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二倍体泥鳅,而部分分布于湖北武汉、沙市、洪湖市、神龙架一带 的泥鳅居群中的一小部分为四倍体泥鳅,一般常见个体在 100g 上下,具有明显 的个体大,生长快,病害少,产量高,易饲养等优良性状。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 害少、饲养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8、黄颡鱼:
黄颡鱼的种类和区分:
常见的黄颡鱼有 4 种(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长须黄颡鱼 ),这 四种鱼在动物分类学中均同属鲶形目 ,鮠科 ,黄颡鱼属。其体型很相似,但仔细观 察完全能区分。
1)、黄颡鱼:
俗称xxxx XX、央丝等。 特征:
须 4 对,上颌须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 , 胸鳍 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 21 ~ 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 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
1.5 斤左右。 2)、 xx 颡鱼:
也称江黄颡鱼,俗称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 口头、角角鱼、嘎呀子等。
特征:
须 4 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 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 2 斤左右。
3)、光泽黄颡鱼:
11 / 15
俗称XX黄颡、油黄姑、三角XX等。特征:
须 4 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 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
4)、长须黄颡鱼: 也称岔尾黄颡鱼。 特征:
须 4 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 有锯齿。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四种黄颡鱼的区别: 1) 、黄颡鱼:
颌须达超胸鳍基,胸鳍刺长于背刺,胸鳍刺前后具齿,鼻须半白半黑;体 短粗壮,体长通常为体高的
4.2 倍以下,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 1/3 。 2) 、 XX 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基,胸鳍刺短于背刺,胸鳍刺后缘具齿;头顶被皮膜,须较 长,上颌须末端后伸可达胸鳍起点。
3) 、长须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中,胸鳍刺等于背刺,胸鳍刺前后具齿,鼻须全为黑色;体 较长略细,体长通常为体高的
4.6 倍以上,背鳍前距小于体长的 1/3。 4) 、光泽黄颡鱼:
颌须不达胸鳍基,胸鳍刺短于背刺,胸鳍刺后缘具齿;头顶大部裸露,须 较短,上颌须末端稍超过眼后缘。
5)、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胸鳍硬刺前后缘均具有明显的锯齿,两者区别 是:
8~14厘米。
12 / 15
黄颡鱼体短粗壮,体长通常为体高的
4.2 倍以下,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 1/3,长须黄颡鱼体较长略细,体长通常 为体高的
4.6 倍以上,背鳍前距小于体长的 1/3。
6)、瓦氏黄颡鱼和光泽黄颡鱼胸鳍硬刺前缘光滑,后缘有强锯齿,两者区 别是:
瓦氏黄颡鱼的头顶被皮膜,须较长,上颌须末端后伸可达胸鳍起点,光泽 黄颡鱼头顶大部裸露,须较短,上颌须末端稍超过眼后缘。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肉率为 66.47% ?
68.41%,与鳜鱼相当,无肌间刺,已经大面积开展养殖的黄颡鱼种类为黄 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由于生长较慢,个体小等原因, 基本靠野生捕捞上市。
生活习性:
底栖性鱼类,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 ,营底栖生活 ,白天栖息于 水底层 ,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沿岸觅食。 生存环境:
广温性鱼类,生存温度0?38 C。最佳生长温度25?28C ,pH值范围 6.0~
9.0,最适 pH 值为 7.0~ 8.4。
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 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 头。
13 / 15
生长特性:
黄颡鱼适应能力强,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 达到商品规格 2~4 两/尾,群体产量较高。
食物食性:
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 性鱼类。
主要食物组成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水蚯蚓、螺蛳、小 虾、小鱼及人工配制的混合饲料等。
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 ,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 (特别是 摇蚊幼虫 )、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 ,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
经济价值:
黄颡鱼是小型优质经济鱼类,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渠、溪流、塘堰中 均能生长,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人体 中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
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 害少、饲养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1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