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 2.关于图中①②两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温度、气压、运动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而不是高度;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选项叙述不全面;20千米处的气压值约为80百帕,而近地面约为1 000百帕,不是一半的关系;据图可知,①层为对流层,最高温度约为20 ℃,最低温度约为-60 ℃,故正确。第2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冬季易出现辐射逆温;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 答案1.D 2.C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大气逆辐射作用——③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答案3.B 4.D

2018年11月底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据此完成第5~6题。

5.由材料可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6.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第5题,该地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深秋初冬时节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晴天多,表层土壤松散干燥,易产生扬尘。故选D项。第6题,空气能见度与大气透明度及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的强度等有关,白天的大雾具有类似于云的作用。由于雾的反射作用较强,白天空气能见度降低。大雾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辐射减弱;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但这些都与白天的能见度低关系不大。综合分析B项正确。 答案5.D 6.B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完成第7~8题。 7.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8.“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②“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 ④“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7题,“是夜必霜”意思是这一晚必定有霜,原因是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第8题,“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①②正确。 答案7.B 8.A

9.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我国某社区

新型“阳光居室” 图乙 英国seapen 潮汐能发电机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阳光居室”的保温原理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相似之处,都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但也有独特之处: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其保温作用比自然条件下要好很多。第(2)题,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方面考虑。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能力提升

2018年5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卫星入轨后,将运行在高度为70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第1~3题。

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

A.①层 C.③层

B.②层

D.③层以上大气层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人造天体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先减再增,再减再增,故选C项。第2题,人类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臭氧层,而臭氧层主要位于平流层,图中②层即为平流层。第3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而云层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应图中①层。 答案1.C 2.B 3.A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第4~6题。

4.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

5.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6.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 A.经度呈负相关 C.海拔呈正相关

B.纬度呈负相关 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nxj38kcq4qfr01784a35m4y31es80158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