施应符合能耗低、运行成本低和易于维护的原则。 7.5.2 合膏机、灌粉机、分片机、装配台宜设置高效除尘净化装置。

7.5.3 铸板、零部件铸造、熔铅锅及其浇铸口宜设置湿式洗涤吸收净化装置。

7.5.4 球磨机与出料口、包装等设备排出气体的净化宜选用旋风和布袋二级除尘净化装置。 7.5.5 净化装置前、后应按相关标准设置检测净化效率和铅烟、铅尘排放浓度的取样孔。采样孔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采样孔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且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

7.5.6 通风机应设置在净化装置的后面(净化装置为负压操作)。当采用多级净化装置时,通风机可放在几级净化装置之间。

7.6 通风机噪声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超标时应采取消声降噪措施。

7.7 安装在室外的通风机组,其电机应设防雨罩。通风管道、消声器等附件的重量不应落在风机上。

7.8 用于湿式净化装置配套的通风机,应采用耐酸防腐风机,通风设备和风管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7.9 铸粒、板栅铸造、零部件铸造等产生热,和膏、涂片、固化干燥、化成、加酸产生酸雾的作业车间除采取局部通风外,车间顶棚应设置气楼或者其他通风口。 7.10 集中通风系统的通风进风口不得设在车间内。 8 个人防护和卫生保健

8.1 铅酸蓄电池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合格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尘或防酸工作服、防尘口罩、防毒(酸)口罩、护耳器、防护鞋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道防护:作业场所存在铅烟、铅尘和粉末状添加剂时,作业时劳动者需使用机械过滤效率不小于95%防尘口罩;作业工段存在酸雾、有机溶剂呈气体、蒸汽状态时,作业时劳动者应使用适合的防酸、防毒口罩或面罩。

——噪声防护:存在噪声的作业场所,劳动者应使用塞栓式耳塞或耳罩。

——其他防护:作业场所存在铅烟、铅尘或者需要手接触含铅物件的,劳动者配备防渗透手套;存在硫酸作业的工段,劳动者应穿着防酸防护服、防酸鞋,佩戴防酸手套、护发帽和防酸眼镜。

——个人防护用品应该保存在干燥、阴凉、无污染的场所,防尘、防毒口罩杜绝存放在生产场所。

8.2 铅酸蓄电池企业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应符合 GB/T 11651、GB/T 18664 的要求,特种个人防护用品应有生产许可证标识“QS”和安全标志标识“LA”。各岗位个人防护用品基本配置类别见附录 C。

8.3 铅酸蓄电池企业必须督促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劳动者上岗时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应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应随时检查防护用品是否损坏或失效,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8.4 作业现场地面、墙壁、生产设备、工件及劳动者身上的沉降尘埃应使用吸尘设备清扫,作业现场的地面应采用湿法清扫,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从事清扫作业人员应穿工作服、戴防尘口罩等。收集的铅粉尘应放置在专用容器内,不应与其他垃圾等堆放在一起。 8.5 铅、酸危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更衣室、浴室、洗手池等设施。休息室、浴室、公用衣柜等公共设施应经常打扫、冲洗。便服与工作防护服可以同室但须分柜分别存放。铅酸蓄电池企业应该按照 GBZ 1要求设置集中浴池或在存在铅烟或者铅尘的作业车间设置车间淋浴室。浴室可由更衣间、洗浴间和管理间组成。

8.6 应设置专门容器收集接触铅的废旧劳保用品、工具,并交由专业废弃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置。

8.7 铅酸蓄电池作业场所的更衣室内、盥洗室、饮水间(区)、以及涉铅车间出入口应设置感应式或脚踏式的盥洗水龙头,按照每20~30 名职工1 个洗手水龙头配置。配置洗手去污用品,采用六步洗手法进行彻底清洗,以有效消除粘附在手上的铅粉。饮水间(区)应远离产生铅尘、铅烟、酸的作业区,鼓励设置单独饮水间。

8.8 铅酸蓄电池企业应该设置专用洗衣间(房),负责工作服清洗;可进行清洗的个体防护用品也应由企业集中清洗并及时更换;待清洗的工作服、个体防护用品应置于密闭容器储存,并设警示标识。

8.9 针对铅作业职工个人卫生习惯培训,做到班后必须洗澡、漱口、更换工作服后离岗;严禁劳动者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饮水间等生活场所或出厂。

8.10 高温作业区夏季应设置空调休息间,按照规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配置必要的防暑药品,提供含盐清凉饮料。

8.11 给予从事接触铅、酸、高温等有毒有害作业劳动者适当岗位津贴。 9 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

9.1 铅酸蓄电池企业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工作场所铅尘、铅烟、硫酸(雾)和其他有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监测必须覆盖所有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企业自身不具备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日常监测。

9.2 铅酸蓄电池企业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至少一次的检测与评价工作,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并应每月对铅浓度进行检测,每半年对防护铅中毒的设施控制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日常监测和委托性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相关标

蓄电池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ylw4lhhj5dq8n1sb9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