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教学用具】投影仪、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 一.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 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 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 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 说明 再次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所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
间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播放诗配画《早发白帝城》,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物理学描述物体的运动所用的距离、时间 二.长度测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 投影:P106“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 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 学生汇报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的办法:用一张纸条(或一根线)、一拃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 )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的选取的标准五花八) 门,难以对不同课桌进行比较,即使对同一张课桌也不能方由于学生使用的课桌、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想法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i用估测法对下列数值做出判断: 中学生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m。 你的手指食指的宽度大约是________cm。 ii一名男排运动员
投影:“信息快递”: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看课本102页“信息快递”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便的知道长比宽长多少,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和测量。 学生阅读P107的身高大约是2013____2.013______。 iii万里长城大约是6.7×10____ 教师讲评 深化对长度单位3=图5-4,并比较微观一—米的认识 粒子到宇宙尺度数量级的差别 师:上节课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什么是测量?SI制中长度单位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师:这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测量的问题.想一想,如何测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把测量值填入P.108表格中. 学生作答 学生亲身实践. 1.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走进课堂,一下子就攫取了学生的心.2.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必须运用间接测量——“累积法”的思想才能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二.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师: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交流讨论,领悟到误差的存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