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I卷) 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题 号 得 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 习作 总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心( )肉( ) ( )( )如洗 ( )( )安席 ( )( )望重 可见( )( ) ( )( )石出 2、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3、缩句练习。
1、小铭姥姥家的阳台上放着许多盆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脑里有许许多多看不完学不厌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到曹操,曹操就出现在你的面前。
第 1 页 共 10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
B、《烟台的海》一课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海上景观的。 C、“春种一粒粟”中的“种”与农具“耙”有关。
D、《夹竹桃》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季羡林,题目中的“夹”应该读成“jiá”。 5、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能组成词语( )。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 )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辨析选择。
1.《新华字典》中,“筷”、“狂”两个字都在第260页,根据音序排列规律,推断出“宽”、“款”、“筐”三个字所在的页码。它们分别在( )页。
A.258、259、261 B.260、260、260 C. 260、261、261 D.259、260、261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________。 (2)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________。 (3)老舍成功的________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 (4)他多次到三峡一带________,研究那里的地形地貌。 A. 反映 原形 刻画考察 B. 反应 原形刻划 考查 C. 反应 原型 刻画考察 D. 反映 原型刻划 考查
第 2 页 共 10 页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色的蔬菜果品) 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 C.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D.“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2、选词填空。
俏丽 斑斓 优美 宁可……也…… 与其……不如……
1、蝴蝶穿着( )的彩衣来了,高兴得在花丛中跳起了( )的舞蹈。 2、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3、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3、修改下列语段,注意用上准确的修改符号。(提示:错别字、标点、语序、用词不当等语病共7处)。
为了做一名真正的升旗手,我反复把握节奏,练唱国歌。况且,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前那升旗的一暮,默默记下国旗班叔叔升旗时动作规范,准确有力的样子。我还特地找了一根相同于学校旗杆两倍长的绳子,挂在树上进行摸拟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以后,我终于有国旗班叔叔的“范儿”了。 4、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1、同学们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黑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件事不能不问个明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改成反问句)
第 3 页 共 10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棵棵茂盛的榕树为同学们遮太阳,挡风雨。(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鸟在树上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你在课外一定阅读了很多的书籍,向学们推荐一本好吗?请写一段推荐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阅读短文《生命中的伞》,回答问题。 生命中的伞
在长长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
许多年了,我依旧常常伫立雨中回味着这萦绕在心头的伞的故事,思绪明晰而鲜艳,仿佛又看见了朦胧的细雨中,一个苍老的身影向我走来。于是明白:一把伞是一份沉沉的情,一份浓浓的爱。每每走在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便在心里说:父亲又送伞来了吗?
第 4 页 共 10 页
在风中?在雨中?
那是读中学时候的一天,就在临近下课时,骤然间乌云压城。我不安而惶惶地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家,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望着密密匝匝的细雨,我犹豫起来,到家定会浑身湿漉漉了。暮色愈来愈深,我硬着头皮冲进了雨里。
一路小跑。隐隐约约,我看见前面有个人,打着伞向我走来。走近了,才知道竟是父亲。父亲苍瘦的脸庞露出了微笑,站在那里等着我。我无言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伞,父亲的嘴唇蠕动着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没有说。一路上,父亲和我一前一后的各自走着一段沉默的路。我只望着飞舞的雨花或想着自己的心事,仿佛忘了父亲走在我前面,就这样回到家中。 再后来,每逢下雨父亲总是默默地出现在我眼前。一次,两次,三次……我始终把这看成是父亲的义务。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谢意的话都不曾说。每次父亲迈着沉重的步履将伞递给我时,我只是平淡地接过便无语地跟在父亲身后,似乎这一切都是父亲应该做的。 有一天下雨,父亲却没有来。走在雨中迟迟未见父亲,我不禁生起了父亲的气。跑回家中,却见父亲病恹恹躺在床榻上,青筋虬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生出无限的歉意。母亲走过来,告诉我:“你爸爸刚才还嚷着送伞给你,谁知没走几步却倒在地上,到底是人老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我猛地扑在床沿上,泪水小溪般地流了下来,看着脸上满是皱纹的父亲,为自己的懵懂无知,为错怪父亲的真情而无地自容了。父亲永远都在无言地呵护着我,可我却没有领悟这刻骨铭心的爱的方式。
淡淡的,淡淡的雨丝中可是父亲打伞来了?站在异地他乡的蒙蒙细雨中,我又想起了远方的父亲,想起了定格在我生命中的那把伞,永远地嵌在心灵深处。 1、短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伞,作者具体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从父亲的手中接到伞后,只是平淡的感觉,便无语地跟在父亲身后,作者为什么认为“都是父亲应该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