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何首乌蒽醌类提取和分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何首乌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何首乌是常用补益中药, 来源于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中医药认为, 何首乌味苦、涩, 性温。归肝、心、肾经。生用解毒消痈, 润肠通便; 制用补肝肾, 益精血, 乌须发, 强筋骨。含游离蒽醌类衍生物约1.1%,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苷现代研究表明, 何首乌具有降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益智等作用。(王文静, 薛咏梅,等.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云南中医学院报,2007,1000—2723),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为常用中药。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黄酮类等多种成分[1],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抗菌、调血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分布于东北、中南、华东、西南各省。国内外学者对四川和广东产的何首乌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进一步寻找活性成分,笔者对采自泰山的何首乌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得到9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emodin,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拟石黄衣醇(迷人醇,fallacinol,Ⅲ)、大黄素-8-甲醚(questin,Ⅳ)、桔红青霉素(emodin-6,8-dimethylether,Ⅴ)、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isde,Ⅶ)、大黄素-8-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Ⅷ]和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Ⅸ)。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和Ⅷ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1.何首乌化学成分

何首乌含蒽醌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蒽酮等)、二苯乙烯苷类,此外尚含有卵磷脂、粗脂肪、多糖类、黄酮类、游离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崔映宇, 李焰焰 何首乌研究进展[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04-4329 (2004) 04-0024-04) 1.1 蒽醌类化合物

何首乌中蒽醌主要为大黄素 分子式C5H10O5,分子量为270.23。橙色针状结晶(乙醇)。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碱溶液。

大黄酚 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为254.23。升华,橙黄色片状结晶,几乎不溶于水,略溶于冷乙醇,溶于苯、冰醋酸、三氯甲烷、丙酮等,极微溶于石油醚。

大黄素甲醚 分子式C16H10O5,分子量为284.26。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溶于苯、三氯甲烷、吡啶及甲苯,微溶于乙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丙酮。与乙酸镁试剂反应显橙红色或粉红色。

大黄酸 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为284.21。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几乎不溶于水,溶于碱和吡啶,略溶于乙醇、苯、三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 此外还有芦荟大黄素、大黄素苷、大黄素甲醚苷等。 何首乌中含蒽醌类化合物约1.1%。《中国药典》2010年版增加何首乌中结合蒽醌作为何首乌鉴定的第2 个指标性成分,结合蒽醌以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10%。蒽醌类成分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润肠通便等药理作用。蒽醌类化合物中多具有羧基、酚羟基酸性基团,故具酸性。由于所具有的酸性基团种类、数目及位置不同,其酸性强弱也有一定差异,规律为:-COOH>2β-OH>1β-OH>2α-OH>1α-OH,因此可以用PH梯度法进行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即用5%NaHCO3、5%Na2CO3、1%NaOH溶液进行梯度萃取。(方红玫,朱延焱 何首乌有效成分毒性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 J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

1674-0440(2010)04-0283-04) 1.2 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

何首乌中含有大量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ilbene-2,3-O-β-D-glucoside),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保肝等多重功能,作为抗衰老的标的组分极具研究的价值。二苯乙烯苷在水溶液中较稳定,但高温对其有一定影响,在酸性溶液中很不稳定。这类化合物又称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中国药典》2010 年版规定本品含此种成分不得少于1.0%。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是保肝的一种有效成分,这种成分中所含的二苯烯成分对过氧化脂质和单胺氧化酶(MAO)含量上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等有显著对抗作用,还能使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下降。(方红玫,朱延焱 何首乌有效成分毒性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 J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1674-0440(2010)04-0283-04) 1.3 磷脂类

何首乌中含丰富的磷脂类成分,含量约为0.15%~0.30%,包括卵磷脂、肌醇磷脂、乙醇胺磷脂、磷脂酸、心磷脂等,其中以卵磷脂含量较高,约占30%~40%。可溶于脂肪烃、芳香烃、 卤化烃类有机溶剂,如乙醚、苯、三氯甲烷、石油醚等。它只部分溶于脂肪族的醇类,如乙醇。像其它非极性的表面活性剂一样,不溶于极性的溶剂,如乙酸甲酯,尤其是丙酮;但在有少量油脂存在时,磷脂乙丙酮和乙酸甲酯中的溶解度即增加。卵磷脂可溶解于乙醇中。利用磷脂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可作为分离、提纯及定量磷脂的依据。磷脂类成分是首乌补益作用的物质基础。何首乌抗氧化,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与何首乌中卵磷脂等物质基础分不开。(方红玫,朱延焱 何首乌有效成分毒性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 J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1674-0440(2010)04-0283-04) 1. 4 其他成分

