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产状和性质
1、产于海相环境的石油较形成于陆相环境的石油含硫量高
2、气藏气:指在圈闭中具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可存在于油气田中,也可存在于与石油成因
分布上无联系的气田(无机成因)内。
3、气顶气: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4、凝析气:种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温度、压力下,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气化或呈液
态分布在气中,呈单一气相产出;采出后因地表温度、压力降低,逆凝结呈液态析出。
5、煤层气:指煤层所含吸付和游离态的天然气,其含量因变质强度和煤顶板透气性差异很大。 6、固态气水合物:冰点附近特殊温压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
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水合物。
7、干气(贫气):C2+<5%,常不与油伴生,可形成纯气藏,燃烧时呈兰色火焰,通入带冰的水中,无油
膜出现。
8、湿气(富气): C2+ ≥5%,常与油伴生,有微弱汽油味,燃烧时呈黄色火焰,通入带冰的水中,水面
常出现彩色油膜。
9、油田水:指油田区域内与油气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与油、气组成一个统一的流体系统。 10、油田水的类型:根据大陆水和海水化学成分特征,把天然气水中的Na+和Cl-的当量比作为水的分类
基础。并据水中离子(Cl-,SO42-,HCO3-,Mg2+,Ca2+) 彼此化学亲合力的强弱顺序而组成盐类的原则,作划分依据。油田水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为次,硫酸钠和氯化镁型少见)
成因系数 水的类型 Na+/Cl- 硫酸钠型 大陆水 重碳酸钠型 海水 深层水 氯化镁型 氯化钙型 >1 <1 <1 >1 <0 <0 <0 >1 (Na+-Cl-)/SO42+ <1 (Cl--Na+)/Mg2+
<0
<1
>1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1、储层的孔隙按大小分类:
(1)超毛细管,孔径>0.5mm , 缝宽>0.25mm;流体可自由流动;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的或胶结疏松的砂岩的孔隙大多属于此类
(2)、毛细管,孔径0.0002-0.5mm,缝宽0.0001-0.25mm;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时流体可流动;微裂缝和一
般砂岩的孔隙多属此类。
(3)、微毛细管,孔径<0.0002mm,缝宽<0.0001mm。由于流体与周围介质间的巨大引力,流体不能流动;泥页岩中的孔隙一般属于此类型。
2、渗透性:在压力差存在条件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能。
3、有效相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用Ko、Kw、Kg表示;
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某一相流体的有效(相)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之比值,常用Ko/K,
Kw/K,Kg/K 表示;
绝对渗透率:单相流体存在时,且流体不与岩石发生相互作用,测得的渗透率
4、喉道:连通孔隙的细小部分。决定孔隙度好、坏的主要是孔隙;决定渗透率好坏的主要是喉道。 5、影响碎屑岩储集物性因素:
(一)物源和沉积环境对储集层储集物性的影响
1、微观因素(1)岩石矿物成分:①矿物的耐风化性: 石英抗风化能力强,颗粒表面光滑,油气容易通过;长石不耐风化, 长石砂岩比石英砂岩储集物性差。②矿物颗粒与流体的吸附力大小。(2)碎屑颗粒排列方式:立方体排列最疏松,孔隙度最大,连通性好,渗透率也大。(3)颗粒粒度、分选、磨园、杂基含量等,粒度小,分选差,磨圆差,较松散,比圆度好的较粗砂岩孔隙度大。
2、碎屑岩沉积环境对孔隙发育的控制:沉积相是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基本因素,一般形成于较强水动力环境中的储集层粒级较粗,岩石中填隙物较少,分选好,储集物性好。
(二)造成储集物性损失的成岩作用:① 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度降低。② 胶结作用:碎屑颗粒相互连接的过程,是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
(三)次生孔隙形成对储层集物性的影响 :次生孔隙大部分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使储集层孔隙度变大、储物性变大
