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社会心理角度透视女生校园暴力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社会心理角度透视女生校园暴力

作者:艾松松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09期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日益严重,极大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一向被视为弱者的女生也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女生校园暴力事件进行研究,以揭示女生校园暴力不同于男生校园暴力的一些特点,随后从社会心理角度对此进行相应分析。 关键词:女生;校园暴力;攻击;群体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24-01

校园,向来被喻为“象牙塔”,象征着神圣洁净。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却时有发生,并有逐渐升级的势头,不仅如此,一向被视为弱者的女生,也由暴力的受害者转向施暴者。在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中键入“校园暴力”进行查询,相关网页达960000篇之多,而改用“女生校园暴力”查询,相关网页也有402000篇,几乎是相关信息的一半。虽然这只是粗略估计,但由此也可以大致看出,女生校园暴力也成为如今校园暴力的重要组成。本文在对已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透视女生校园暴力现象,希望对日益严重的女生校园暴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为校园暴力的干预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女生校园暴力的特点

对百度搜素引擎中出现的女生校园暴力案例,选取前150篇,剔除相同案例,然后分别从参与人数、施暴时间、施暴手段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女生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人参与。发生在男生中的校园暴力一般具有人数上的对等性,而女生则选择了以多欺少、以众敌寡的方式。面对一个被害人,施暴者少则两人,多则十几人,以此弥补生理条件上的不足,用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迫使受害人乖乖就范。即便有的案例中施暴者只有一人,但却在施暴过程中有同伙在场,或以言语鼓励,或用手机及其他工具进行拍摄,这些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攻击事件中,但也是暴力事件的间接参与者。

第二,虐待倾向。由男性较强的攻击性和占有欲决定的,男生的校园暴力行为一般说来攻击性很强,通常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与此不同,女生的施暴行为并无明显的暴力攻击倾向,但其表现出来的虐待倾向则令人触目惊心,加害人往往寻求精神刺激,享受任意摆布弱者的乐趣,以满足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心理优越感,给被害人造成的精神上的恐惧和伤害远远胜过身体上的伤口。其虐待花样之多,手段之恶劣,危害性比男生的野蛮粗暴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三,持续时间较持久。男生的暴力过程时间一般较短,通常是一打了之。与之截然相反,女生的虐待过程则往往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一般都在几个小时以上。加害的众人往往乐于享受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虐过程给她们带来的刺激和快乐,对被害人来说则是漫长而可怕的梦魇。现实案例中发生的最长的一次虐待行为持续了36小时。

二、从攻击行为的理论看校园暴力的成因

第一, 挫折—攻击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 当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弗洛伊德认为, 如果人积聚了过多的能量, 这些能量就必须找到宣泄口。当宣泄口—有目标的行为—被阻碍时,能量将可能转移, 找到其他替代性的宣泄口, 对与目标有关或无关的物体或人的暴力行为, 也是宣泄的途径之一。多拉德等人提出“挫折—侵犯学说”,认为侵犯行为的发生,是以挫折存在为条件的,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

第二,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们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发生在亲身体验其后果时,通过观察别人,人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学习来习得攻击行为。研究表明, 模仿可能导致暴力行为, 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尤其突出。暴力文化充当了帮凶的角色, 它为青少年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模板。很多青少年学生都抱着试试看电视剧中的办法好不好使的心态,将“绑架”、“谋杀”等行为付诸实践。上网的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随意地实施枪杀、屠杀、打斗等行为,从中感觉到“成功者”的快感,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去模仿,久而久之, 就会由模仿到潜移默化形成暴力倾向。

三、从群体影响看女生校园暴力的特点

第一,群体效应中的“责任依从”诱发暴力群体完成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施暴行为。首先,归属感使得暴力群体中的女生们在施暴过程中行为上表现的很协调,一致对外。其次,认同感使得暴力群体内各个女生对正在进行中的施暴行为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最后,一个女生的某一暴行会得到群体的赞许与鼓励,以支持、强化她的行为,并刺激其他女生做出相同的行为,这就是“群体的支持力量”。正是在责任依从原则的作用下,施暴女生互相支持壮胆,暴力行为超越了个体能力范围,不知不觉中升级恶化。

第二,群体通过“责任分散”使攻击行为增大,导致暴力持续。一旦情绪的唤起和责任扩散结合到一起,道德的约束就会变小,责任扩散随着人数的增多而变强,从轻微的失态到破坏性的社会暴力都可能发生。女生在群体施暴过程中,往往会观察其他女生的反应,即使其认为应该停止暴力行为了,但如果别人没有流露出停止的意思的话,她也不会带头提出停止的建议。就这样,大家都互相观望、互相推卸,不自觉的导致暴力时间的延长。

第三,群体增力作用对暴力扩大化的影响。群体效应中的增力作用,即“ 1+1+1>3”。正如“种族屠杀不是杀人行为的复数” 那样,一个团伙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成员个体之和。根据群体能力大于个人能力原则,女生群体校园暴力行为中,群体暴力能力大于个体暴力能力之和。在施暴过程中,群体起到了类似放大镜的作用。在群体增力作用的影响下,暴力程度往往是随着施暴者人数的增长而成几何倍数增长的。

从社会心理角度透视女生校园暴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从社会心理角度透视女生校园暴力作者:艾松松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日益严重,极大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一向被视为弱者的女生也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女生校园暴力事件进行研究,以揭示女生校园暴力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94m5itp21xkfx974m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