何首乌还含有其他成分——何首乌乙素、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多酚类成分、多糖、以及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等。(方红玫,朱延焱 何首乌有效成分毒性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 J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1674-0440(2010)04-0283-04) 2.1蒽醌类提取和分离

2.2.1总蒽醌类的提取方法

方法一:有机溶剂提取法:游离醌类的极性小,可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提取。苷类极性较苷元大,故可用甲醇、乙醇和水提取。例如,取大黄粗粉 150g, 置于 1000ml 的园底烧瓶中,加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 95% 乙醇 500m1,回流一小时,第二次加 95% 乙醇 300 ml,加流半小时,第三次加 95% 乙醇250 ml,回流半小时,趁热过滤,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放置后,如有沉淀可再过滤一次;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糖浆状,即为乙醇总提取物;趁热转移至 250ml 的三角烧瓶中备用。

方法二:碱提酸沉法:用于提取具有游离酚羟基的醌类化合物,酚羟基与碱成盐而溶于碱水

溶液中,酸化后酚羟基游离而沉淀析出。

方法三:水蒸气蒸馏法:由于小分子的游离醌类化合物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所

以适应于分子量小的具有挥发性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

2.2.2 PH梯度萃取法提取·分离流程

杨同成就蒽醌类成分酸性不同的特点,将何首乌粉用20%硫酸-氯仿混合液回流提取后,利用2.5%碳酸氢钠,2.5%碳酸钠,0.5%氢氧化钠进行PH梯度萃取,然后加入Hcl酸化沉淀,水洗沉淀并用冰醋酸重结晶,得蒽醌衍生物结晶,并通过加碱显色定性分析,薄层分析,硅

胶柱层析,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分析鉴定,得沉淀为羟基蒽醌类衍生物。(杨同成何首乌蒽醌衍生物的提取及其抗白发作用机制初探[ J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3 9(2):66-69 ) 罗艳将何首乌用4倍量70%重复回流提取1h,提取液浓缩成膏状,分别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浸膏进行萃取,将萃取液浓缩得浸膏。向乙酸乙酯浸膏内加入2倍量硅胶拌样,以6.9cm×120cm玻璃层析柱,200-300目硅胶,按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的极性由低到高梯度洗脱,的58个流分,经TLC检查,荧光和理化方法显色,纯化得七个化合物。经波普解析,得出他们分别为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素-8-甲醚,β-谷甾醇,没食子酸,胡萝卜苷和GXHSWAQ-1.(罗艳 广西何首乌蒽醌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GXHSWAQ-1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7)

何首乌粉末 苯-20%硫酸(5:1)提取三次 提取液 浓缩,放置过夜,过滤 母液 粗结晶 分别以2.5%碳酸氢钠溶液,2.5% 苯洗涤,苯-乙酸乙脂

碳酸钠溶液和1%氢氧化钠溶液萃取 重结晶2次

红橙色结晶(大黄素) 碳酸氢钠溶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酸化至PH约2-3 同左 同左 三氯甲烷萃取

三氯甲烷液 三氯甲烷液 三氯甲烷液 浓缩,放置过夜 同左 同左 过滤 红橙色结晶 红橙色结晶

同左 同左

红橙色结晶 混合结晶 橙黄色结晶

苯洗涤,苯-乙酸乙酯 苯溶解,硅胶柱色谱, (大黄素-6-甲醚) (4:1)重结晶 苯,乙醇依次洗脱 红橙色结晶 (大黄素)

大黄素-6-甲醚 4个蒽醌 大黄素(宋小妹,唐志书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2.3色谱法提取与分离

何首乌湿质量25 kg,切片晒干后约10 kg,粉碎,90%乙醇渗漉4次,合并渗漉液,浓缩至无醇味,得到总浸膏约1 kg,将浸膏混悬于水中,依次用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3部分浸膏。取氯仿萃取物116 g经200~300目硅胶柱色谱,石油醚-醋酸乙酯(50∶1~1∶2)梯度洗脱,500 mL收集一份,合并相同流份,流份18~23经醋酸乙酯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Ⅱ(0.3 g);流份

