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受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侧壁、底部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式。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存在问题及措施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探究实验突破。 (2)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学生分析】
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很浓厚,特别是对物理实验是“情有独钟”,本节的探究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取,适宜学生探究;但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往往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对科学探究的真正意义还不甚明了,要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
(2)能够准确描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推导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认识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分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主要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法等 【教学仪器】
多媒体课件、底部和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管、侧壁上开有小孔的饮料瓶、压强计、清水、盐水、透明桶(带刻度)或去颈的大饮料瓶、连通器等
【亮点预设】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两人小组互相口头检查下列问题: 1、 2、 3、
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方向如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压强的计算公式?各个字母表示含义、单位。
教师巡回检查,亲自抽查一些学困生。 学生汇报检查情况。
(二)、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切入课题,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和学习兴趣。
思考1:为什么能下潜到深海7000米深的蛟龙号要用耐压材料制作? 思考2:为什么深水潜水,要穿特制的潜水服?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师:我们知道,放在桌面上的圆柱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对桌面产生压强,盛放在容器中的液体(出示一杯水)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时液体还具有流动性,那么液体对盛放它的容器是否有压强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管内。(边演示,边提问)
师:玻璃管中倒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橡皮膜的表面是平的。
师:将水逐渐倒入玻璃管中后,同学们观察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呢? 生:橡皮膜向下凸起,并且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越来越大。
实验: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让学生将水倒入侧壁上开有小孔的饮料瓶(边演示,边提问)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有水从各个小孔喷出。
师: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液体对盛放它的容器侧壁是否有压强呢?
生: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
师: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学生实验:将一个底部和侧壁开有小孔的塑料瓶压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水会流入瓶子内。
讨论后得出:液体的内部存在压强。
引出问题:那么,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