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实战演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0.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

31.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32.问题解决经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是保证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基础。 33.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即准备阶段、孕育阶段、和验证阶段。 3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目的性、认知性和。

3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 36.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需要探索的情况。 37.以为代表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分阶段的过程。

38.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叫做。

39.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40.有结构的问题是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41.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为对象,提出了各种理论。 三、简答题。

1.简述问题所包含的基本成分。 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3.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简述真创造与类创造及关系。

11 / 18

6.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7.教学中如何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8.教学中如何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9.简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习惯的策略。 10.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11.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12.简述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13.简述环境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 14.教师怎样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15.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注重个性的塑造? 16.简述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 四、论述题。

1.什么是创造性?它与智力、发散性思维、人格的关系如何? 2.举例说明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塑造策略。 3.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7.对具体的学科问题的解决,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欠好的学生在问题表征上有何差?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A 11.C12.D 13.A 14.B

12 / 18

15.A 16.D 17.A 18.D 19.D 20.B 21.C22.C 23.A 24.D 25.A 26.C 27.A 28.D 29.B 30.B 31.A32.B 33.B 34.D 35.C 36.C 37.C 38.A 39.D 40.D 41.D42.C 43.A 44.C 二、填空题

1.创造性 2.间接检验 3.问题的变式 4.问题空间 5.数量 6.验证假设 7.个陛 8.新奇独特的 9.已有的知识经验 10.起始状态 11.苛勒 12.无结构 13.由内而外 14.家庭 15.发现问题 16.提出假设17.独创性 18.类似的创造 19.互为因果 20.给定的条件 21.常规性问题解决 22.深层特征 23.无结构问题 24.发散思维 25.聚合思维26.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 27.头脑风暴训练 28.功能固着 29.启发式30.好奇心 31.表征 32.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33.明朗阶段 34.序列性35.定势与功能固着 36.问题情境 37.杜威 38.功能固着 39.创造性40.已知条件 41.动物 三、简答题

1.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3)序列性。包含如分析、联想、比较、推理等一系列的认知操作。

3.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2)明确问题。即认清问题的关键,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

13 / 18

(4)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问题解决各个阶段的出现不是简单的、线式的,而是反复的、交错的,并可能会出现多次的反复循环。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5.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不同,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1)真创造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指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社会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2)已有研究指出,不论是真创造还是类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6.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7.教授学生运用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8.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1)将较复杂的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2)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3)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到自动化水平。

9.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0.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

14 / 18

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11.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

12.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13.环境因素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1)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2)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3)学校教育中过分强调纪律和规范,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也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4)社会文化中过分强调社会规范,因循守旧,不敢探索那些有可能失败 的未知事物,也会限制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14.教师应该做到:(1)给学生应有的信任;(2)减少不必要的规定;(3)不作评判;(4)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⑤提供某些集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

1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6.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包括:(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四、论述题

1.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个性品质。

(1)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为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基本关系表现在

15 / 18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实战演练

30.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31.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32.问题解决经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是保证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基础。33.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即准备阶段、孕育阶段、和验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ba67qtap55mbv23rb17u3cm9b9uy004l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