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主要细菌性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
万遂如
【期刊名称】养猪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5
养猪场在疾病发生与流行中,细菌主要是由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个方面引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一般夏、秋季节多见继发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丹毒杆菌、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与弓形虫等;冬季与早春季节多见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疫、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败血波氏杆菌等病原菌。目前由于许多猪场广泛存在免疫抑制;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出现新的血清型;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性增高,甚至出现“超级细菌”;霉菌毒素的存在;饲养环境的污染等,常在猪群中发生病毒性疾病时许多细菌与多种病毒共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不仅增大了疫病的防控难度,而且加大了疫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规模化猪场主要细菌性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养猪场参考。
1 规模化猪场主要细菌性疾病流行状况
据上海卫秀余研究员报道,在对规模化养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发现,细菌分离阳性率高达85%以上,分离的致病性细菌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猪丹毒杆菌、沙门氏菌和附红细胞体等。因此,规模化猪场在高度重视猪病毒性疫病防控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猪群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控,确保猪只健
康生长,以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与链球菌病等仍然是危害猪场的主要细菌性疾病,其它细菌性疾病比较平稳,只见个别猪群有所散发。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HPS)
副猪嗜血杆菌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已成为全球性危害养猪业的一大重要的细菌性疾病。目前本病原菌共有15个血清型,其中 1、5、10、12、13和 14型毒力最强,常引发猪只发病急性死亡;2、4、8和15型为中等毒力,常引起猪只发生关节炎和浆膜炎症状;3、6、7、9和11型为低毒力,一般不引发临床症状。当前我国猪群中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4型和5型,其次为14、13与12型,其它血清型发生很少。不同的血清型菌株,其毒力与致病力差异很大,各个不同血清型或不同菌株之间的免疫力交叉保护力较低。不同地区分离的相同血清型的菌株毒力与抗原性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具有地方特异性。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危害哺乳后期的仔猪(断奶前后)、保育仔猪及肥育期(转群后两周左右)的猪只,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可达90%以上。生产母猪发病率为30%左右,可引发流产、产死胎与弱仔等,很少死亡。由于本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诱发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比如仔猪断奶应激、转群、混群、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饲养环境恶劣、通风不良、空气混浊、氨气与氮气过高、气温突变、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免疫抑制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而且会使病情加重。当前在养猪场常见本病继发于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猪瘟、伪狂犬病与流感等疫病,也常见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及败血波氏杆菌等混合感染,致使发
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很强,大多数抗生素对其无效。据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报告发现,本病病原菌对四环素、红霉素、氨基糖苷类和林可霉素等17种主要抗生素都有很强的耐药性。目前临床上使用替米考星、泰拉菌素、易速达及施美芬等药物防治有很好的效果,如与中兽药穿心莲、大青叶、鱼腥草、双黄连及金银花等制剂和生物抗菌药物抗菌肽与细菌素等联合用药,防治效果更佳。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
本病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本病原菌有两个生物型:1型菌株毒力最强,危害性较大;2型菌株可引起猪只发生慢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根据细菌荚膜多糖(CSP)和细菌脂多糖(LSP)对血清的反应,本菌分为15个血清型,各个血清型之间有的有免疫交叉反应,有的没有免疫交叉反应。血清1、5、9、10和11型毒力最强,常可引起猪场暴发流行本病,出现严重的肺部病变,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血清3型和6型毒力较低。目前,我国猪群中流行的血清型主要为1、5、7 型,其次是血清 2、3、4 和 10 型。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猪群中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血清型,同一个猪场也可能同时流行多个不同的血清型。据有关报道,湖北与湖南主要流行血清3、7、10型;甘肃、宁夏和青海主要流行2、3、7型;海南和福建主要流行1、7 型;陕西主要流行 3、7 型;吉林主要流行 7、5、1、3 型;山东主要流行 5、7、1、3、2、10 型;四川主要流行1型。美国主要流行1、5、7型;加拿大主要流行1、3、5 型;欧洲主要流行 1、2、5、7、9 型。 隐性感染带菌的母猪是病原体的主要贮存宿主,虽然不会发生垂直传播,但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病猪与带菌猪为本病的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病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