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各课教案(含习作与园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 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重点】

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1

预感:事先感觉。 丰满:充足。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探出 愉快 盘绕 不曾 按照 舒适 恐怕 玩具枪 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理解课文。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已经成熟,想出去了。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通过阅读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汇报交流。

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5.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 小组讨论后回答。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a.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b.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说成“一个小花园”? c.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很了不起吗? d.小姑娘看到豌豆开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的内容提出来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生:因为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缝隙里,适合豌豆的生长。

生:小女孩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台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

2

女孩,也就是一个小花园,也是母亲一个美好的愿望。

生:一粒自大的豌豆没什么了不起。我还知道小女孩看到豌豆开花心情很好。小豌豆就是希望,是女孩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

7.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小组讨论。

生:豌豆的成长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女孩因此变得坚强,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的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株植物 随遇而安 爱 【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主要写豆荚里的第五粒豆子不小心落在了一个瘫痪的小女孩的窗台边,他没有埋怨恶劣的环境,努力的生根发芽,它吸引了窗户里面的小女孩,为了能每天看到发芽的豆苗,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1.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不足之处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

6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蝙、蝠、漆、启、避”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书写“达、蚊、即、科、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学会认“蝙、蝠、漆、启、避”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书写“达、蚊、即、科、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

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6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 蝙蝠 即 、铛、蝇、证、揭、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荧”要与“萤”区别开了。 2.出示会写字。

“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横、绳、蝇、驶”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飞蛾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教师板书:《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理解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飞机的飞行是从篇幅身上得到的启示。

2.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小组讨论。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4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多媒体出示最后一句话。)

5.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学生分小组学习。

b.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6.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7.学生自读后提问,并列出问题清单。

a.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b.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8.同桌自学第七自然段。

a.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七自然段。

b.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c.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d.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f.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9.师生分读第七自然段。

10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11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八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12.集体朗读第八自然段。

13.学问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分组讨论,列出清单。

a.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b.为什么课本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c.“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上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反馈:

生: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生: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写法上来问的。

生:第三个问题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来的。

5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各课教案(含习作与园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1.认识“荚、豌、按、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恐、枪”等16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s20y4prn7553973044s2xc786b4hd00ys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