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有关要求,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专业标准》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以德为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公正廉洁,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二)育人为本
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扶持困难群体接受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引领发展
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坚持就业导向和特色办学,秉承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能力为重
将职业教育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校企合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完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五)终身学习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校长专业发展和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养,增强法治观念;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关注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家园。
二、基本内容
专业 职责 专业要求 专1.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业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促进职业理教育公平,着力保障困难群体平等接受职业教育。 解2.注重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凝聚师生智慧,汇集行业与企业力量,建立学校发展共同目标,形成学校发展合力。 认3.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办学传统和办识 学实际,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办出学校特色。 一 规 划 学 校 发 展 专4.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劳动人事业制度和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 知识与5.了解国内外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熟悉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动态。 方6.掌握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测评的理论、方法与法 技术。 7.诊断学校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和研究分析学校发展面专临的主要问题。 业8.组织多方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与社会需求紧密对能接,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 力9.分解和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与指导教职工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并提供人、财、物等条行件支持。 为 10.监测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学校发展规划,调整工作计划,完善行动方案。 专业 职责 专业要求 专业理解与认识 专业知识与方法 11.把立德树人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 12.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注重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不同产业领域文化育人的差异,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1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教育价值,重视地域优秀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 14.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必要的艺术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15.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掌握促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6.掌握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形成以及健康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及其教育方法。 17.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理念和学校办学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 18.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艺体育活动、技能展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礼仪规范等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19.建设绿色健康的校园信息网络,向师生推荐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和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的先进事迹,努力防范不良的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和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20.凝聚学校文化建设力量,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发挥教师、学生及社团的主体作用,发挥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专业实践活动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德育功能,为共青团、学生社团、班集体活动开展提供必要条件,保证活动时间。 二 营 造 育 人 文 化 专业能力与行为 专业 职责 专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