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351031 周/学分:1周/2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应用化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化学电源 2.后续课程:
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二、 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化学电源》课程之后,能够运用化学电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单体电池设计,其中包括对于单体电池容量的设计,电池极芯数量的设计,正、负极片长度和宽度、正、负极片面积和电流密度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初步具备电池设计能力。要求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课程设计的规定,课程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规范齐全。本课程设计的全部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要提前将课程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发给每位学生,然后按照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和设计步骤,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解和设计指导,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进行设计,完成每4学时设计任务后学生将设计论文在课堂上交与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批阅后再交给学生进行下一步骤的设计工作,当学生最终完成全部设计任务后,由指导教师批阅设计论文并给出学生的最终设计成绩。
三、 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课程设计内容:
(1)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状况综述报告。
(2)18Ah、144V、243A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方形电池设计,要求电池组容量要按过量10%设计,通过计算画出正、负极片示意图和单体电池示意图。可以有2-3种设计方案。
(3)12Ah、21.6V、电流密度为18mA/cm2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动力方形电池设计,要求电池组容量要过量16%设计,通过计算画出正、负极片示意图和单体电池示意图。可以有2-3种设计方案。
(4)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任务:
1.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状况综述报告; 2.计算正、负极片活性物质质量; 3.计算正、负极片物质总量;
4.根据正、负极片物质的密度大小计算正、负极片物质体积;
1
5.根据正、负极片总厚度计算正、负极片的面积; 6.计算正、负极片的涂敷量;
7.根据正、负极片的宽度计算正、负极片的长度; 8.计算正、负极片的电流密度; 9.画出正、负极片示意图; 10.画出单体电池示意图; 11.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状况综述报告(2学时)
2.18Ah、144V、243A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方形电池设计 (1)计算正、负极片活性物质质量、物质总量;
根据正、负极片物质的密度大小计算正负极片物质体积;(2学时)
(2)根据正、负极片总厚度计算正、负极片的面积、涂敷量;
根据正、负极片的宽度计算正、负极片的长度;(2学时)
(3)计算正、负极片电流密度;
画出正、负极片示意图和单体电池示意图。(2学时)
3.12Ah、21.6V、电流密度为18mA/cm2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动力方形电池设计 (1)计算正、负极片活性物质质量、物质总量;
根据正、负极片物质的密度大小计算正、负极片物质体积;(2学时)
(2)根据正、负极片总厚度计算正、负极片的面积、涂敷量;
根据正、负极片的宽度计算正、负极片的长度;(2学时)
(3)计算正、负极片电流密度;
画出正、负极片示意图和单体电池示意图。(2学时)
4.课程设计总结。(1学时)
四、指导方式
由指导教师召开课程设计动员会,进行分组,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讲解部分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小组的协同工作和指导教师的辅导,完成题目。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验收及评定。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15人。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是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采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的优良制,要求课程设计论文批阅和评分客观、公正、准确。
1.考核方式:考查 2.评分办法:
(1)论文综述报告占10% (2)课程设计论文占80%
(3)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考勤)占10%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郭炳焜、李新海、杨松青编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新型二次电池》,翟秀静、高虹、张爱黎编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