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777-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关于征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号召,配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立专项资金和资源,开展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校企双方搭建桥梁,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1.2 课题界定

在教育部指导下,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包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三大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将聚焦云智能化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基于云计算技术和理念的新型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向企业提供管理和决策服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聚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师资培养体系建设及大创基地建设等。为校企双方搭建桥梁,着力培养符合区域特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外对高等教育校外协同研究,特别对校企协同研究比较早。本课题主要对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校外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为湖北工程学院校外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提供借鉴。 (1)英国和美国的校企合作模式

19世纪初的英国企业并不看好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政府在20世纪中叶时,越来越认识到技能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各领域互相合作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出台并实施了不少政策,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促使企业雇主发挥作用协同学校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同时政府在教育教学、规划管理方面赋予企业新的权力,鼓励企业雇主将用人需求以一种“各类高等院校能够理解并能实施”的方式表达出来,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围绕企业雇主需求的技能体系,英国成立了23个行业技能委员会(Sector Skills Councils),以弥合技术技能缺口,改进各部门公共服务绩效;通过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与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学习机会。以企业雇主为代表方的行业技能委员会通过加强与政府、各类职业院校的联系,不仅表达了雇主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也倒逼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与欧洲不同的是,美国以“去中央化”的方式引入学徒制,这种方式没有完整的各行业与企业之间以及工会与企业之间的稳定协调机制。因此,在美国实施“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的过程当中,暴露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企业的参与。因此,以克林顿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全力支持各行业企业参与到“学校到工作”的合作中去,积极促成“国家教育领导会”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参与度。

此外,美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校企合作的国家。作为一种结构化的学习形式,校企合作中的学生、高等院校与企业雇主之间关系紧密,各方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据官方公布,当时介入合作教育的企业众多,包括通用、希尔顿、IBM等大型企业,充分利用了各方优势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和资源,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合作教育,有效地提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2)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模式又称为现代学徒制,堪称德国高校合作模式的典范。在该模式中由政府依据教育法规、各院校学科特色、企业的需求来参与制定合作标准,为高等教育提出发展建议;由企业与相关高等院校进行沟通协商制定出各方都能接受的育人计划,要求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厂内培训,其在企业接受实践的时间是在学校学习的4倍,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对学徒的培训质量有完全知情权。

虽然德国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参与到“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中来,但为了鼓励企业和学生积极加入其中,联邦政府明确规定,凡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可免去部分国税,同样地,进入企业的培训生可依法获得部分报酬。 纵观德国“双元制”,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企业为职业培训付费后获得培训内容的选择权,国家为高等学校教育付费后获得教育内容的控制权;二是工作本位的职业教育费用 相当高,且在不断增涨;三是政府及企业在各自的范围内履行义务、行使权利。以上“双元制”的种种特征都反映了校企合作的本质,也正因为如此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吴奇,李瑞娟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刍议》(2017年第9期)一文中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分析,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际,以能源与建筑学院为例,在总结过去校企结合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能力养成为目标,做好校企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从校内实训室到校内研究所最终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连续无缝衔接培养,建立企业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针对就业方向岗位需求趋势对入围企业实施动态选择与考核,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加强双主体建设,在制度保障上出台系列规章制度为校企融合模式规避风险等措施。 童媛媛在《应用型本科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究》(2017年第18期)一文中主要对应用型本科校企协同育人这一路径展开了具体的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便加快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步伐。

陈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2017年第5期)一文中在分析“双协同”平台建设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平台建设的功能定位、管理运行机制、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许韵聪、冯波、李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2017年第8期)一文中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确立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全方位提升转型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韩波勇在《互联网环境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模式研究》(2017年第16期)一文中提出互联网环境下校企协同育人的“1+2+3+4”新思路,结合互联网环境下校企协同育人的特点,提出三种育人模式。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更多的是站在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本研究针对湖北工程学院提出协同育人的构想,更有针对性和特色化,以期寻求校企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纲要中首次提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由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为理论基础扎实的不同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管理人员,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换言之应用型人才就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核心是用,本质是学以致用,用的基础是掌握知识与能力,用的对象是社会实践,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由于应用型人才与传统学术型人才的定位不同,由此展开了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讨。2012 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要求加强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加大高校对实践育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新机制建设,建立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促进实践育人合作机制的形成,开创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工作局面。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

湖北工程学院作为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一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根据过去校企合作的经验,就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立及运行进行探索研究。

2、课题研究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拟解决主要问题、创新之处

2.1 研究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兼具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需认真探究的课题。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则更加重视立足地方,培养对实际问题做出独立、科学思考,又具有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协同育人”的概念开始被提及。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作为试点改革学院,经济学专业也提出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并正逐步展开实践,然而,从该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大多缺乏成熟的合作机制、管理制度和较为丰富的合作内容,多为一些简单的、浅层次的合作教育,例如建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这与传统培养模式没有根本区别。由此,我校应如何搭建校政行企长效合作平台,从而有效促进协同育人仍是亟需思考的问题,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2.2 研究内容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之路。本研究试图对湖北工程学院以“科研四化”促进科研水平提升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打造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做法、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对现阶段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经验和品牌效应,以及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来推进协同育人。

2.3 拟解决主要问题

第一,协同育人理念还未深入到教育者的思想中去,尤其缺乏具体落实;第二,师资力量不够,尤其缺乏实践型教师;第三,育人平台不足,尤其缺乏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第四,地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777-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关于征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号召,配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ssu9x03p1qw0b8cvba7dd7d92whi01ar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