6、构造裂缝:在构造作用下,岩石破裂而形成。特点:边缘平直,延伸远,成组出现,具明显的方向性。 压溶裂缝:常见的是缝合线。特点:其中常残留许多泥质、有机质。
溶蚀裂缝:受地下水淋滤溶蚀形成。特点:裂缝形态奇特,有陆源砂、泥或围岩岩块充填。
7、孔、缝结构特征:(1)孔隙类型多样,几何形态各异,既有各种类型的缝,又有各种大小不等的孔,
形成了火成岩独特的储集空间;(2)孔、洞、缝交织在一起,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主要表现在①孔、洞大小变化范围大,从微米级—厘米级,②不同部位孔隙连通情况有的好,有的差,有的呈弧立状,③孔隙度、渗透率等性质往往是呈急剧变化;(3)孔隙分布不均,靠近断层处裂缝,溶孔发育,富气的岩浆,形成多孔的玄武岩;贫气的岩浆,形成致密的玄武岩;(4)孔隙连通性差,裂缝起重要作用。
8、盖层:指位于储层上,起封隔储层以免其中的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9、排替压力:指岩石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10、盖层封油气机理
(1).毛细管封闭:造成盖层遮挡性能实质原因之一是由于盖层有较高的排替压力。主要是依靠盖层岩石的毛细
管压力阻止油气运移。毛细管封闭的实质是依靠盖层的最大喉道与储集层的最小孔隙之间的毛细管压力来封盖油气。受盖层中相互连通的最大喉道所控制,因为该处的排替压力最小;沉积岩一般是亲水介质,油气要进入其中,必然遇到烃/水界面变形产生的毛细管阻力,正是这种阻力使得烃类不能通过盖层,但亲水介质对水无此阻力。一般只能阻止游离相油气!不能阻止水溶相和扩散相油气的散失。
(2)、超压封闭:异常压力的出现或在储层上方存在欠压实泥岩层时,具有超压的泥、页岩是油、气的良好封闭层。但如超压存在于烃类聚集之中或其下,会促使油气向上逸散。能阻止任何流体。
(3)、烃浓度封闭:指具有一定生烃能力的地层,以其较高的烃浓度阻滞下伏油气向上扩散运移。
第三章
1、圈闭:是储层中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
溢出点: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封闭区的面积。 闭合高度: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等势面垂直的最大高度。
构造起伏度: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到圈闭顶点垂直的最大高度。
2、油气藏: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一定数量的运移着的油气,由于遮挡物的作用,阻止了继续运
移,而在储集层中聚集起来,就形成了油气藏。
油气柱高度:油气藏顶(最高点)到油水界面的正交(垂直)距离。
充满系数:定义为含油高度与闭合高度的比值。 一般情况下在富含油气区,该系数高;在贫含油气
区,充满系数低。
3、构造油气藏:凡是储集层顶面发生局部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都称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聚集
烃类流体的,则称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中聚集油气形成背斜油气藏。 断层圈闭: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在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断层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地下岩体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变形,其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
岩体刺穿圈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岩体刺穿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或溶孔(洞)的油气藏称裂缝性油气藏。 4、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
(1)封闭作用:由于断层有存在,使油气在纵横向上都被密封而不致逸散,最后聚集成油气藏。①横向封闭:取决于断距的大小、以及断层两侧岩性组合的接触关系。断层要起封闭作用的前提是断层位于储集层的上倾方向。上升盘与下降盘均可封堵油气 。②纵向封闭:A)断层的性质和产状影响其封闭性:压扭力应力作用产生的断层,在断裂带表现为紧密性,具有封闭性质,而张性应力产生的断层易起通道作用;此外断面缓,封闭性也相对好。B)断层带内,地下水中溶解物质沉淀,将破碎带胶结起来形成封闭。C)塑性较强地层中产生断层,在断层面形成致密断层泥的涂抹。D)油气沿开启性断层面运移过程中,原油受氧化作用,形成固体沥青,堵塞通道起封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