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据此,桑代克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令人感到愉快的或可能需要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解析:

17.简述加涅的学习分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加涅将学习按照学习结果分为5类: ①智力技能的学习; ②认知策略的学习; ③言语信息的学习; ④态度的学习; ⑤运动技能的学习。) 解析:

18.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区别是什么?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 (2)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授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 (3)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在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归纳结论,再把结论归纳到认知结构之中。 (4)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解析:

19.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地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解析:

20.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如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中提到了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学习动机的基础;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关系: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和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学习的需要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削弱。) 解析:

21.遗忘的特点是什么?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遗忘是人们记忆知识时的正常现象。它的主要特点有: (1)保持量的减少。保持量随时间、测量方法、学习程度、材料性质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保持量的增加。儿童在学习后的

两三天的保持量会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量要多,这种现象叫作记忆的恢复。记忆恢复现象,儿童比成人较普遍,学习较难的材料比学习较易的材料更明显,学习程度较低的比学习纯熟的更容易看到。 (3)记忆内容变化。保持在头脑中的图形不是原封不动的,也不只是模糊化,而是进一步被加工并发生变化,故事逐渐被缩短和省略,变得更有连贯性、合理化,更符合习惯与价值观。) 解析:

22.简述技能的作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技能就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1)技能作为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技能不仅可以控制动作的顺序,而且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方式,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了的情境。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4)技能还能提高学习效率,使人富于创造性,而且掌握各种技能与个体道德行为、意志、性格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 解析:

23.简单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意义。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8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这8种智力在人体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很难找到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高低。 加德纳的理论和传统智力理论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方法学上的不同。传统智力理论从因素分析出发,而加德纳受生物制约观思潮的影响,运用了大量神经生理学证据。他搜索了与智力相关的各门学科的文献(含实验数据),特别是对神童、天才、脑损伤病人、白痴学者等的研究,采用他所谓的“主观因素分析”的方法,列举了确定上述8种智力模块的8条标准。虽然强调每一种智力都有它的生物学来源,但加德纳并未否认文化历史的作用。他认为智力的前提是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的用途和重要性,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代重视不同的智力类型,因此他并不否认教育的作用。 他主张开发能够评估所有智力类型的测量手段,尽早对儿童进行多元智力评估,以便发现儿童的各种智力潜能并进行教育开发。 评价: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略社会文化作用,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解析:

24.简述智力三元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智力三元论是由斯腾伯格提出的,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从而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包括: (1)成分子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 (2)背景子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3)经验子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许多操作的过程。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智力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 解析:

25.简述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划分。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分为三个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皮亚杰认为,道德在5岁以前是“无律期”,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还谈不上道德发展。 (2)他律道德阶段:他律期,即接受外部支配的时期,5~8岁。该时期的儿童只注重行为规则;注重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和动机。也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3)自律道德阶段: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个体不再盲目服从权威,认识道德规范的相对性;既考虑行为结果,又考虑行为动机。也称道德相对主义。) 解析:

26.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有多种指标,而这些指标使心理健康的概念得以具体化。虽然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可以归纳出六条标准: 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③自我调控能力; 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解析:

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3

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据此,桑代克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令人感到愉快的或可能需要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解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q2b6nyer2r4yi9c8hj79c964hjsm00lh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