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Ⅱ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相比,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内容更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整合以及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和缜密性的培养。本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而本节内容则是侧重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从知识上说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实现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本节课的重心是实现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的研究。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必修I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已经知道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的基本条件:有电源,形成闭合回路。但是学生对于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在两个不同场所发生这种情况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设置了“将锌粉和稀硫酸直接接触进行反应”这一演示实验和“如何检验是否有电流产生?”这一问题,淡化了其中相对于他们知识水平而言较为难以理解的电极电势的知识,而从实际需要出发,实现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的设计思想,然后通过实验事实的直观材料去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降低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实验技能基础

经过几个月的高中学习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且由于物理课上的训练,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电路组装能力。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实验获得大量的感观材料之后加以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三、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取了以下的设计思路:

设计出一套可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的必要性→设计出一套可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的可行性(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的分析)→设计出一套原电池→分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研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由“能否实现直接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如何实现直接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如何确保实现直接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和“化学能是如何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这四个问题贯穿起来,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发散性和缜密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装置之间的联系。而在实施过程中,在实验用品的选择上,我提供了多样化的实验用品,让学生可以积累到尽可能多的实验素材,获取更多的感观材料,然后从众多的材料中找出共性、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此同时,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这一知识的理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了解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之间的联系;学会根据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出一套原电池,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设计出原电池装置的必要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设计原电池装置的可行性及其实现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研究,提高归纳总结和分类处理信息的能力。

2.发展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从本质上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工作原理,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原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有序的思考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原则,能从众多的感观材料中提取分析出共性和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思维的快乐和思维得到实验肯定的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原电池的知识,而在后面的选修模块中还会详细介绍原电池原理的不同应用,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充分理解。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原理之间的联系,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简单原电池原理的分析。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生此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储备,但是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却是第一次接触,而对于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在两个不同场所发生也十分陌生,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位为:原电池装置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3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所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实验:本节课提供给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用品有: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锌片2个、铜片两个、镁条两根、碳棒两个、电流计、电解槽两个、导线若干。这就要求学生能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将实验方案进行分类→组装实验用品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确定是否有电流产生→确定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这是一次开放性较大的实验,而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若不进行有序实验,他得到的信息将会十分繁杂,规律的提取将十分困难,相反,若是进行了有序思维后进行实验,他得到的实验信息将十分有条理,规律的得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是数字化的工具和媒体。在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这一环节,在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信息时,我选用了Excel表格来记录,再利用Excel表格的筛选功能,对信息进行重置,这样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4 -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但是学生本身的思维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做到有序实验,因此他们在规律的得出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而我用Excel表格处理的方法可使他们无序的实验信息变得有序,从而实现帮助他们得出实验结论这一目的。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整节课是围绕着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这一核心用几个问题贯穿而成,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开放性较大的问题情境有:

问题 ①我们能不能利用某一类型的反应,将化学能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迅速复习巩固各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强化直接转变成电能?如果可以,该反应是属于什对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认识,体现新课程理念么类型的反应? ②以Zn+2H=Zn+H2↑为例分析,如何能检测到反应中是否有电流产生?请设计一套简易装置来验证你的猜想。 +2+中“螺旋式上升”这一特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原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被分成两个半反应在两个不同场所中发生,为后面的原电池原理的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对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电极材料除了锌、铜可否是别的材料?反应液除了稀硫酸可否是别的液体?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④以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为例,分析电池的正负极,并分析两极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让学生自行安排实验的顺序,让学生体会到有序思维的优越性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电池的原理,强化对原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被分成两个半反应在两个不同场所中发生的理解,使学生感受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上,主要包括理论探究(上表问题②)和实验探究(上表问题③)两个部分,有一定的开放程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其积极性,让知识的生成变成学生自发自觉的一种行为。在理论探究活动中,有些学生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得出正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5 -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二)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Ⅱ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相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64f0poae0n19a8hrgx9da6a52gje00h1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