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9749元,增长11%。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34.9:50.7调整为15:33.4:51.6,与去年相比,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44.0%和50.6%。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增长5.1%;林业增加值增长3.8%;畜牧业增加值下降0.4%;渔业增加值增长4.0%;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3.4%。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7.37万亩,下降5.95%;粮食产量40.9万吨,下降5.1%;粮食单产平均为468.1公斤/亩。早、中、晚稻播种面积分别是27.15万亩、21万亩、29.8万亩,产量分别为11.13万吨、11.63万吨和15.05万吨。豆类、薯类播种面积分别为5.54万亩和1.36万亩,产量分别为1.21万吨和0.64万吨。油菜播种面积18.45万亩,油菜籽产量1.6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3.98万亩,产量118.3万吨。瓜果种植面积3.07万亩,产量7.04万吨。棉花种植面积4005亩,产量352吨。
全年出栏生猪73.52万头,下降17.38%;牛1.34万头,增长1.21%;羊7.45万只,增长2.05%;出笼家禽422.36万羽,增长1.77%;肉类总产量7.05万吨,下降11.88%;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1.6%;水产品总产量2.5万吨,增长4.36%。
全年修复水毁水利工程427处,新修山塘24口,山塘防渗、清淤、扩容257口,河道治理57.11公里,水渠防渗860公里、清淤1740公里,改造机电排42座,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加固36座,新建农村安全饮水供水工程22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8.8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17万千瓦;农用排灌电动机和柴油机为8980和811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8.18万吨,下降8.44%,农药施用量823吨,增长3.39%。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9.0%,占GDP的比重为26.5%,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0.0%提高到60.7%。
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4家,高新技术总产值增长13.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1%,占GDP比重12.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实现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69.9%。全县原煤产量127.97万吨,下降46.7%。水泥114.9万吨,增长5.8%。火力发电量470758万千瓦时,
下降0.09%。
全县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4.0亿元,增长5.1%;利润总额11.0亿元,增长24.3%。
全县建筑业企业29家,建筑业增加值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其中:5000万元以下投资额增长4.5%;房地产投资额增长9.6%;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72个,投资额增长13.9%。分产业类型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8%。从结构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0.4%;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增长8.5%;其他费用投资同比7.1%。
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34家,完成房地产投资额增长9.8%;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79.08万平方米,增长173.4%;房屋竣工面积10.77万平方米,增长78.2%;商品房销售面积84.52万平方米,增长24.1%;商品房屋销售额32.02亿元,增长42.8%。
五、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87亿元,增长10.2%,其中:批发业16.88亿元,增长4.0%;零售业126.82亿元,增长11.1%;住宿业4.27亿元,增长33.1%;餐饮业16.91亿元,增长5.9%。限额以上法人单位118家,实现零售额41.73亿元,增长13.7%,其中:批发业11.71亿元,增长3.1%;零售业29.12亿元,增长18.4%;住宿业0.59亿元,增长20.2%;餐饮业0.33亿元,增长25.6%;城镇零售额39.96亿元,增长13.5%;乡村零售额1.77亿元,增长20.0%。
全年进出口总额1038美元,增长29.7%。实际利用外资12447万美元,增长11.0%;实际利用内资682157万元,增长18.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货运量为1615万吨,增长7.1%;货运周转量为1539143万吨公里,增长6.8%;客运量达到2234万人,增长6.6%;客运周转量为183322万人公里,增长6.8%。全县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100%。
全县邮政电信业务总量43921万元,增长4.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4729万元,增长2.9%;邮政业务总量9192万元,增长12.9%。
全县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拥有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5家。全县各景区旅游总收入达61.47亿元,增长6.5%;旅游人数达到810万人次,增长11.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1亿元,增长3.2%,人均财政总收入为3116元。其中:税
收收入为14.51亿元,增长2.5%,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70.07%;非税收入6.2亿元,增长5.1%。税务部门征收14.86亿元,增长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1亿元,增长5.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51亿元,增长5.0%,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54.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99亿元,增长4.3%,其中:八项支出39.61亿元,增长17.1%,民生支出38.85亿元,增长7.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6.67亿元,增长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5.76亿元,增长10.8%;非金融企业存款37.64亿元,下降3.74%;人均储蓄存款为4.76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9.38亿元,增长16.3%,其中:住户存款93.2亿元,增长24.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66.19亿元,增长6.3%;余额存贷比50.33%。
全县共有保险机构19家,实现各类保费收入59585.46万元。其中:产险保费收入22275.2万元、寿险保费收37310.26万元。各类保费赔付19364.18万元。其中:产险赔付金额13054.0万元、寿险赔付金额6310.18万元。
八、教育与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6所。教职工4733人,其中专任教师4280人;校中小学生87447人(其中:普通高中校学生11069人、初中校学生23092人、小学校学生51286人);职高校学生数2209人;幼儿园达到158所。
年末全县共有科技机构2家,地方财政的科学技术支出1.99亿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公共文化场馆9个,其中: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影剧院1个以及谭震林纪念馆、石山书院、文昌阁、湘赣攸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7个,农家书屋304个,乡村大舞台103个,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36.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3.6平方米。全县共有单项体育协会19个、体育指导站(点)54个、体育健身会所有公共体育实施面积达103.7万平方米。
年末县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21个,实有床位423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为5.23张,卫生技术人员3813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3‰,孕产妇死亡率为0,“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5.32%,符合政策生育率96.4%,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8035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户籍总人口为80.92万人。其中:女性40.06万人,男性40.86万人。人口出生率8.8‰,死亡率7.0‰,自然增长率为-1.15‰。常住人口66.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96万人,农村人口26.52万人,城镇化率为60.11%。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72元,增长9.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1798元,增长8.6%;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28270元,增长8.6%。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1977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