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不种粮食种“种子”郑州种业领跑中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不种粮食种“种子”郑州种业领跑中国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3年第2期

本刊记者 贾志安

郑州市和农业大市相比,并不算是粮食生产核心区,但在中国种业的版图上,郑州种业已发展成为最集中、最具活力的代表,领跑中国种业最前沿。

河南省是中国种业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而郑州市的种业企业就占了该省的40%;年生产种子4.3亿公斤,占河南省全省种子生产的25%,种子交易辐射国内28个省(区)市和10多个国家。

在中国种业发展的版图上,郑州种业已成为发展最为集中、最具活力的代表。

郑州市种子管理站作为郑州种业的主管部门,由于历史因素,在一个时期内发展相对滞后,检测设备和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后来,在以陈庆站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内抓管理,外树形象,郑州市种子管理站各项工作呈现“跨越式、大巨变”的新局面。种子检测设备从很简陋的仪器,发展到拥有对种子DNA做检测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检测设备,同时,还具备对室外农作物做种植鉴定的能力。目前,郑州市种子管理站已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一流水准、全国市级种子站最为现代的站所。

“种业新政”后郑州种业逆势飞扬

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当年8月,农业部又出台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相关政策的出台,给种业企业提升了经营门槛,致使很大一部分种业企业望“门”兴叹,业内也将这次政策调整称为“种业新政”,很多体量较小的种业企业都在为如何跨过这个“门槛”而发愁。面对“新政”,郑州种业虽然有些震动,但整体来说却是逆势飞扬,新品种培育和种业研发方面亮点频现。

郑州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陈庆分析认为,以下阐述可能是郑州种业能够在新政面前得以稳健发展的原因。

郑州市种子管理站在严格管理种业市场之外,还坚持为郑州市种业企业做好服务,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具体到实际工作,首先,是从2006年起,组织进行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示范展示工作,为企业搭建展示平台;为种子繁育者、生产者、使用者构筑沟通桥梁。其次,种业发展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郑州种业已形成跨越式发展局面。小麦品种郑麦9023、7698和玉米品种郑单958的选育与推广,奠定了郑州种业品种研发的坚实基础。郑州种业市值已从2000年的22亿元上升到目前的50亿元规模,其中,玉米、小麦、花生等主粮种子是郑州种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该市总量的80%。郑州市排在前10位的大型种子企业,其市场占有率已达该市市值的60%,规模化生产已成为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再次,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加快。郑州市的种业公司近几年来在品种研发创新方面,能够随着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主动加压,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加强,种业品牌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已初步呈现。尤其像“豫

玉”“金苑”“现代”“大众”等几个种业企业品种培育研发方面表现出色,这些企业虽然在业界起步并不是很早,可是他们重视科研,并基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其品种已经逐步形成梯队优势,这为他们建立现代种业模式,成为民族种业的中坚力量奠定了基础。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的“秋乐”和“金博士”是河南省仅有的两个亿元种业公司,全部在郑州市区域。

这两个种业公司已经成为河南种企的优秀代表,并且都在筹备上市。其中,“秋乐”还是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公司。

种子基地和品种示范领跑中国种业

郑州市的耕地面积仅有281万亩,这和农业大市相比还不算是粮食生产核心区,但具有先天区位优势。目前,郑州市已成为全国领先的农作物种子交易中心、种子集散地和品种创新集聚区。

在粮食生产上不具备特别优势的郑州市,如何才能够为粮食核心区的建设贡献力量呢?郑州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陈庆和同事们通过对种业企业走访后认为:郑州市聚集着众多的大型种业企业,而这些企业本想就近繁育种子,以降低其经营成本。根据这一情况,郑州市种子管理站开始以“不种粮食种‘种子”’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小麦种子基地建设。

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郑州市种子管理站领导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民种1亩种子比种1亩粮食增收160—200元,要想让种粮农民尽可能地增产增收,将种粮大田作为小麦种子繁育田是一个捷径,同时还能解决郑州种业公司小麦基地建设问题。

如何才能够将这些大型种业公司的繁育基地设在郑州呢?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文广轩和陈庆站长,将发展郑州种业的调研报告呈报郑州市委、市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在中央及河南省有关农作物种业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决定从2012年起,每年设立种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种子市场基地、试验示范质量鉴定、种子储备等建设工作。决定为在辖区搞小麦种子繁育的企业每亩地补贴10元,以此来推进郑州小麦种子基地的建设。

目前,郑州市种子管理站经过三年的努力,小麦种子繁育基地从2010年的10万亩已发展到2012年的30万亩。目前,在郑州就地繁育小麦种子的公司就有几十家,30万亩种子基地直接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近5000万元。通过对种子的繁育,广大农民还学会了育种知识,增强了科学种田的能力。有的农民还利用种子繁育做起相关产业,这样不仅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拉长了产业链条,一举多得。

“从2006年起,我们站就注重对品种的引进试验、验审和展示工作。目前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先做到规模效应,通过在各地选择试验展示基地,每年试验展示小麦、玉米、大豆及各种蔬菜品种达800多个,新品种试验鉴定基地已达1000多亩。”陈庆站长认为,对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和展示是及时和必要的,以助推好品种更快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种子质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农业安全的保证。在品种引进、试验,展示的同时,郑州市种子管理站还加强了对种子质量的检测。通过种子质量田间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农作物品种和田间种植鉴定工作,搭建郑州市种子质量鉴定和种质资源评价的平台。建立海南田间种植鉴定点,及时建立并完善基础条件,发挥“天然大温室”的作用,与种子质量室内检测、种子质量田间鉴定共同组成种子质量联防工程。

郑州种业发展凸显几个“洼地”

总的来说,郑州种业的发展呈现积极态势,但是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短板还需重视。

首先,郑州种业在农作物现代育种基础研究上投入不足,科研条件相对较差,育种原始创新水平较低,高新技术应用能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种业公司缺乏科研能力,科研育种与种子经营脱节。其次,由于以往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种企“多小散”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原始积累不足,一些种企发展现状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再次,随着种业发展门槛的提高,“育

繁推”一体化已经成为种企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土地和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要求成为很多种企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郑州种业和一些在郑州新组建的种业企业,都需要在郑州市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可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其地价和价格水平处于该省首位,许多资质即将到期的种企因无法找到土地,失去了公司生存的土壤,被迫迁出,致使郑州种业企业数量急剧下滑,种业企业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因而,郑州种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挑战,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变的目标亟须政策扶持和引导。

但作为粮食大省、用种大省河南省的省会郑州市,只要政府能够在种业发展中及时填补所处“洼地”,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郑州种业的发展依然会处于强势地位。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郑州市种子管理站坚持以“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跨越,河南挑大梁”的战略定位来谋划,将种业技术、管理、资本融合为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以政策为引导,以项目为抓手,整合基地、企业、流通、品牌四大要素,通过支撑基地、扶持企业、助推上市、扶优扶强等举措,形成郑州种业规模发展的强大优势。

今后,郑州市种子管理站将通过开展“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种业集散交易中心、小麦品种集聚研发中心、农作物品种示范展示中心、种子企业‘汇源’中心”的建设工作,引领中部种业的发展,努力打造成中国种业之都,实现崛起与腾飞!

不种粮食种“种子”郑州种业领跑中国

不种粮食种“种子”郑州种业领跑中国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3年第2期本刊记者贾志安郑州市和农业大市相比,并不算是粮食生产核心区,但在中国种业的版图上,郑州种业已发展成为最集中、最具活力的代表,领跑中国种业最前沿。河南省是中国种业企业最多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c4b3sue434ka295j7z7yqpo85slb00d8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