77~100 (3.4 g)硅胶柱色谱,石油醚-醋酸乙酯(10∶1~8∶1)梯度洗脱分成4个部分,第4部分(1.1 g)经Sephadex LH-20纯化(以氯仿-甲醇1∶1洗脱)得到化合物Ⅴ(30 mg);流份130~162经氯仿-甲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Ⅰ(0.4g);流份169~191(0.7 g)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丙酮(5∶1)洗脱得到化合物Ⅲ(15 mg);流份207~226硅胶柱,石油醚-丙酮(5∶1)洗脱,以10 mL试管收集,将第9~13管(0.3 g)经Sephadex LH-20纯化(以氯仿-甲醇1∶1洗脱)得到化合物Ⅳ(80 mg)。取醋酸乙酯萃取物425 g经200~300目硅胶柱色谱,氯仿及氯仿-甲醇(5%~100%)梯度洗脱,10%甲醇洗脱部分(1.1 g)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20∶1~1∶1)梯度洗脱,约100 mL收集一份,合并相同流份,由第5部分再次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20∶1)洗脱得到化合物Ⅵ(15 mg);15%甲醇洗脱部分(9.8 g)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10∶1~1∶1)梯度洗脱,5∶1洗脱部分得到化合物Ⅶ(0.25 g),7∶1洗脱部分(1.7 g)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25∶1~5∶1)梯度洗脱,约100 mL收集一份,合并相同流份,第8部分(0.2 g),再次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20∶1)洗脱得到化合物Ⅷ(20 mg);第9部分(0.5g),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10∶1)洗脱,约100mL收集一份,合并相同流份,取第4部分(0.2 g)经Sephadex LH-20纯化(以氯仿-甲醇1∶1洗脱)得到化合物Ⅸ(25 mg)。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黄色针晶(氯仿-甲醇),mp 260.2~260.6℃。Borntrager′s反应阳性,示可能为羟基蒽

醌类化合物。IR、ESI-MS、1H-NMR数据与文献一致[3],确定该经合物为大黄素。

化合物Ⅱ:淡黄色针晶(醋酸乙酯), mp206.9~207.2℃。Borntrager′s反应阳性,示可能为羟基蒽

醌类化合物。IR、ESI-MS、1H-NMR数据与文献一致[3],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甲醚。

化合物Ⅲ:黄色针晶(氯仿-甲醇)。IRνKBrmax(cm-1):3 331(OH),1 674(未缔合C=O伸缩振

动),1 628(缔合C=O伸缩振动),1 566(芳环)。ESI-MSm/z:301.0(M++1,基峰)。1H-NMR(Ace-tone)δ:4.02(3H,s,OCH3),4.65(1H,t,J=5.8Hz,OH),4.80(2H,d,J=6.1Hz,OCH2),6.82(1H,d,J=2.3Hz,H-7),7.31(1H,d,J=2.2Hz,H-5),7.34(1H,s,H-2),7.79(1H,s,H-4),12.10(1H,s,α-OH),12.26(1H,s,α-OH)。以上1H-NMR数据与文献一致[4],确定该化合物为拟石黄衣醇。

化合物Ⅳ:黄色针晶(甲醇),mp 293.8~296.8℃。Borntrager′s反应阳性,示可能为羟基蒽醌类化

合物。IR、ESI-MS、1H-NMR数据与文献一致[5],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8-甲醚。

化合物Ⅴ:桔红色针晶(石油醚-醋酸乙酯),mp211.0~213.0℃。IRνKBrmax(cm-1):3 420(OH),1

630(C=O伸缩振动),1 593(芳环)。ESI-MSm/z:299.1(M++1,基峰)。1H-NMR(DMSO-d6):2.41(3H,s,CH3),3.97(3H,s,OCH3),3.98(3H,s,OCH3),7.01(1H,d,J=2.3Hz,H-7),7.29(1H,d,J=2.4Hz,H-5),7.14(1H,s,H-2),7.45(1H,d,J=0.8Hz,H-4),13.08(1H,s,α-H)。1H-NMR数据较化合物Ⅳ在δ56.7多一甲氧基,表明有两个甲氧基取代。在NOESY谱中,H-7和H-5都与甲氧基相关,而H-2与甲氧基无相关,表明两个甲氧基的取代位置为6,8-二取代。1H-NMR数据也与文献的6,8-取代者相同[6],而有别于1,6-取代者。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6,8-二甲醚.

化合物Ⅵ:黄色针晶(氯仿-甲醇)。IR、ESI-MS、1H-NMR数据与文献一致[7],确定该化合物

为桔红青霉素。

化合物Ⅶ:黄色针晶(氯仿-甲醇),mp 186.5~187.5℃。Borntrager′s反应酸水解呈红色,示可能

为羟基蒽醌苷。IRνKBrmax(cm-1):3 424(OH),1 670(未缔合C=O伸缩振动),1 626(缔合C=O伸缩振动),1 596(芳环)。ESI-MSm/z:271.0(M+-glc+1,基峰)455.0(M++Na).1H-NMR(DMSO-d6)δ:2.41(3H,s,CH3),3.24~3.74(6H,m,糖上6个H),4.53(1H,t,J=5.6 Hz,糖上C6-OH),4.97~5.02(3H,m,糖上C2~4-OH),5.05(1H,d,J=7.6 Hz,糖上端基H),7.02(1H,d,J=2.4 Hz,H-7),7.30(1H,d,J=2.4 Hz,H-5),7.15(1H,d,J=0.5

