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题一课”研究的课例基本成型后,我们就尽量为成员搭建平台进行自主展示(如表1),其目的之一是能促进团队成员把课例物化为行为,接受同行指正;其二是与团队间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三是通过不断磨砺完善一些具有“一题一课”特质的典型案例,并慢慢积淀下来成为教学资源。 (四)反思跟进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线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而要真正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况且,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课,每个人内心的体验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是在亲临“一题一课”教学活动现场的教师身上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更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场外教师呢!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活动后及时跟进对教研活动成果的梳理和提升,以进一步促进对相关主题的研究、思考和实践。所以,如何梳理和提升活动的成果,怎样扩大活动的受益面,便逐渐成为教研活动策划的组成部分。首先,我们把磨课过程中的种种“煎熬”“磕磕碰碰”和“争议分歧”作为上课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宝贵财富。活动结束后,

欢迎下载

6

让每一位上课教师依据自己的磨课经历写出详尽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和反思,让他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梳理过程,把自己即时的感受积淀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上一个台阶,才能使这节课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真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能让旁观者分享他们的经历,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陈春艳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过度的引导是会阻碍学生思考发展的。如果教学一味地讲规则、方法,而不给学生尝试实践的机会,那学生就不可能学得扎实,就比如斯苗儿老师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妈妈教孩子爬”的例子,妈妈不会教孩子爬的动作要领,也不会示范动作让孩子模仿,而是找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诱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爬过来拿,孩子在尝试中就学会了。同样,对于我们的教学,教师也要大胆地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允许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可以是很好的资源,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从学生的错误中去读懂学生,研究教学,设计我们的课堂活动……

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刘友富老师:“一题一课”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应该说选择“一题”很重要,是否可以围绕“一题”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如何设计一些好题就是重中之重,这些正是我们数学一线教师要去思考的,从课的设计过渡到题的设计。怎样才能设计出好题?最终还是要回归

欢迎下载

7

到学生,要去关注学生的错题,要去思考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哪里。我们是否有必要设计一道铺垫题帮他们克服思维障碍,这就是为学生搭脚手架。我们还要清楚知识的整个教材编排体系,而不是仅仅关注到学生本年学习的一个知识点……

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王小娟老师:特级教师张翼文老师的观点报告引起我们很多的共鸣,平时教学经常在赶时间,由此造成了“伪高效”、出现“跑马式”的课堂节奏,学生累,教师也累。可是怎样杜绝这样的现象呢?张老师报告中的一道题给出了答案――寻找缺失的中间地带。在日常教学时,从规律运用到模型建立的过程中,缺失了一个中间地带,即从具体―半抽象―抽象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会真正理解知识点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解题的方法才会多元。关键时段“花”时间是为了以后教学中更好地“省”时间…… 三、实践案例呈现

以下是为了比较充分地展现“一题一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操作流程。同时,为了能便于同行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与过程展开的操作要素,现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9页至81页练习十九第11题”作为一课教学的内容来展示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路径一:传统教学背景下的习题教学操作方式及思

欢迎下载

8

例如练习中第11题的教学,教师一般会这样处理:独立思考(即学生先行自主解决这个问题)―汇报交流(即根据个体自主解决的结果进行组内与组际交流)―归纳概括(即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考方法)―巩固练习(即增加一组相类似或变式练习加以巩固)。应该说以上的“四步”教学线索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习题教学的一种“典范”。那么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地方呢?笔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些好的方面我们应该坚守,但是面对孩子之变化,我们如果用“千人一面”的课堂节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是否缺少些什么?

反思一:课堂结构的“标准式”禁锢,学生对教学情节“索然无味”

大家一定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相对是比较强的,也就是一些新奇、富有挑战性事件容易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以上传统意义处理习题教学的“标准式”一直沿袭下来,主宰着我们当前的数学课堂,可以说学生对这样的“套路”是非常熟悉的。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习题教学情节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没有任何悬念可言。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心知肚明,当自己独立解决不能完成时(即使自己不去思考),紧接着汇报交流环节,一定有同学或老师会讲解与交流,从而来获取解决问题的结果。因此,这样的教学“催生”不了学

欢迎下载

9

生的学习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厌倦情绪就油然而生了。 反思二:追求课堂节奏的“短、平、快”,教学目标达成仅停留在知识点状解决上

沿袭传统习题教学“四步曲”来解决以上第11道练习,有如下几个过程:一般3分钟左右独立思考(甚至会有部分学生接了任务就急着发言),5分钟汇报交流,1~2分钟概括总结,3~5分钟的强化练习。这样教学“短、平、快”,其成效就是直接趋向知识点的解决,既省时又省力,似乎没有什么破绽可言。然而,什么是教育呢?怀特海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来看待这样“短、平、快”的课堂节奏呢? 因此,“一题一课”的教学研究活动不乏是一条破解“短、平、快”之功利性课堂比较有效的途径。我们对于一些有着丰富背景的材料(包括典型教材习题、普遍教学问题、大众学生疑惑、学生普遍性错题等)可以进行深入研究,适当收集、组织与挖掘其内在的学习线索,并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组织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

教学路径二:“一题一课”教研活动背景下教学案例的实践及思考 【教学过程】 (一)基础部分

欢迎下载

10

“ 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题一课”研究的课例基本成型后,我们就尽量为成员搭建平台进行自主展示(如表1),其目的之一是能促进团队成员把课例物化为行为,接受同行指正;其二是与团队间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三是通过不断磨砺完善一些具有“一题一课”特质的典型案例,并慢慢积淀下来成为教学资源。(四)反思跟进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在某种意义上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lai6np5j58u602x74s2b61z97lf1017g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