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二)高一年级期中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25X2=50分) 1..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并存

2.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全面走向国际市场 C.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国货界一致响应,国货运动曾一度颇具声势。特别在上海,作为经济大埠,全国经济重镇,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到1930年10月7日,已进行了第三次国货运动大会,成效显著。这一做法有利于

A.阻断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 C.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5.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列流行语出现于“大跃进”时期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 B.放卫星、超英赶美 C.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D.样板戏、上山下乡

6.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这是因为十

一届三中全会

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开启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历程 C.提出了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D.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实行按劳分配

8.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南方谈话”C.中共是四大的召开 D.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是 A.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B.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0.在“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新华社发表社论说:垂暮之年的邓小平,靠着自己的睿智和威望,将徘徊中的改革之舟推向一个“新航程”。这个“新航程”

A.明确了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B.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11.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最早开办的经济特区是

A.上海浦东 B.海南 C.大连、青岛 D.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2.某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设立的经济特区。它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13.标志我国迈出重返全球经济舞台重要一步的是

A.重返联合 B.加入亚太经合组 C.加入世贸组织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4.1935年美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给年龄在65岁以上的贫穷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为病残儿童提供应有照顾。这一规定

A.表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 B.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 C.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 D.提高了下层人民的政治地位

15.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6.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迎合了西方各国当时的需要,相当迅速地为英、美等国的经济学界所接受,称之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的革命。

这一理论

A.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 B.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 C.是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 D.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

1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二战后,日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科学体系。这说明日本的崛起得益于

A.政府政策的推动 B.调整了国内产业结构 C.外国势力的扶植 D.注重技术引进和创新 19.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中普遍奉行的政策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20.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 B.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 C.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较高 D.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2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资本市场 B.增加社会财富 C.缓和社会矛盾 D.调动劳动积极性

22.罗斯福认为,民主社会最可贵的品质是“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最契合“免于匿乏的自由”理念的是

A.恢复金融秩序 B.稳定农产品的价 格 C.规范企业竞争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3.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24.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25.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

A.征收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集体化 D.增加农庄的自主性

二、材料分析题

26.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农业总产值 1952年 461 1953年 510 1954年 535 1955年 575 1956年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下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真实的吗?(2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两场运动有关?(4分)()这两场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2分)为什么这一做法能“效果很好”?(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美国有人攻击罗斯福是“社会主义代言人”,你赞同吗?(2分)请说明理由。(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征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了 “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2分)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2分)为应对这一形势,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2分)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二)高一年级期中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25X2=50分)1..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并存2.史学界认为,洋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dbj36adq4vbt01gdv99bpag891bi003z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