Hz,H-2),7.46(1H,d,J=1.0 Hz,H-4),11.18(1H,s,β-OH),13.13(1H,s,α-OH)。1H-NMR数据与文献一致[7],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

化合物Ⅷ:黄色针晶(氯仿-甲醇),mp 208.4~209.3℃。Borntrager′s反应酸水解呈红色,示可能

为羟基蒽醌苷。IRνKBrmax(cm-1):3 383(OH),1 704(未缔合C=O伸缩振动),1 631(缔合C=O伸缩振动),1 600,1 570(芳环)。ESI-MSm/z:271.0(苷元+1),497.1(M++Na,基峰)。1H-NMR(DMSO-d6)δ: 2.02 (1H,s,COCH3), 2.41 (3H, s, CH3),3.23~4.34(6H,m,糖上6个H),5.08,5.12,5.26(1H each,d,糖上C2~4-OH),5.10(1H,d,J=7.6Hz,糖上端基H),6.97(1H,d,J=2.4 Hz,H-7)7.31(1H,d,J=2.4 Hz,H-5),7.16(1H,s,H-2),7.47(1H,d,J=1.2 Hz,H-4),11.16(1H,s,β-OH),13.14(1H,s,α-OH)。1H-NMRδ:170.2,20.6及1H-NMRδ:2.02(3H,s)表明分子中有乙酰基。将1H-NMR数据与化合物Ⅶ比较,苷元一致,糖部分C6′化学位移值向低场移动2.6,C5′化学位移值向高场移动3.3,表明葡萄糖C6′位连有乙酰基。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8-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化合物Ⅸ:黄色针晶(氯仿-甲醇),mp 234.4~234.7℃。Borntrager′s反应酸水解呈红色,示可能

为羟基蒽醌苷。IRνKBrmax(cm-1):3 385(OH),1 670(未缔合C=O伸缩振动),1 631(缔合C=O伸缩振动), 1 595, 1 562 (芳环)。ESI-MSm/z: 285.0(M+-glc+1,基峰),469.1(M++Na)。1H-NMR(DMSO-d6)δ:2.42(3H,s,CH3),3.18~3.76(6H,m,糖上6个H),3.97(3H,s,OCH3),4.60(1H,t,J=5.5 Hz,糖上C6-OH),4.99~5.04(3H,m,糖上C2~4-OH),5.16(1H,d,J=7.7 Hz,糖上端基H),7.20(1H,d,J=2.5 Hz,H-7),7.38(1H,d,J=2.5Hz,H-5),7.18(1H,s,H-2),7.50(1H,s,H-4),13.05(1H,s,α-OH)。1H-NMR数据与文献一致[7],确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

[1] Li J B, Lin M.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

[J].Chin Tradit Herb Drugs(中草药), 1993, 23(5): 115-118.

[2] Wei P F, Jiao C L, Chen D D. The advance of th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 [J].Mod Tradit Chin Med(现代中医药), 2004, 15(1): 57-58.

[3] Lu Y H, Wang Z T, Xu L S,et al. Three anthraquinonesisolated fromAster tataricusL. f. [J].J

Chin Pharm Sci(中国药学英文版), 2003, 12(2): 112-113.

[4] Kiumura Y, Kozawa M, Baba K,et al. New constitutents ofroots ofPolygonum

cuspidatum[J].Planta Med, 1983, 48(3): 164-168.

[5] Hua Y, Zhou J Y, Ni W,et al.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ofReynoutria JaponicHoutt. [J].Nat

Prod Res 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13(6): 16-18.

[6] Okabe H, Matsuo K, Nishioka I. Studies onRhubarb(RheiRhizoma).Ⅱ.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J].Chem PharmBull, 1973, 21(6): 1254-1260.

[7] Yang X W, Gu Z M, Ma C M,et al. A new indole derivative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tuber

fleeceflower (Polygonum mul-tiflorum) [J].Chin Tradit Herb Drugs(中草药), 1998, 29(1): 5-11.

量化鉴别

蒽醌类成分的化学检识

(1) 碱液试验:取上述分离所得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结晶各 5mg 置于小试管中, 加 95% 乙醇1ml 溶解,再加 10% 氢氧化钠水溶液2~3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凡具有邻、对位酚羟基的蒽醌类化合物应呈紫-蓝色,其它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为红色。

(2) 醋酸镁试验:取上述分离所得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结晶各 5mg 置于小试管中,

何首乌蒽醌类提取和分离

何首乌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和鉴别何首乌是常用补益中药,来源于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中医药认为,何首乌味苦、涩,性温。归肝、心、肾经。生用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制用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含游离蒽醌类衍生物约1.1%,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苷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具有降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paj2pka66tck19hpxv8jj329nz7x003n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