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则。 2、通过练习归纳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在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二、翻译原则标准
(课前自主学习,质疑有困惑地方。) 1、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达、雅
信:( 准确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达:( 通达 )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确 ,语言要通畅 ,语
气不走样。
雅:( 有文采)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
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3、文言文翻译两大招式:
第一招: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课前预习,课堂归纳总结(方法总结)
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留”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译文: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向他学习。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删” 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者)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9、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总结:文言文中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以及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换”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1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阿房宫赋》) 译文:走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高楼或亭阁。
总结:原句中有省略(如省略了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等),或一一对应翻译不通顺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补”
1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自以为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14、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1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总结: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调”
16、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译: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17、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18、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
场,有的凯旋而归。”
19、比喻:“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
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20、借代:“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
“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21、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
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总结:“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四、练一练 ,课堂讨论(课堂检测) 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公子您能为别人的困境而着急表现在哪里呢?(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3)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译文: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踪迹,害怕别人看见,认出。 (4)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2010 江苏)
译文:您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贤俊之人,现在跟这些人一起喝酒高兴吗? (5)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2010 天津)
译文:母亲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2、演练体悟
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申甫)入到嵩山,又遇到了原来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请求他那方法,做老师侍奉他。
答:1.问题 ①“入到嵩山”,语句不通顺,应改为“到了”。 ②“故”翻译为“原来”,不通顺,不如改为“原先”。
③“师”是得分点,应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方式,译为“用对待老师的礼节”。这里,得分点译错了。
正确答案 (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2.尧咨(指陈尧咨)讽转运使(官员)出公(指欧阳晔,欧阳公是尊称),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讽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答:2.问题 “讽”是关键词,也是得分点。它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委婉劝谏”“暗示”等。结合语境,这里是“暗示”义。
正确答案 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3.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译文: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大船借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到城墙垛口上去。
答:3.问题 “以”是有意义的虚词,不能当成可有可无的虚词删去不译。 正确答案 陈军猛攻三天都不能攻陷城池,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从船尾爬上城墙的垛口,攻入城中。
4.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文:世世代代的农夫,父亲为朋友而死,儿子为国君而死。
答:4.问题 漏译了“以义”“以忠”两个词语,只是把大意翻译了一下,没有按照“直译”原则,字字落实。
正确答案 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译文: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却)担任侍奉东宫的职务。 答:问题 “东宫”用了借代的手法,不宜直译,应译出其借代义——太子。 正确答案 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却)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
五、综合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